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唐唐在邻居家玩,已经九点了,妈妈喊他回家,他却说:“我不想回家,让我再玩会吧!”怎么劝都仍然坚持……

相信这种情况,很多妈妈都遇到过。您当时是怎么应对的呢?一般有两种回答。

第1种:毫不让步的执行派

“太晚了,别耍横,大家都要休息了!”在她们身上,没有讨价还价的空间。无论孩子如何撒泼耍赖,都不会让步,都会坚决按照计划来执行。

第2种:一哭就哄的软心派

“看来你真的很想再玩一会,最后5分钟,不能更多了。”孩子一哭就心软,孩子一闹就妥协。这类妈妈认为,止住孩子的哭声,孩子也就开心了,把对孩子的疼爱变成了没有原则的妥协。

第一种妈妈非常严格,一年365天都必须这样做,完全掌握了控制权。孩子从中学到了:无论如何,我对自己的生活都没有决定权,我不需要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第二种妈妈架不住孩子的哭闹,无限妥协,让孩子掌握了控制权。孩子从中学到的是:只要我哭闹,我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瞧瞧,能否让孩子多玩几分钟,看似是小事,但日积月累后,妈妈们的两种回答,会成就孩子两种不同的人生。

那么,这两种处理方法,究竟会对孩子的将来有哪些影响呢?

1.规则意识

规则并不是指禁止做什么,不让孩子做什么。相反,它为孩子明确了一个行为的边界,让孩子明白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在边界内收获稳稳的安全感。

在现代家庭中,一种是规则过多过细,导致孩子没有自己的空间,认识不到自己的力量,从小就埋下了怯懦的种子;另一种是缺少规则,家庭中没有明确的界限,孩子不知道行为的边界在哪儿,只会不断地挑战下限,逐渐变成了“小霸王”。

2.亲子关系

爱孩子是不是就要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答案是否定的,我们说的“无条件接纳孩子”,不是什么都接纳,而是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情绪和意愿,有规则接受孩子的行为。

在孩子主导控制权的亲子关系中,孩子的所有行为都被“接纳”,他们认为一旦父母没有顺从自己的意愿,就是父母不爱自己了,长此以往,在任何关系中,他们都会把别人当成“自我的延伸”,形成自私自利的自我中心主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家长主导控制权的亲子关系中,孩子内心的需求被忽视,他们表面顺从,但并没有真正地接受规则,叛逆的小火苗逐渐燃烧,最终亲子关系也走向了分崩离析。

3.时间概念

按照约定的时间准时完成,这是做人做事的最基本准则。但是如果孩子从小对时间观念模糊,会让他做事拖拖拉拉。本来两分钟就可以做好的事情,硬生生十几分钟才完成。进入小学、初中阶段后,更会因为拖拖拉拉,导致作业完成落后,成绩也受到影响。

面对孩子提出的此类要求,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应对呢?

1.提供“有限选择”

小编建议,不妨试试“有限选择”。即根据情况,尊重孩子的感受,给孩子一定的选择权。在给孩子选择权的时候,父母对当时的情况作出说明,并强调具体的要求。

还是借开篇的例子来说明,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两个选择:“妈妈看得出来,你真的很想再玩一下,那你希望再玩5分钟,还是10分钟呢?”

把主动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同时提供的选项又在自己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这样既让孩子得到了掌控感,又灵活地遵守了规则。

2.具体表达规则

“太晚了,都要休息了”等语言较抽象,是一个笼统而模糊的规则,对于孩子而言很难理解。

家长可以尝试更具体的表达,“小朋友和大人都应该睡觉了,放下玩具,穿上鞋子,带好水杯,跟阿姨道别,我们回家啦!”让孩子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3.用适合孩子的方式解决问题

常听人说育儿的原则要“温柔而坚定”,结果我们就看见,很多父母温柔地说着坚定的话,实质仍然是父母说了算,不能从理解孩子的角度去处理。

美国儿童发展研究协会会员陈忻博士认为,真正的温柔,不是说语气、表情温和,而是从孩子的感受出发,用爱和理解来赢得孩子的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遇到孩子很晚仍然意犹未尽的情况,可以告诉孩子:“唐唐,你听见了吗?你眼睛里、大脑里的小精灵都在抗议呢~他们说很累,都想回家休息啦……”

怎么样?小编推荐的几个方法是不是很实用呢?今天回家就试试吧!

我们每个人天生都是父母,却也天生没有做过父母。其实育儿这条路没有标准答案可以参考,很多时候爸爸妈妈觉得很矛盾,管得太严,可能造成孩子胆小、懦弱;放任自如,又极有可能养出个“小霸王”。小编以为,唯有持续学习,不断实践,聆听童声,走进童心,育儿路上才会越走越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