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暂不支持播放该视频,请升级至最新版浏览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 年是陈作霖逝世 100 周年,南京文史界专门举办纪念会,追思这位 " 可园老人 "。

陈作霖是谁?可园,又在哪里?

南京安品街 20 号,主城闹市区寻常巷陌中,一块小小的街巷牌贴着墙壁,蓝底白字,毫不起眼。

水泥墙上随机涂抹着一块块灰色、白色的油漆,水渍滋养的青苔沿着墙脚爬上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进去,一面青砖墙悬挂着文保标识牌,透露出一些历史信息。

这里,曾是金陵红土桥陈家的祖宅可园,清末民初金陵名园之一。

183 年前(1837 年),南京地方文史学者陈作霖在这座园子里出生。

陈作霖晚年自号 " 可园老人 "。他一头扎进地方史志文献收集、整理、研究和撰述工作,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史学者,也让这座园子成为文化雅集之地,谈笑有鸿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的安品街 20 号外景

1

可园的故事,要从陈作霖的祖父辈说起。

1819 年,陈作霖的祖父陈维垣和叔祖父陈维屏,在嘉庆己卯科考中进士。

那个年代,考上进士,是大多数读书人一生孜孜以求的事。兄弟二人同榜进士,绝对是家里可喜可贺的大事件。

哥哥陈维垣在京城任内阁中书,弟弟陈维屏在山西当知县。

1825 年,陈维垣感染时疾,英年早逝,年仅 32 岁。那一年,陈维垣的儿子、陈作霖的父亲陈元恒才 7 岁,他跟随母亲从北京回南京,住在斗门桥一带的老宅。

5 年后,陈维屏在红土桥一带买下一处宅院,也就是今天的安品街 20 号,送给寡嫂和侄子住。

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37 年,陈作霖出生在这座宅子里。和当时大多数书香世家子弟一样,读书、进取、考功名,是人生的 " 必修课 "。

也许是家学渊源的积淀,他从小聪明好学,3 岁开始识字,6 岁就被称为 " 秀才种子 ",7 岁学对句,9 岁学写文,10 岁学律诗。

从小诗书滋养的他,也很喜欢看小说,10 岁前就已经看过了《东周列国演义》,书里的故事涉及《吴越春秋》《战国策》等等。

读书之余,他也很喜欢出门放放风。10 岁以前,南京城的东西南北,是他周边游的半径。

那时候,城北有十座庙宇,都是明初所建;城南有雨花台、报恩寺;城西莫愁湖有荷花万柄;城东秦淮水由东水关进城 ……

平静的生活,在 1853 年被战火打破。

农历二月初十,太平军即攻占江宁(今南京)。他的回忆中,当天黎明炮石如雨,忽然西北方向一声巨响,家里屋瓦都发出共振响声。

此后的 120 天,陈作霖在家中和亲友家东躲西藏。

之后,他跟随全家人逃离南京,漂泊在江淮间长达 11 年,历经全椒、凤阳、盱眙、宝应、镇江、丹阳、东台、句容、泰州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直到 1864 年,太平天国失败后,陈作霖一家才回到南京。

太平军占据南京期间,安品街的陈氏家宅一度成为一个王府。1864 年,清军攻破南京,宅子因为兵燹损毁严重,不能住了。

陈作霖的父亲陈元恒只能带着全家,住回斗门桥老宅后楼。1869 年秋,南京滨江一带水灾,安品街的家宅再次遭到损毁,只剩下几间破屋。

到了 1867 年,陈元恒考中了举人。一个举人的社会交往,自然需要一个体面轩敞的宅子。再加上,这些年家里添丁,人口越来越多,斗门桥老宅后楼越来越显得不够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宅现存的柱础

1874 年,陈元恒开始重修安品街住宅。

重修后的陈家宅院,前后共四进,还有一个后花园。

自南向北,第一进为大门门厅和家族学馆三间。第二进为应接宾僚的 " 于斯堂 " 及三间住房。于斯堂后,有舸舫式的书房,名叫 " 养和轩 ",是陈家父子兄弟读书的地方。

