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3日,一年一度的ChinaJoy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正式落下帷幕。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数字娱乐展览会之一,活动共吸引来自全球各地的近200家企业参展,除腾讯、网易等行业巨头外,其中也不乏一些中小型“黑马”玩家的身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飞书深诺CJ展位

与之相对的,8月1日,苹果正式执行对无“版号”游戏的下架政策。截至6日零时,App Store上共下架国内游戏类应用逾3.3万个,其中最高单日下架数达2.6万个,“清理力度”创历史新高。下架游戏中,除少数来自大型游戏企业外,90%以上都是中小型游戏厂商出品。

一方面,游戏产业蓬勃发展、未来可期;另一方面,“版号”政策的收紧也给部分游戏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游戏企业带来了短暂的“阴霾”。中小型游企应该如何巩固自身竞争力?“出海”是否会成为解决眼下营收难题的最佳方案?日前,围绕这一系列话题,南方+记者采访了深耕游戏出海行业的数字营销集团飞书深诺COO徐墨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飞书深诺COO徐墨涵

游戏出海是大势所趋,而非“迫不得已”

“收到苹果发过来的邮件之后,我当时就和团队的人说,没办法,苹果生态里的用户我们必须放掉了。”今年2月,苹果App Store的后台审核页中更新了一条消息,要求游戏开发者在6月底前提交所上架游戏的“版号”信息,否则App就将迎来“被下架”的命运。

“版号”是游戏合规在线上运营的基本依据,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不过,2018年以来随着国家对游戏版号的发行渠道有所收紧,游戏企业获批版号的难度逐年加大,这对部分急于扩大营收的巨头企业是一种新的挑战,对在“夹缝中求生存”的中小游企而言更是一记打击。

在这一背景下,寻求向监管更加宽松的海外市场拓展,是否最佳路径?“对于游戏企业而言,选择出海确实是一种更多元化的选择,但并不是唯一。”徐墨涵援引腾讯2019年海外游戏收入的数据,称去年第四季度其海外网游营收同比增超1倍,占总收入23%以上。“不少游企海外营收增长的速度甚至超过了在国内营收的速度。”

不过,在徐墨涵看来,中国游戏企业选择出海,根本原因在于国内市场存在“溢出效应”。目前,游戏产业内无论是人才、渠道、资源等都存在“过剩”的情况,企业需要通过“出海”获取更进一步的营收以及品牌影响力。“从本质上看,游戏出海是一种市场行为,并不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由于国内‘版号’收紧了,所以企业会选择用出海的方式去逃避。”他表示,未来随着国人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文化自信越来越强,我国游戏出海将更加“势不可挡”。

市场已是一片“红海”?细分领域仍大有可为

近年来,游戏出海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但不难发现,无论是在北美、欧洲还是东南亚地区,中小游企在产品竞争力、渠道资源等方面都无法与腾讯、网易、暴雪等巨头比肩。“我们的客户里,头部企业占比在70%以上,中小型企业只有不到三成。”徐墨涵坦言,现如今中小游企无论出海与否,都会遇到“掰手腕”掰不过大型游企的情况。

不过,“巨人的视角也存在盲区。”他表示,海外游戏市场跟国内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海外更“多元”。在仙侠、格斗、棋牌等差异化的细分市场,中小游企仍然大有可为。“比如,在欧洲市场,中世纪魔幻题材的游戏还比较缺乏,这就是中小游企可以选择发力的一个方向。”

做好产品的同时,企业自身建立起“安全感”也很重要。在徐墨涵接触过的众多中小型游戏企业客户中,不少都存在对自身实力认知不清,对出海风险过度评估和忧虑的情况。“他们需要看到,目前国内无论是专业化的美术设计、内容开发公司,还是像飞书深诺一样的出海营销服务商都在茁壮成长。”他指出,现下国内已形成成熟的游戏产业链,未来有充分的实力支持中国游戏以更加自信的姿态,更好地出海。

