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记者 刘丹阳

民营经济是否活跃,往往是一座城市营商环境、市场活力的真实反映。2020上半年,肆虐的疫情让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都遭遇了严峻危机、面临重构,而相较于国企,民营企业体量小、抗风险能力弱,对大风大浪的感知程度更甚于国企。疫情之下,广大的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能否经受住风雨的考验,危中求机,逆势成长,迸发潜能与活力,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可喜的是,诸多困难没有绊住已经起势的青岛民营经济,在危困之中,青岛民企们交上了一份让青岛人欣喜的成绩单。

青岛民营经济势头正旺,正是一鼓作气,大步前行的好时机。8月4日,在由青岛市委宣传部和市委网信办主办的“青岛大家谈”茶座上,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局长高善武主动提及青岛民营企业发展短板,表示将大力度提升企业家“四感”,以提振民营企业更强信心。逆境能唤起人的无限潜能,企业亦是如此。青岛民营经济正聚起一口气,凝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用改革的冲击钻击碎更多痛点、难点和堵点,在2020年的下半场跑出新精彩。

青岛民企,愈难愈进

今年上半年,青岛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增速表现亮眼。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青岛实有民营市场主体162.84万户,每万人拥有民营市场主体1714户,位于深圳(2478户/万人)、西安(2195户/万人)之后,这也意味着,青岛市创业密度跃居副省级城市第三位,较2019年底上升了1个位次。

此外,全市新登记民营市场主体16.16万户,同比增长7.02%,占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总量的99.29%。可以说,青岛半年经济由负转正,民营经济的发展功不可没,已经成为了青岛市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

在公布的“2020年山东省民营企业100强榜单”中,青岛共上榜了12家,这个数字比去年同比增长50%。重点培育新锐企业,新认定4家加速器(孵化器)为首批“青岛市瞪羚独角兽企业加速器”,新认定“专精特新”企业1521家,较去年认定数量同比增幅66.3%。

踊跃的创业创新,离不开政府一系列创新举措营造的良好创业环境。

在疫情初期,青岛搭建了“18+N”政策体系,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开展了“我为企业找订单”等活动,全力帮扶企业复工复产;打造了“青岛政策通”平台,采取线上直播方式为广大民营和中小企业解读政策,上半年共举办线上政策宣讲直播28场次,近200万人在线观看;举办了2020“创客中国”(青岛赛区)暨第六届“市长杯”中小企业创新大赛,同步推进“胶东五市”创客邀请赛、全国海洋产业专题赛、“市长杯”大赛——北京站等平行赛事,激发企业创业创新的热情和活跃度。

在《青岛市壮大民营经济攻势作战方案》和2020年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出了要大力开展互联网+招商引资活动,重点抓民营头部、龙头企业,抓独角兽、四新企业,抓基金投资、现代服务业,抓十强、新旧动能转化企业项目,目前已经完成了全年指标的50%以上,面对疫情的大考,民营经济工作顶住了压力,在逆境中跑出了“加速度”。

民间投资,活跃强劲

记者在座谈会上了解到这样一组数据:今年上半年,青岛市民间投资增长12.2%,高于全国民间投资增速19.5个百分点。截至2020年6月,民间投资占全市投资的比重达到56.3%,较一季度提高1.2个百分点,较2019年底提高3.8个百分点。全市民间投资在建项目3018个,拉动全市投资增长6.37个百分点。

资本的力量,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愈发凸显,而资本的集聚,也是经济发展状况的绝佳印证。

截至6月末,青岛境内上市公司已达40家,其中,民营企业有26家,占比65%,同比增长8.33%;新三板挂牌公司86家,其中有民营企业78家,占比超过90%。从融资情况来看,上半年青岛民营企业累计融资35.3亿元,占直接融资总规模比重的10%,较去年提升了6个百分点。下一步,青岛还将不断创新融资模式,加大力度推进政策性转贷以及融资担保补助业务,全力争取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国家级子基金落户青岛。

即便是在疫情的影响下,青岛民间投资仍然实现了领先全国的逆势增长,这充分说明,青岛市民营经济在逆境之下保持了强劲的生命力,抓住了疫情带来的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变革,持续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并不断扩大对新兴产业的投资,也给了青岛足够的发展信心。

击碎障碍,壮大民企

青岛民营经济在疫情的影响下逆势增长,迅速复苏,呈现出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也展现了强大的内生动力和生存韧性。

但不得不说,民营经济发展的短板依然明显,也有许多痛点、难点和堵点需要解决。

对照青岛市的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以及青岛在全省的地位,特别是与全国先进城市相比,青岛市民营企业总体数量少、规模不大、实力不强、产业层次不高等问题仍是青岛民营经济发展的短板。

为了解决民营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补足短板,今年青岛开全国之先河,实行“顶格倾听”,率先出台了支持民企创意创新的工作实施方案。只要企业家有好的创意,青岛市委书记、市长就愿意为之站台,并且“顶格协调”、“顶格推进”。

此外,为了提振民营企业在青岛发展成长的信心,座谈会上,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局长高善武特别提出,要提升民营企业家的“四感”:一是要营造尊商重商社会环境,提升民营企业的“荣誉感”;二是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升民营企业的“公平感”;三是要打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提升民营企业的“舒服感”;四是要建立一个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提升民营企业的“安全感”。

眼下的青岛,改革的“冲击钻”轰鸣。击碎的是障碍,重塑的是信心。这股信心,就是青岛民企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的最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