一二进之间,有大天井,东西两侧各有一排厢房。第三进是陈元恒夫妇居住的 " 凝晖室 ",还有子女住房,一共四间。

二三进之间,有一个小天井,东西各有一排厢房。第四进西边是一竖排三间复室,与凝晖室之间有 " 凝晖廊 " 相连,起名叫 " 征文考献之室 ",又叫 " 瑞花馆 "。

瑞花馆,后来也成为陈作霖修地方志的地方。瑞花馆以东,就是后花园。

一开始," 可园 " 就是指后花园。后来,随着陈作霖文名日盛," 可园 " 成为整座宅子的代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安品街 20 号里的天井

4

1875 年,宅子落成,一家人又搬了回来,不仅衣食之忧,还喜事连连。

就在同一年,陈作霖考中了举人。弟弟陈作仪 1888 年考中举人,1890 年考中进士,离开可园,赴浙江、湖南等地做官。

虽然陈作霖考进士屡屡挫败,但他在可园 " 征文考献之室 " 里,一头扎进整理地方史志文献资料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五十年间,他笔耕不辍,撰成并出版《金陵通纪》《金陵通传》《金陵琐志五种》等多种南京地方史志传世之作,还有《可园文存》《可园诗存》《可园词存》等文学著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陵图书馆现存陈作霖著作二十余种。《金陵通纪》内容上自先秦下迄清代,详载金陵舆地沿革,典章制度及重大事件。《金陵通传》起自春秋,止于 1900 年(清光绪二十六年),使上下二千年间金陵三千余人物集于一书。

陈作霖成为地方史志学家和著名学者,名声在外。可园,成为南来北往的文化名流聚会场所,谈笑有鸿儒,晋身当时 " 南京二十四所名园 " 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距离可园不远,鸣羊街的愚园,是陈家世交胡家的花园。陈作霖在《凤麓小志》中,详细介绍愚园,还附上了愚园全图。

5

" 可园老人 " 陈作霖逝世后,长子陈诒绂继承了可园,也继承了诗书传家的传统,继续从事南京地方史志的研究和著述。

可园和可园主人的命运再转折,是在 1937 年。侵华日军进逼南京,南京沦陷前夕,陈作霖长孙陈祖同带着全家人,离开可园,往四川避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园现存的水井被置于水池下

抗战胜利后,1946 年,陈祖同全家返回南京时,可园已经损毁严重。原本已经另立门户的陈家族人,因为家园毁于战火,也搬回了可园老宅。于是,各家负责修葺自己居住的部分。损毁的家族学馆木梁柱被拆除,原来的后园菜圃也建了房屋。

一段时间以来,这里除了陈家人,还迎来了很多房客。原本的私家园林宅第,成为拥挤不堪的 " 大杂院 "。

如今的安品街 20 号,已经看不出一点园林的样子,只剩下老旧的房屋。直到现在,这里还住着陈家后人陈鸣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 可园老人 " 陈作霖后人陈颐

按辈分,68 岁的陈颐叫陈鸣瑾 " 嬢嬢 "(小姑)。陈颐也出生在可园,一直住到 16 岁。时隔半个世纪,老人还记得,当年这里草木葳蕤,竹影摇曳。

退休前,陈颐是江苏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和高祖父陈作霖一样,从事文史研究工作。

陈颐表示,作为陈家后人,他们希望能恢复可园风貌,传承 " 世界文学之都 " 的历史文脉。

" 可园老人 " 陈作霖 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作霖先生,字雨生,号伯雨,晚号可园,可园老人,人称 " 可园先生 "。南京人。近代南京著名地方史志学家,文学家,生于 1837 年(清道光十七年),逝于 1920 年农历正月二十三日。2020 年是老人逝世 100 周年。

文 |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刘静妍

图 |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刘畅 刘静妍(部分图为陈颐提供)

本文特别感谢:" 可园老人 " 陈作霖后人、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陈颐,可园史志馆馆长夏宁,金陵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