此前,飞书深诺针对中小游戏企业推出“休闲游戏孵化扶持计划”,未来还计划进一步落地产业项目基金,“以充分补足中小企业做产品的能力以及其外延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不少年轻一代对于游戏行业充满热情,并且勤劳肯干。单从这一点出发,我不觉得国内游戏出海,会遭遇什么真正的竞争对手。”

■采访实录

记者:苹果从App Store上大规模下架无版号游戏,这一事件对中小型游戏企业的影响远大于大型游企。如何评价中小型游企在国内的生存环境,未来是否会更加艰难?

徐墨涵:从市场规模、行业资源等方面看,目前腾讯、网易等大型游戏企业确实优势明显。但在我看来,中小型游戏企业也并非了无机遇,就像好莱坞虽然有环球、华纳兄弟这样的电影巨头公司,但每一年总会有独立电影制造公司以“黑马”的姿态突出重围一样。优质的内容永远是市场欢迎的。

记者:近年来,游戏出海呈现出什么趋势?“版号”政策的收紧对这一趋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徐墨涵:整体来看,近年来游戏出海呈持续上升趋势,企业的海外收入占比逐年升高,在19年不少游企海外营收增长的速度就已超过了在国内营收的速度。

这背后的原因,一是目前国人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文化自信越来越强,游戏企业迫切希望把带有中国文化标签的游戏传播到海外;二是国内游戏产业蓬勃发展,无论是从业者数量,还是游戏内容及类型都出现了“溢出”,因此企业很自然地产生了出海扩大品牌影响力,实现进一步的营收增长的想法。

从本质上看,游戏出海是一种市场行为,并不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由于国内“版号”收紧了,所以企业会选择用出海的方式去逃避。而基于这项政策的出发点考虑,它的执行是为了整治部分乱象,给游戏行业营造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健康发展环境,其长远影响是非常正面的。

记者:逆流之下,游戏出海是否中小游企稳住营收的最好的,或者是唯一的出路?

徐墨涵:出海不会是唯一的出路,而可以视为一种更多元化的选择。我们可以发现,早年多数游戏企业都是遵照“先国内,再国外”的发展路径,但近年来,有越来越多企业也在探索“先国外,再国内”的玩法:先在海外市场积累经验,实现规模化运营后再反哺国内市场。

不过,除去部分“一夜爆红”,具有一定偶然性的成功案例,从根本上讲,要实现稳住营收、留住用户,中小游企首先还是要从内容上发力。唯有以好的内容为基础,灵活的营销手段、明确的发展目标、充足的资金储备等才能让游戏企业“如虎添翼”。

记者:目前不仅在国内,北美、日本、东南亚等地区的游戏市场也已被巨头企业“承包”。中小游企应当如何突围?

徐墨涵:海外跟国内游戏市场,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海外市场更“多元”。尽管大型游戏企业已经占去了主要的市场份额,但是巨人的视角也存在盲区。尤其在海外市场,中小型游企在差异化的细分品类仍然大有可为。比如,在欧洲市场,中世纪魔幻题材的游戏还比较缺乏,这就是中小游企可以选择发力的一个方向。

记者:如何描述我国游戏企业在海外市场的表现?从长远来看,国内的大型、中小型游企今后在海外市场的发展前景如何?

徐墨涵: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国内“出海”游戏企业的表现,那就是“自信”。在我看来,无论是目前还是今后长期,国内企业在海外市场都具有非常大的竞争优势。其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游戏已经积累了非常强的实力,在海外我们绝对有一战之力;其二,目前国内已形成成熟的游戏产业链,无论是专业化的美术设计、内容开发公司,还是像飞书深诺一样的出海营销服务商都在茁壮成长。我们有规范、完备的产业化体系,未来也有能力支持中国游戏以更加自信的姿态,更好地出海。

【记者】许隽

【作者】 许隽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