2019年8月,荷兰收藏家倪汉克(Mr. Henk Nieuwenhuys)将多年来收购的中国古董艺术品护送回它们的家乡,捐赠给上海博物馆,此等义举在世界古董圈传为佳话。8月7日起,上海博物馆将举办“荷浦珠还——荷兰倪汉克新近捐赠文物展”,集中展示倪汉克近年来向上海博物馆捐赠的青铜器、陶瓷器和牙雕精品等珍贵文物54件,以此纪念倪汉克的义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说:倪汉克现身展览现场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

填补相应门类阙漏

中国古语谓物失而复得、人去而复归为“合浦珠还”,本次展览名称“荷浦珠还”借此成语之谐音,寓意荷兰友好使者倪汉克与上海博物馆因文物的归去来兮而结下深厚情谊。

本次展览集中呈现的倪汉克54件展品中,青铜器和陶器的时代主要为商周及汉代,牙雕佛塔为清代的作品。这批文物具有一定的艺术、历史和学术研究价值,进一步充实了上海博物馆的馆藏并填补了相应门类的阙漏。展出作品中有一座清代象牙雕七层宝塔,这件展品也出现在了此次展览的海报上,这座宝塔具有晚清时期南派牙雕的典型风格和时代特征,代表了当时较高的工艺水平。该宝塔在入藏上海博物馆之后,经专业人员的精心修复与科学保护,如今已再焕容光,华彩复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说:清代象牙雕七层宝塔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1951年,荷兰收藏家倪汉克出生于荷兰的阿登豪特。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倪汉克的外祖父、银行家本·范·希斯就开始购买中国的瓷器。当时,中国瓷器对于欧洲人来说尚是新鲜事物。随后,倪汉克的父亲也加入到了瓷器的欣赏和收藏中,使得这批瓷器不断壮大。在继承了这些瓷器以后,倪汉克继续通过各种拍卖会,让家族藏品扩充了近40%。

长期保持深厚友谊

倪汉克与上海博物馆长期保持着深厚的友谊。2008年5月,倪汉克专程来沪与上海博物馆商谈捐赠其持有的一批家族收藏的中国贸易瓷,表达了将自己家中珍藏多年的明清景德镇贸易瓷捐赠给上海博物馆的良好意愿。2008年7月,他将家族世代珍藏的共计97件瓷器慷慨地捐赠给上海博物馆,它们填补了上海博物馆瓷器收藏的空白。2018年至2019年,倪汉克又向上海博物馆捐赠了两批珍贵文物,体现了他为中国文物的回流所付出的巨大心力。作为对中国文博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外籍捐赠人,2012年和2014年先后获颁“上海市白玉兰纪念奖”和“上海市白玉兰荣誉奖”。倪汉克至今已先后3次向上海博物馆捐赠了其收藏的中国陶瓷、青铜和牙雕文物等总计150余件,年代自商代至明清,跨度近300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说:南宋·景德镇窑清白釉堆塑瓶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

在短短15年的时间里,倪汉克在艺术品拍卖会、经销商和展会上购买了数十件中国古董作品,其中大部分是墓葬。从汉代(公元前3世纪)的铜盆和酒桶,到宋代(中世纪早期)的瓷器花瓶。他试图追查产品的来源,但是没有成功,只能得出一个结论:“这些昂贵的艺术品并非是以正确的方式离开中国的”。发现了部分收藏的中国古董来路不明后,这位荷兰收藏家说:“你可以把这些古董珍品放在壁橱里,但立法变得越来越严格。我已经决定把这些珍品归还给中国,我认为这是最好的事情,我在入手的时候,没有做足够的研究,这是我的错。”他捐赠的这些中国古董价值超过了100万欧元。

倪汉克将上海博物馆视为“中国最有序运营的博物馆之一”,选择它作为捐赠对象顺理成章。他曾表示,“现在我把我的藏品托付给上海博物馆,相信上博一定能好好地照顾、保存这些非凡的器物,并让大众得以体验欣赏的乐趣。”

此次展览将持续到10月18日。(新民晚报记者 乐梦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