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旮旯缝隙里盛开石斛花

—— 兴义市首草谷中药材有限公司帮扶冷洞村侧记

文/图 黔西南日报融媒体实习记者 钱凌芸

峰峦之间,山回路转。从兴义市区出发30公里左右,车辆沿着盘山路穿行,翻过一个个垭口后,来到兴义市则戎乡冷洞村。一幢幢崭新的楼房映入眼帘,遍布山坡石旮旯缝隙里的铁皮石斛生机勃勃,长势喜人。而群山环抱的村庄,犹如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既富有时代气息,又给人一种世外桃源的寂静和恬然。

“你们看,像这样的就该除草了,不然会影响石斛长势。”

“像这种新发出的嫩芽,容易断,管护的时候注意一定不能损坏。”

“我们下一次培训会带上几个村民一起,去外省石斛种植地实地参观考察。”

……

7月28日,在位于冷洞村的首草谷石斛基地里,一群人聊得热火朝天。基地负责人张帮俊正在给村民讲解石斛管护技术,村民们边学边讨论要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地负责人张帮俊(左)和村民李仕英(右)查看石斛生长情况

山多、石多,地少、土少,是冷洞村人的生存环境。2015年,冷洞村引进兴义市首草谷中药材有限公司,在村里建成石斛基地,不仅让村民们利用闲置的山地增加经济收入,公司还通过送岗位、送技能,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学技术,致富道路越走越宽广。

李仕英今年60岁,家住冷洞村,在石斛基地务工4年间,公司不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她现在已经是基地里小有名气的石斛种植“专家”。

“我还记得第一次培训时,一头雾水,总是记不住要点。经过几次实际操作,渐渐地掌握了不少种植技术。我至今参加过30多次培训,还去过广西学习别人的种植技术,现在已经有人请我去讲解种植石斛的技巧了,一次讲课就是300元。很感恩,让我多了一条赚钱路。”李仕英提到石斛基地频频点赞,她说:“我学到了技术。2018年,还把家里12亩地都种上石斛。今年光采买石斛花,收益了2万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张帮俊介绍,从2015年开始种植后,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最低100元、最高700元每亩费用流转村民土地,种植了1000亩石斛。基地常态化提供石斛种植技术指导服务,因户因人实施技术指导帮扶,带动全村84户村民种植石斛1000亩,其中贫困户44户。“公司负责保底回收,解决销路问题。”张帮俊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势喜人的石斛

冷洞村满山都是石头,哪里才是脱贫致富的出路?石斛种植基地的成功给冷洞村村民指明了道路。目前来看,冷洞村围绕石头做文章,给冷洞及周边村民带来了就业机会,贫困人口逐渐减少,一个昔日封闭落后的贫困村逐渐变得充满活力。

50岁的李显芬是冷洞村2015年的脱贫户。过去,由于丈夫离世、家中两个孩子读书,她独自承担起家庭经济主要来源的重担,每年的经济来源只是做点农活和外出打散工,难以维持家庭开销,更不可能供两个孩子上学。自从村里引进公司建成基地后,李显芬在公司就业,跟着学习石斛栽种技术。2018年她种了6亩石斛,家庭实现稳定增收,收入从过去的5000元提高到现在的30000元。

“石斛种植基地把当地的中老年人集中起来,干的活不重,年纪偏大的也可以做,这增加了我们的经济收入。”李显芬提到自己稳定增收乐开了花,“在这里离家近,还能照看家里面。基地给我们活干的同时,还教给我们技术,真正帮助到我们了。”

“以技术帮扶的形式开展扶贫工作的效果很好,提高了村民的积极性。”张帮俊表示,公司出技术指导,能加强当地石斛种植“专家”的培养,让他们靠自己的双手增收脱贫,为以后推动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出一份力。

据悉,兴义市首草谷中药材有限公司进驻冷洞村,5年时间开展技术培训近百次。现在,基地每年可采收石斛干花1000斤左右,鲜条每年产量为4至5吨;给周边群众提供务工机会(优先考虑贫困户),用工达到上万人次,至今发放工资在200万元左右。

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帮助群众持续增收就业的长久之策。冷洞村石斛基地常态化提供石斛种植技术指导服务,因户因人实施技术指导帮扶,不仅解决村民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也帮助村民通过发展山石经济,在家门口实现了脱贫增收。

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舒舒 彤彤 权权

本期审稿:然然

值班总编:邓伯祥

黔西南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微博:@中国黔西南 微信/易信:中国黔西南 APP:北纬25°的黔西南 数字报:http://www.qxnrb.com 官网:http://www.zgqxn.com 邮箱:zgqxnw@163.com

声明

凡“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刊发的原创内容,均保留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微信号:zgqxn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