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评论员 屈旌

深圳地铁一号线的车厢广告出现“爸爸,长大后我想嫁给你”的文案,引发争议。相关制作公司的工作人员称,广告主题是“童言无忌”,想表达简单纯粹的亲情。而地铁传媒公司则表示,之前没考虑太多,会立刻拆除。(据8月6日《华商报》)

的确,想嫁给爸爸,想娶妈妈,这样的话,如果是在亲子之间的玩笑,父母听着一乐,进行适当引导,孩子也不会太当真,那的确是童言无忌。但是,童言只能由孩子说出来,才显得“无忌”,在公共场所以广告形式铺天盖地,就显得有违伦常,十分不妥了。而且,用孩童的视角做这种广告,更容易让孩子们感到困惑,让父母慌乱无措——要怎么跟孩子解释,这种成人世界对儿童的消费?

让人不解的是,做这样的广告,究竟目的是什么?投广告的是教育培训机构,但是整个广告与教育也好,培训也好,都没什么关系,如果说是为了体现了企业形象和价值观,教育类企业大玩伦理梗,如此没尺度,不是相当于“自黑”?

或许,“自黑”才是真实目的。广告引发争议后,工作人员曾表示,的确考虑过广告词在公共空间可能引发歧义,但觉得天真浪漫,就没多想。可见,在合适与噱头之间,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噱头,以孩子为借口装傻扮痴,挑战公众底线,然后再把引发舆论不满的锅,甩给无辜的儿童,只要足够吸引眼球,足够炒热话题,公众感受可以毫不在乎。

这是事件营销的惯用招数,也是一股将缺德当创意的歪风。《广告法》明确规定,广告应当真实、合法,以健康的表现形式表达广告内容,不得含有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者违背社会良好风尚的情形,更加不得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但是对于此类违法行为,一般是整改、撤下,顶多就是罚款,对于那些想掀起争议、博取眼球的企业而言,震慑力还是太有限了。

而且,法律要求各地相关部门加强对发布户外广告的监督管理,地铁本来也是公共空间,但却很少以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的形式予以明确,很多公共空间广告的内容发布,也没有严格按照流程审批,而是由企业自行审核。但显然,企业的公共意识和把关能力还是相当有限。公共空间广告影响广泛,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城市的形象和精神,需要主管部门给予更有力的监管,不能让这种“钻空子”的招数一再得逞。

童言天真懵懂,可以无忌,但广告却是大人的话语生意,表达面向大众,商业目的明显,必须有分寸,有忌讳,有界限,不可张口就来,污染视听。如何让坏名声得到坏结果,让“踩线式”营销没有立足之地,需要每个人去发自内心地拒绝“无赖话术”,用自己坚定的选择,守护公共文明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