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有了自己的企业,有了稳定的收入,家庭条件也慢慢好了起来,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各位帮扶人,让我真正通过自己的双手摆脱了贫困。”李文中发自内心说。

穷困潦倒中找机遇

4年前,双庙乡邢营村11组李文中独自带着两个孩子租住在平舆县城一间小屋,白天跑三轮拉客人,夜里捡纸皮和塑料瓶,赶上麦忙和收秋,就去地里拉秸秆卖给养牛厂,靠着这些收入拉扯两个孩子,解决温饱和住宿都是个问题。经过贫困户识别程序和贫困户“六步工作法”,李文中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乡、村干部来到他家。“包村干部麻鹏书记坐在我家的炕头上,和我谈起了未来的打算,听到麻书记认真细致的讲解扶贫政策,使我感到精准扶贫就是自己扭转困境的一次机遇。”李文中回忆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后,县、乡、村多次举办技能培训活动,对贫困户进行志智双扶。李文中在县劳动就业局参加藤编技能培训时候,初次与藤编相识。

“当时培训时,我一学就会,感觉自己还是很有藤编天赋的,脑袋里就蹦出了干藤编厂的小点子。”李文中在讲述当时的机遇和决定时还是一脸兴奋。

艰难困苦中求发展

2016年底,李文中开始着手发展藤编加工。但是要发展就要有资金,这可愁坏了李文中。

这时,李文中想起来村里召开贫困户政策培训会上提到的“金融扶贫”,随着扶贫工作的开展,县不断创新扶贫机制,大力实施金融扶贫,致力为困难群众发展产业提供金融支持,让金融“雨露”滴灌到户。李文中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递交了贷款申请。让他想不到的是,通过工作人员的核实,在无抵押、无担保的情况下,银行就为他提供了扶贫贷款5万元,解决了眼前之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乡、村鼓励和帮助下,李文中承包了800平米扶贫车间,创办了藤编加工厂,2017年正月16日李文中在邢营村的藤编厂正式开业。与此同时,李文中也辗转认识了现在的妻子,两人共同奋斗致富,2018年又陆续在新蔡县黄楼和平舆县县城内开办了2个加工点,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精准扶贫,金融助力。金融与扶贫的“联姻”,激活了贫困户的自身 “造血功能”,让他们走上了可持续的脱贫致富路。

厂房规模扩大,务工人员增加,但却遇到新的难题:务工群众普遍缺乏科学的藤编技术。李文中就一方面自己主动积极地到县里参加技术培训班,更加全面系统地学习藤编实用技术,回来进行培训;另一方面,还积极和总厂联系协调委派技术人员到村里的藤编加工点,对务工群众进行集中培训,使务工人员的藤编技术更加娴熟,藤编产品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

致富路上一起走

“我家的生活现在过好了,但一家富了不算富,我们要带动群众一起奔小康,不愧“致富带头人”的名号。”李文中说。

李文中引进的藤编项目以加工桌椅、沙发、床等户外用具为主,技术要求并不高,当初选择这一项目也充分考虑了自身及周边村民实际能力。劳动报酬方面,按照每件商品制作流程的难易程度,报酬也从2元到30元不等,平均每名员工每天都能领到60元到100元左右的工钱,这也吸引了不少临近村子的村民前来务工。短短时间内,双庙乡邢营村的藤编加工厂就从最初的十几名工人发展到了80多名,带动贫困群众20余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文中常常把那句“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牢牢记在心里,并时刻激励自己,“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坚信生活一定会越过越红火,芝麻开花节节高。”

“脱贫摘帽不再是‘蓝图’,而是实实在在的‘收益’,贫困户的钱袋子鼓起来,扶贫才真正的落到实处。”双庙乡党委书记李磊说,“用志气消除思想上的惰性、用智慧填补能力上的不足,才能真正拔除穷根,不断增强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方能真正走上致富之路。”

来源:河南联播、驻马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