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何绍基比较

何绍基是著名碑学理论大家阮元的门生,是一位博览群书、淹通经文、学富五车、著述甚丰的大学者。他于书法之真草篆隶四体都精,初从颜真卿入手并能从颜体中脱出,所以何绍基楷书取颜字结体的宽博而无疏阔之气。中年以后改颜而专功六朝碑版,他崇拜邓石如,尤其推崇碑学。他以北碑法变革楷、行、草笔法并主张引入篆隶意趣,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笔法,人评“魏三颜七”,仍以“颜”为基本,开创了具有极高审美价值的行草书点画新境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绍基于书法之学习研究,极为勤奋。据记载,他曾于苏州厂肆得一宋拓本《颜真卿大字麻姑仙坛记》,欣喜若狂,他认为唯此碑“独以朴胜,正是变化狡狯之极耳。”据记载,何绍基于1825年觅得《张黑女墓志》旧拓本,“旋观海于登州,既而旋楚,次年丙戌入都,丁亥游汴,复入都旋楚,戊子冬复入都,往返二万余里,是本无日不在箧中也,船窗行店,寂坐欣赏,所获多矣。”因为“性嗜北碑,故摹仿甚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绍基对于后世的影响不仅仅是他坚韧的治学精神,还有他的思想和主张赢得了后人的认可。比如,他主张将碑派书法的审美原则运用于篆隶楷行草各书体中,尤其是,他不苟同“尊碑抑帖、尊碑卑唐”的极端之说,而是将帖学、碑学之观念相互融合。该说法为专事北碑的人指引一条生路,并产生重要影响,如清同治、光绪以后许多重要书家翁同稣、谭延闿、李瑞清、曾熙、吴昌硕等,尤其是何绍基一生仕官居住最久的湖南、北京、江浙等地区影响最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沈延毅与何绍基比较,虽然其书艺历程书论主张一脉相承,也是初学从颜,也是中年改攻北碑,也同是提倡碑帖结合。但是沈延毅的综合学问不及何绍基。何绍基书法真草隶篆各体都精到,沈延毅不如。何绍基碑帖结合,融会贯通,沈延毅不如。何绍基书法影响了清同治、光绪之后许多重要书家,尤其是他仕官最久的湖南、北京、江浙等地区,而且,在中国书法史享有重要位置,论影响之大之远之久,沈延毅不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张裕钊比较

张裕钊(1823—1894),创“南宫体”自清末以来,风靡全国,影响到日本,遍布海内外。张裕钊书法源于魏晋,突破唐人,独辟蹊径,融北碑南帖于一炉,风格独特。他坚守碑学理论,取法北朝碑刻,潜心摸索,学古求变,最终发展成个性突出的书法风貌。他虽然没有留下更多的书法理论著述,但仍传达许多有益的书学经验,如“名指得力,指能转笔,落纸轻,注墨辣;发锋远,收锋密,藏锋深,出锋烈”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裕钊书法印象是用笔遒劲惊绝、骨法瘦硬,深得北碑风骨,在运笔、运指、使转、用墨甚至用水等技巧方面,皆有其独到之处。他以中锋运笔,扎实凝重,精气内敛,酣畅雄浑,其笔画铿锵有力,如斧劈刀削,斩钉截铁。其字之构造为纵势长方,上密下疏,内敛外放,转折处似圆实方,含而不露,引而不发,达到了无意为方为圆而方圆自得的开张与大气。其用墨以“宿墨过水,自然晕透”的艺术手法,追求“积墨成田”的特别韵味,含雄奇于淡远,寓阳刚于温蕴,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述学第二十三》中评赞:“湖北有张孝廉裕钊廉卿,曾文正公弟子也,其书高古浑穆,点画转折,皆绝痕迹,而意态逋峭特甚,其神韵皆晋、宋得意处,真能甄晋陶魏,孕宋、梁而育齐、隋,千年以来无与比。”又,“邓完白出,独铸篆隶,冶六朝而作书,近人张廉卿起而继之,用力尤深,兼陶古今,浑灏深古,直接魏晋之传,不复溯唐人,何有宋明,尤为书法中兴矣。”又,“集碑学之成,张廉卿也。”近人马宗霍《霋岳楼笔谈》也评:“廉卿书劲洁清拔,信能化北碑为己用。饱墨沉光,精气内敛,自是咸同间一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见张裕钊行楷七言联:“客店上帘沽白酒/商船结缆度青泥”,其用笔方圆并用,生动自然,开张骏逸,清健爽朗,外貌雄强,筋骨内含,秀雅中见雄劲,平实中寓生动,吐露书卷气息,追求格高骨硬。整件作品充溢着骨气、金石气和跌宕气,体现了张裕钊倡导的“气之既昌,则无之而不合”的治艺治学理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将沈延毅作品与张裕钊作品比较,会发现其中的同异与各自的不足:沈延毅书法主要得力脱化于何绍基与《龙门造像》,张裕钊书法主要得力脱化于《龙藏寺碑》与《张猛龙碑》,二者皆取阳刚之美。不同的是,沈延毅的笔画直曲雄峻,张裕钊的笔画挺直硬朗;沈延毅结体舒展,张裕钊结体谨严;沈延毅书法精神由内向外拓放,张裕钊书法精神由外向内收擫;沈延毅书法雄健中见奇崛,张裕钊书法劲挺中见秀雅;沈延毅书法奔涌流动,张裕钊书法庄严肃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者不同的是,张裕钊作品中明显着瑕疵:①大多北碑书家都能“透过刀锋看笔锋”,可张裕钊却喜用毛笔去追求刀刻效果。②张裕钊写北碑与众不同,却舍弃铺毫、逆势、重按和波挑等北碑书法用笔特征,另辟门道。③张裕钊书法太过精工。而沈延毅书法与张裕钊的追求恰恰相悖,其苍劲老辣也胜张氏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