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农村,很多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都普遍下降,归根结底还是由于现在的粮食价格过低,以及农村劳动力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造成的。

其实农民向“半农半工”的转变,大多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毕竟几乎每个人都不愿意忍受背井离乡之苦。可是看着一家老少都急着用钱,自己也只能一个人扛下所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如何让农业再次成为农民的主业,让农民在不离开家的情况下,也能实现财富自由。而这一问题目前也成为了农民的心病。激发农民种田积极性,1980年靠“分田到户”,现在又该靠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1980年之前,为了实现工业的快速发展,农业成为了工业的“奠基石”,工农产品“剪刀差”的出现,也使得农业产品成为了工业产品的原料。但是,农业作为工业的基础,而农民又作为农业的基础,当时农民的力量显得极其珍贵,为了将农民聚在一起,生产队这一产物应运而生。

之后,在农业的支撑下,工业终于迎来了快速发展期,但农业也到了亟待发展的阶段,如何调动农民的种田积极性,摆脱生产队模式下的“大锅饭养懒汉”问题,就成了当时国家重点考虑的问题。

于是在1980年,国家明智地施行了“分田到户”这一决策。一时之间,农业生产经营自主权直接交到了农民手里,望着自家的田地,农民的种田积极性被首次激发了出来。虽然起初农民还需要通过“交公粮”的方式缴纳农业税,来支援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农民终于有了自己的余粮,就已经非常满足了。毕竟,在当时10块钱可以买很多东西的时候,地里的粮食就能够支撑农民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应该回顾一下农民种田时所经历的变化。起初在古代,农民种田是以家庭承包为主,之后有了地主,农民则是为地主种地,之后农民又开始以生产队的模式种地,直到1980年,土地才重新回归到了家庭承包的模式。

而之所以要回顾历史,就是为了表明土地和农民是永远无法分割的,因为这不仅是很多伟人努力的结果,而且农民依靠土地也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说在激发农民种田积极性这方面,绝对不能采取让农民脱离土地的办法,需要尊重农民的意愿。

既然,基本原则已经确立,那么我们现在就来谈一谈,如今激发农民种田积极性,该靠些什么?首先,如果想激发农民种田积极性,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保障农业的基本利润。因为现在的农资投入在不断提高,粮价在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农民的种田利润也在不断降低。因此要想保障农业的基本利润,就必须打压农资价格或者以补贴的方式弥补差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如今“小农耕作”的生产模式仍然是目前国内的主要农耕模式,如何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发展策略,将直接决定我国农业的未来走势以及农民的种田积极性。

那我们该如何去做?第一,我们要摒弃统一模式,大地块可以进行集约化生产,但是对于丘陵和山地也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新的生产模式,在这件事上不能图省力。第二,让农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到农业生产当中,然后由科技团队和当地政府进行统一管理,让农业产品品牌化、让农民股东化。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农民的种田积极性,而且还能够增加农民的整体收入,实际上这本就是一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体而言,要想激发农民的种田积极性,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保障农民的基本利润,而无论是“分田到户”,还是让农民“股东化”,实际上都是在迎合这一点。以前,农业“哺育”了工业,而如今,农业产品也应该像工业产品一样,有自己的市场价值,甚至是品牌溢价,“五常大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