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浩瀚如烟,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陶瓷器更是中华文化中璀璨的一颗明珠,已是中华文化对外的一张名片。无论青瓷、白瓷,还是元青花、斗、粉彩,都是艺术之美的化身,而唐三彩作为一种釉器陶,也以它独特的色彩呈现,在陶瓷艺术中占有一席之地。

千百年的岁月无情的流逝,这些文物很难保存的十分完好,而且由于很多精湛的技艺都已失传,有些传承下来的文物一直很遗憾不能恢复成最完美的模样。

而本文要讲述的主人公高水旺就神奇在他非同寻常的技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他的经历确实很传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见钟情唐三彩

1958年高水旺出生在河北省洛阳城北邙山南石山村,这是一个曾经盗墓贼云集的地方,坊间都玩笑说这里一铲子下去就有陶片。

高水旺家庭贫困,小小年纪就要承担起养家的责任,由于在村子里耳濡目染对陶器有了初步了解,17岁时就开始学习烧制陶器

慢慢地他发现自己很喜欢这门艺术,一次在洛阳博物馆欣赏到流光溢彩,生动形象的唐三彩,更让他从此痴迷于这项技艺研究。高水旺认定一件事就十分投入,没有人指导就靠他自己一点点的摸索研究,不断地尝试,调整原料比例,烧制时间、温度等。

看着自己为这些陶器赋予色彩,好像添加了生命力,高水旺内心成就感油然而生。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无数次的实验,高水旺逐渐发现了这当中的诀窍。由他仿制的唐三彩,颜色自然灵动,甚至足以以假乱真,而这也引发了一场事故,险些使高水旺遭受牢狱之灾,令人哭笑不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机缘巧合名声显

一次高水旺的朋友前来拜访,恰逢高水旺此时不在家,他便自顾自的闲逛。临走时觉得有一件“唐三彩”特别不错,便见钱眼开带走了这件唐三彩,还跑到北京著名古玩买卖市场潘家园售卖。其实这件“唐三彩”并非真品,而是高水旺仿制的,此时的高水旺还不知道已被人拿走,而且还惹来了大麻烦。

国家文物部门的几位鉴宝专家当时也在潘家园,正好遇到那位朋友售卖这件“唐三彩”,他们经过鉴定后认为这是件真品。

为了保护珍贵文物,他们特地向博物馆申请了专项资金,以八十万的价格买下了这件“唐三彩”。

回到博物馆后又听闻有同事在潘家园还以十万元收回了一尊北魏陶俑,不免心生疑窦,市场上怎会如此频繁的有珍贵文物,他们怀疑有人盗取墓葬,近期在销赃,于是向警方报了案。警方对此非常重视,立即展开了侦查,最后顺藤摸瓜找到了高水旺。

面对一大帮子闯入家中的人,高水旺当时还一头雾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警察们看到他家里有如此多唐三彩还大吃一惊,以为遇到了大型犯罪团伙。详细询问了解后才知道,原来高水旺只是一个专门仿制唐三彩的民间艺人,不是什么盗墓团伙。警察们心中的大石是落地了,可是专家们却坐不住了,因为高水旺的技术实在太过厉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民间走向官方

这次乌龙事件彻底让高水旺出了名,总有文章写他的事迹,毕竟确实非常有戏剧性。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高水旺高超的技术,

国家文物局也注意到了这个民间大师,决定聘请他到国家博物馆修复文物

。虽然工作地点变了,但是高水旺对唐三彩的认真专注一如往昔,始终追求艺术之美,精益求精。

他先后收获了中国工艺美术界最高奖项“百花奖”、中国陶瓷行业最高奖“大地奖”等,2009年还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三彩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最开始对唐三彩只能仿制简单的马和骆驼造型,高水旺不甘于现状,苦心研究,现在已经大大丰富了种类。这个过程却是经历了许多艰难,因为唐三彩的工艺十分复杂,需要手工制胚和两次烧制,而且对釉料的要求也特别严苛,才能呈现出最后的开片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心不改 匠心依旧

即便有如此多所谓的荣誉加身,高水旺最关心的仍旧是艺术本身,已经年近六旬的高水旺从没停下前进的脚步。徒弟张宝说

“师傅的眼光非常挑剔,任何小毛病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对每一件唐三彩的制作都有高标准、严要求。高水旺不仅制作、仿制唐三彩,还热衷于唐三彩文化传播,推动艺术传承。

每年都会举办两期培训班,讲解相关知识,他常常说

“不怕大家学,怕的是技艺失传”

。还成立了洛阳唐三彩技艺研究院,联系专家学者,共同进行唐三彩文史研究,丰富它的文化内涵。

高水旺一直还有一个心结,就是许多唐三彩艺术品由于历史原因,如今流落海外,这对中国唐三彩文化,不仅是种遗憾更是缺失。于是他每到一地博物馆,都要驻足欣赏许久,仔细观察,尽可能从各个角度拍摄细节图片。回到国内后再进行仿制,希望能还原这些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这样的一份情怀,令人动容,高水旺的生命紧紧地和唐三彩艺术融合在一起,把发展、传承它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一片赤诚之心值得敬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高水旺的人生奇遇就缘于他最初的坚持专注,耐得住寂寞,才会见得到花开。因为对唐三彩艺术的热爱,他潜心钻研这门技艺,可以忍受无数次失败再重新尝试,我们太多人都缺乏这种投入无我的精神。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高水旺更添一份传承责任,传统文化日渐衰微,需要更多像高水旺一样具有匠心的传承人,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注意到传统艺术,加入到保护、宣传、传承的队伍中,让传统文化焕发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