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华为最高档天才少年年薪201万”以及“美女博士入职华为年薪156万”相继登上热搜。据悉,这两名博士是华为“天才少年”计划在华中科大招聘的人才。

“年薪百万”“入职华为”“美女博士”……不少人看到这些字眼都禁不住感叹人与人之间差距太大。热门君觉得,炒作这样的个例,无异于贩卖焦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薪百万入职华为

去年,为了应对越来越困难的外部环境,华为提出用顶级薪酬吸引顶尖人才的“天才少年”计划。不久前,该计划第二期名单公布。

热门君注意到,“天才少年”的工资按年度工资制度发放,共三档,最高档年薪达201万元。名单一经公布,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的博士张霁便以最高档年薪登上热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霁出生于1993年,在本科期间就是老师和同学眼中名副其实的“超级学霸”。截至目前,与他享受同等荣誉的,全球仅4人,均为博士。

8月5日,“天才少年”张霁的热度还未消减,与他同时入选的姚婷再次以年薪156万登上热搜。

姚婷于2011年考入华中科大计算机专业后直博,研究方向为新型存储介质,数据库和键值存储系统。从照片上看,姚婷五官精致,自信大方,被赞“美貌与智慧并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两名天才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没有主动找工作,包括腾讯、阿里在内的各大科技巨头都曾主动给他们发放过offer。

炒作高薪=贩卖焦虑

两名“天才”一毕业就轻松拿下高薪offer,走向“人生巅峰”,在部分自媒体和网友的炒作下,年轻人不免心生焦虑:作为90后,自己与同龄人之间的差距为何这么大?

实际上,我们看到了两名“天才”的成就,却忽略了他们所经历的磨砺。

且不说他们20多年来毫不松懈的苦读,单从华为“天才少年”计划那严格的招聘标准中,我们都能看到他们“过五关斩六将”的不易:7轮高强度考核,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或表现不佳都将面临淘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张霁和姚婷都是万中无一的“幸存者”,其高度是大部分普通年轻人都达不到的,与他们进行横向对比,只会让人徒增焦虑。

前两年,摩拜单车创始人套现15亿一事让不少年轻人感到挫败和无力。而更理性的声音则认为,盲目的横向对比是毫无意义的。热门君觉得,这同样适用于如今给众人带来焦虑的“天才少年”。

理性认知何价值

炒作博士百万年薪入职华为,其实是这个不断制造、贩卖焦虑的社会的一个缩影。

“年薪30万的我在北京活不下去了”“90后CEO一年收入100万是什么水平?”此类话题常见于社交平台。在各方反复渲染下,这些个案让打算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的人感到深深的焦虑。

心理学上普遍认为,真实的焦虑主要来自于分离、失去、孤独、死亡以及不确定性等。但如今,很多的焦虑都是人为的、虚幻的,来自于与“别人家的孩子”“创业成功的90后”“晋升名企高管的同学”之间的横向对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热门君想说,这样无休止地对比只会让人无力喘息。张霁也好,姚婷也罢,在光环背后,他们恐怕也有永远追赶不上的人。可以说,“追赶他人”这条路对任何人来说都永无尽头。

因此,与其和这些极端个案较真,我们不如更理性地认知自身价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职业、不同的人生轨迹,只要我们在自己的行业用心耕耘,为社会做贡献,那就是有价值的。

(图片来自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