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莉,这位衡水湖的女儿,一定是天女下凡!

2020年春天,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大力弘扬河北省医务工作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隆重表彰12名“燕赵楷模·时代新人”,童莉的名字赫然在列。

童莉,河北省第七批援鄂医疗队护理组主任,衡水市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是河北省派出的12批援鄂医疗队1100名医务工作者中唯一一名三级综合医院的护理部主任。

主持人的话语饱含深情:“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与管理特长,衡水市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童莉为武汉的新冠肺炎患者们带去了精心的护理与暖心的服务,展现了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和共产党员担当的宽肩膀与成事的真本领……”

武汉病了,正躺在早春的怀抱里疗养。她的儿女们,许多也病了。

珞珈山下,东湖之滨。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一间隔离病房内。

一位老人躺在病床上长吁短叹:“哎……哎……”一声又一声,一句又一句。老人脸色黯淡,神情憔悴,眼神布满哀伤,皱纹深锁愁容,睹之不禁令人心生怜意。

穿着厚厚防护服脚步飞快的护士送上来的饭菜,她很少动筷子。摆在桌上拧开的水杯,她不常拿起来。盒中的饭菜和杯中的热水,早已经晾凉了。

老人身体素质很好,治疗效果也挺不错。就是情绪非常低落。这两天,甚至开始拒绝配合治疗。

早上查房时,童莉注意到了她。

“阿姨,不能不吃饭啊!快,趁热把饭吃了。再喝点热水。保重身体最重要!”她拉过一把凳子坐下来,拿起饭盒,动作轻柔地夹起一口菜,递到老人嘴边。

她急切的样子,看上去比躺着的人是自己母亲还要着急。

菜,被送到了老人嘴边。但是,沉默良久,老人的嘴巴没有张开。

“老人家,您是不是想家了啊?家里都有什么人啊?”只好把饭又放回桌上,童莉微笑着看着老人的眼睛。

这时候,老人突然一把紧紧抓住了她的手,像个孩子似的失声痛哭了起来。“呜呜呜,呜呜呜……”

童莉赶忙也拉住了老人的手,在床边坐了下来,暖言暖语地安慰着。她知道,老人这是想家了,想念自己的亲人了。

这位78岁的老人,因新冠肺炎确诊住院已经20多天了。

费了很多周折,童莉终于找到了老人的女儿的电话。

老人与女儿终于通上话了,电话线两端,母亲与女儿,江水决堤了,泪水泛滥了,嚎啕的大哭声震响在病区,像惊雷一样将多日的苦闷与哀愁击打得四散奔逃……

听着母女俩久违的倾诉,幸福的痛哭,童莉欣慰地笑了。

童莉,身材娇小,不足百斤,眼睛灵动,气质干练。

她是要强的人,工作狂魔。干什么都力争一流。援鄂之前,在衡水市人民医院,这一衡水市最大的一家三级医院护理部主任岗位上,她像忙碌的蜜蜂一样,一干就是8年。多次受到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表彰,曾荣获“全国杰出护理工作者”、全国“优秀护理部主任”等多项荣誉称号。她负责的医院护理部被授予“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她的家庭荣获“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光荣称号……2003年抗击非典,她被抽调任命为发热病房护士长,到疫情解除连续工作34天没有回过家。由于工作突出,医院党支部吸收她火线入了党。

她有27年护理工作经历,17年护理管理经验,她对自己的管理能力非常自信。

她向医院领导主动请缨,要求奔赴前线。医院领导深知她的性格,立即批准。

新冠肺炎是一种陌生的疾病,患者住院后非常焦虑,加上方言的制约,医疗队队员和患者沟通起来颇有些障碍。护士谷志英很快想出了一个办法,采取漫画与语言相结合的方法,构思生动漫画与书写励志话语,制作成出入院指导的系列“爱心卡”送给患者,再结合漫画进行说明。这个方法受到患者们热情欢迎,不但医护人员的话能够被很好地理解了,他们紧张的情绪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舒缓。

人性化护理,亲情化关怀,是童莉领衔的护理队护理工作的一抹亮色。在衡水人民医院如是,在中南医院如是,在雷神山医院亦如是。

童莉是一片云,她从河北飘来武汉,这抹缤纷的色彩亦紧紧如影随形,纷至沓来。

不仅治病,还要疗心。

还没来武汉时,童莉就听前期队员说过,很多新冠肺炎病人是绝望的。

由于身体的不适、长时间的隔离、反复的转院,以及对这种前所未有的病毒的恐惧等,加上没有家属陪伴,有的甚至是家中多人感染,被隔离,两三岁的孩子扔在家里没人管,由社区照顾……童莉注意到,大部分病人的情绪都比较低落,或急躁或沉默不语或郁郁寡欢,心理问题突出。

这样会严重降低病人的抵抗力和治疗信心!

