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初中毕业生

也是大型央企的项目技术总工

他是一位木工

也是全国技能大赛精细木工状元

他是一位农民工

也是2015年的“全国劳动模范”

他是“鲁班传人”

更是“大国工匠”

就是翟筛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期《世界看湖南》老翟来了,带你了解“鲁班传人”翟筛红与木头的不解之缘和漫漫修行路。

01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木工刨、三角锉、曲尺、墨斗、凿子、砂纸、磨刀石……翟筛红从他常年随身携带的帆布包里掏出了他的“饭碗”们,整齐摆放在一块黑布上。

“这些工具跟了我有几十年了,”翟筛红说,“因为要靠它吃饭,这些工具对我来说就是生命啊!”这些工具里面,有自己设计制作的,也有改装改造的,每一样对于翟筛红来说都那么顺手,每一样都无可替代,不管去哪儿都要带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翟筛红的工具

随着时代的变迁,气钉枪、电锯、切割机成为了现在木工手边常见的工具。而翟筛红却仍然坚持使用传统工具,也正是借助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工具,翟筛红将一根根普通的木料“化腐朽为神奇”。

翟筛红认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施工方式,但追求高品质的“工匠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手艺人做到老学到老,只要不断提高和创新,就有生存的空间。

02

天道酬勤 自强不息

上个世纪80年代,江苏省靖江市陈塘村,16岁的翟筛红因家贫辍学。父亲让他学门手艺,他选择了木工。

“我刚开始学木工的时候,从不喜欢到喜欢 ,这里面有个过程的。”做木工做得厌烦了,翟筛红也想过改行,去跟着别人做油漆或者去厂里打工。“后来发现还是没有做这个木工舒服。"翟筛红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正在工作的翟筛红

他拜了一个手艺精湛的姚姓木匠为师,接触到的第一个工具就是磨刀石。翟筛红被师傅要求磨了三天刀,才碰到木头。正是这三天的“基本功”锻炼,让翟筛红领会到了“用心一也”的重要性。

“我当时学手艺的时候,我师傅就说了,手艺要学到家,手上要108个疤。”在为期两年的学徒生涯中,翟筛红吃了不少“亏”,但同时也长了不少的“智”。

18岁那年,翟筛红出师了。之后,他独自一人前往上海揽活,立志通过实践用“勤”来补“拙”。翟筛红一遍又一遍的练习着手艺,每一个细节都反复雕琢,凭借着这股锲而不舍的摸索和韧劲,他逐渐成长为了一个真正的木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精益求精 脚踏实地

在翟筛红的心中,木工不单单是个技术活,还是种艺术活。

翟筛红的徒弟刘宇丰说:“翟老师是一个对凡事都要求特别高的一个人。不论事情的大小,他都是以一个匠人的标准去要求他自己。”

翟筛红的优秀品质让他在许多比赛中脱颖而出。2006年,他获得全国精细木工比赛第一名并被破格提拔为中建五局的无锡分公司副总经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翟筛红获得“木工状元”的荣誉证书

干了半年,翟筛红坐不住了。对他来说,手艺靠的就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经常练习,才能保证手艺不会生疏。因此,翟筛红坚决要求回去当木工。

拿着相同的报酬,做着额外的工作。翟筛红不认为这是“白干”,反而他把这些当成珍贵的“学习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弦歌不辍 薪火相传

2006年,翟筛红班组成立,他开始带徒授艺。“一切手工技艺,皆由口传心授。”在情感交流与行为感染中,他传授给徒弟们的,不仅仅是手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翟筛红与他的徒弟们

“只要是跟过我的,我有一个要求——要求不高,我审查的时候不看大面积的,我只看收边收口,其实就是他们的敬业程度。”

徒弟刘宇丰说师傅的精神经常会影响到他们,告诉他们只要付出、只要努力钻研,就一定会有回报,而且回报是非常丰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翟筛红与他的徒弟们

一个内心有光明的人,总是能照亮更多的人。

翟筛红的精神衍生出的精神文化激励着同行乃至所有行业的人。翟筛红希望在与同事们的努力下,建设出更多质量过硬,使用便利的工程项目来,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今天18:20,湖南国际频道《世界看湖南》——了解更多关于翟筛红的故事,了解湖南手艺人的工匠精神……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还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大国工匠”呢?

评论区给我们推荐一下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湖南山水人文/湖南经济发展/湖湘精神

全面反映湖南两型社会建设丰硕成果

由湖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

湖南国际频道湖湘文化带纪实性外宣窗口栏目

每周四18:20

世界看湖南,越看越好看!

监制/任帅

主编/黎晶

文案/汤雅雯 李瑶华(实习)

编辑/汤雅雯 李瑶华(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