发现患者普遍存在以上问题后,童莉带领护理人员继续发挥河北医疗队的独特温暖,果断将护理工作重点转移到对患者的心理及情绪疏导上——加强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沟通及交流。

她要求护士们一定不要“哑巴操作”,要多跟病人交流,在护理过程中主动了解病人的感受及家庭状况。

童莉要求,每一名责任护士每班次必须保证与患者进行不少于10分钟的交流。还详细列出了与患者沟通中护士必须传达的信息:病人较关心的检查情况、目前血压如何、下一步治疗计划、哪些指标在逐渐好转……“不仅要清晰准确地告知,还要做到通俗易懂、平易近人、对患者的问题或需求及时回应、解决。”

因为这个暖心举措,河北省医疗队的护理人员得到了患者的高度赞誉,“感觉河北医疗队的医护人员跟我们的距离非常近。病毒传染性很强,但护士每天都会静下心来跟我们近距离沟通,关心我们吃的怎么样、有什么需求……”患者写来了很多类似的表扬信。虽然都是用废纸写的,但饱含真诚,令人感动。

为进一步改善患者心理,给他们更多温暖、鼓励与信心,童莉利用医院走廊,建起了文化墙。

“文化墙上有温暖人心的图画和鼓励性话语,保健知识,八段锦、呼吸操等图解。虽然病人不能随时出入,更不可能全部站在那里细细观赏,但却可通过这种方式显著活跃病区氛围,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

不仅患者有文化墙,童莉也为医护人员建立了属于他们的文化墙。

“我们将医生、护士,以及他们孩子、家属等画的画、写的字统统打印出来,贴在墙上,做成祈福、祝愿墙,以此鼓励医护人员做好防护、安心工作、全力以赴、早日凯旋!我要让队员们知道,家里人在等着盼着他们的归来,所以千万不可以生病,不能倒下。”

是文化墙,更是心理寄托。

早晨6点多钟,天刚蒙蒙亮,星星还在天边眨眼睛,太阳还沉睡在梦乡里。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新的战斗又打响了。

开往中南医院的四零二公交车上,一群白衣天使们士气无比高昂地唱起了《我和我的祖国》。嘹亮的歌声在略显空旷的车厢中回荡、碰撞,在寂寥的武汉街头漫步、徘徊。歌声有些跑调,引起一片欢笑。

在去公交站的路上,在公交车上,童莉经常组织护理组的兄弟姐妹们唱歌,凝聚人心,提振士气。

医疗队给每一名成员下拨的物资,像提供能量的巧克力和牛肉干,饼干奶粉和桔子,童莉自己从来不吃,全都分送给队友了。

为了联系方便,她自费为医疗队队员们定制精美的通讯录。

……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隔离病区,一名戴有“红袖带”的医护人员正在忙碌地工作着,她是河北省第7批援鄂医疗队护理组王岩,现任中南医院隔离病区第5小组护士长。

胳膊上佩戴“红袖带”,代表着她是病区护士长。病区护士长统揽病区全局,负责病区班次安排、人员分工、督导护理工作落实、医护患沟通、对外协调联络和感控消毒等工作。由于医疗队成员来自不同的医院,穿着防护服时大家几乎谁也认不出谁,给工作带来不少麻烦。“红袖带”方便了医生、护士和病人辨认出护士长。

“红袖带”的创意和发明人童莉说:“护士长经验丰富,职责重要。怎样做一个标志?让她们好辨认?当时我有了这个想法后,就地取材,找了个红塑料袋给护士长戴上,效果特别得好。后来中南医院的同仁又帮我们找来了红布条。我觉得红色在咱们老百姓心中是个喜庆色,寓意着平安顺利,同时也代表着一份责任。我们一定会不辱使命,早日凯旋。”

一根红袖带的做法被迅速推广到各个病区。

在完成了对中南医院18天的支援任务后,受上级指派,河北省第七批援鄂医疗队又转战至雷神山医院,在那里工作了16天。

红袖带与护理组一路紧紧相随,共同奋战。

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最前线,一根根红袖带,是吉祥物,是主心骨,彰显着责任,彰显着勇气,像一面旗帜引领着护理团队,凝聚起了抗疫的河北力量……

阳春四月,暖阳高照。鸟语花香,百花绽放。

像北飞的雁阵一样,童莉和她的护理队从武汉归来了。

他们坚守奋战在武汉雷神山医院,站好了自己的最后一班岗。用勇敢的行动忠实践行了自己作为一名医者和共产党员的崇高使命和庄严职责。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黄桂玲主任深深记住了童莉,记住了这位曾经和自己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

“我觉得她是我们这个时代做护理管理者同时也是护理专业人员这一行业中的一个非常好的典范!”这是黄桂玲主任对童莉,对这位令她印象深刻的战友的真挚赞扬。

2020,大疫之年。

扛鼎逆行援武汉,专业仁爱佑生命。

我仿佛看见,童莉和她率领的护理队,步履匆忙,眼神坚定。

紧紧系在她们胳膊上的红袖带,跟随她们的步伐一起起伏跳跃,有节奏地摆动,在耀眼的阳光照射下,那么醒目,那么鲜亮,那么娇艳,那么温暖人心……

作者简介:

李湛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文学院第十一届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