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害怕自己并非明珠而不敢刻苦琢磨,又因心存一丝希冀,而不愿与瓦砾碌碌为伍,遂远离时间疏避人群,结果在内心不断地用愤懑和羞耻饲育着懦弱的自尊心”。这段话出自中岛敦的《山月记》。

这简单的一段话却轻松的刻画出了一般人内心的纠结或挣扎,唯妙唯肖却直指心底,让人无所遁形。

明珠或瓦砾都是对自己的评价,每个人都想成为明珠,但你是能成为明珠还是瓦砾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自己,在你纠结或挣扎自己到底是明珠还是瓦砾的过程中,你都做了些什么呢?最终有的人成了明珠而有的人却成了瓦砾,这其中又发生了什么事呢?是什么原因让人有了不同的结局呢?

其实每个人在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都是大同小异的,但是在面对相同的问题时,不同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心态。

比如,考试时得到了一个不好的成绩,有的人就会说:我考砸了,真失败,我学不懂、真是太笨了,继而就把问题丢到一旁。

而有的人则会说:这次没考好,是因为这次的题比较难,我来把不会的题再做一做,或去问一问别人该怎么做,这样下次再遇到这样的题就会做了。

同样一件事,第一种人先是给自己贴上失败、笨的标签,然后因为认为自己笨,所以就可能对类似的问题不再去学习,由此不会的问题永远都不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第二种人会很客观的分析原因,再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积极的实施执行,这样曾经不会的问题因为自己的努力而变成了熟练掌握的知识,

这两种做法分别代表了两种非常典型的思维模式,而这两种思维模式就是《终生成长》一书所阐述的观点,这本书的作者卡罗尔.德韦克通过大量的事例和长达数十年的研究对这两种思维模式进行了描述、分析、归类、总结,作者将这两种思维模式分为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认为人与人发展、结局的不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每个人思维模式的不同。

一、两种思维模式都会有哪些不同的表现。

作者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存在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在意的是自己看上去是聪明还是愚蠢,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是好还是坏,在意事情的结果是成功还失败,也就是说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更喜欢给自己贴标签、下定论。

而存在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不会在意自己看上去是否聪明、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在意事情的最终结果是否成功,他们不喜欢这种标签式的定论,他们更看重一件事情的过程是否让自己真正学到了东西、是否有了提升、是否有了成长,并不断的对这件事情进行梳理、总结,从而让这件事情的经历变成自己独有的体验、经验。

同时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信奉天赋,相信才能是固有的、一成不变的,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更相信后天的努力,相信人类真正的潜能是未知的,是可以通过多年的热情、奋斗及训练而达成。

二、两种思维模式对学习、挑战、成功、失败的不同看法。

1、对学习的看法。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更看重、认定所谓的天赋,有着强烈的优越感,不认同人能通过学习使自己的能力不断精进,所以他们对于后天的努力感到不屑。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则相信通过自己的学习、努力能让自己达到新的境界,更坚信不断的学习是让自己成长的唯一方式。

2、对挑战的看法。

我们刚才说了固定型思维更喜欢贴标签、下定论,所以他们对个人能力的评估非好即坏,又因为他们害怕被贴上不聪明、平庸、失败的标签更愿意选择一些简单、熟悉、成功率较高的事情,而害怕去挑战一些新鲜、未知的事物。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则更热爱挑战,不会固步自封,他们对未知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探寻未知领域,喜欢不断打破自己的知识边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对成功的看法。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结局的完美才算是成功,所以他们要尽可能的确保自己的成功,因为成功是他们唯一的标准,他们更愿意用结局的完美来证明个人能力,同时会过份夸大个人在事件中所起到的作用,也就是说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更看重成功的结果而不是成长的过程。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除了认为成功是完美的结局外,更意识到任何事情在到达成功的过程本身,是一个学习和不断拓展自己能力范畴的过程,他们认为这个过程会比结果更具有价值。

4、对失败的看法。

在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看来,失败对于他们是一件令人恐惧的事情,因为相对于他们热衷于给自己贴上聪明、能干、完美标签的行为来说,任何一种细小的失败都是对他们自我评定的致命打击,他们从失败中看到的仅仅是自我光环的破灭。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在面对失败时却往往从失败中看到了另一种契机,同时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常常对事物有着客观的评价,所以在面对失败时不会被打倒,不会简单的将失败原因归咎于个人能力的好坏,反而会利用挫折成为自己成长的契机,从中学习、总结,从而重新站起来以取得更大的成功。

三、两种思维方式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

书中引用社会学家本杰明.巴伯的话:“我不将世界分成弱和强,或者成功和失败……,我会将世界分成好学者和不好学者”,这种好学者和不好学者的说法,似乎会让人把这两种思维模式只列入到学习知识的范畴内,其实这两种思维模式同样适用于职场、感情、教育、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

比如在职场方面这本书就以曾经先后担任福特和克莱斯勒CEO的李.艾柯卡和担任通用电器CEO杰克.韦尔奇为例,分析了两个人在不同的思维模式下在职场的不同表现。

事例中李.艾柯卡就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他坚信自己是与众不同的,甚至是高人一等的,所以他在福特和克莱斯勒的很多做法都是在在向人们证明这一点,证明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已的与众不同,证明自己是公司最大的英雄,甚至于不惜以牺牲公司的长远发展为代价。

而杰克.韦尔奇的做法恰恰相反,首先,他摒弃了所谓的精英主义和自我的优越感,他在公司里更看重个人自我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其次,他更注重团队的力量而不是体现某个人的重要性,正是他的这种开放的、成长式的思维模式使得通用公司在20年的时间里市值由140亿美元变成了4900亿美元,成为了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公司。

这两种思维方式同样也会出现在感情世界里,比如很多在感情里受到伤害的人往往会生出一种报复的心态,就有人曾说:“如果让我在自己活的开心和他活的悲惨之间做出选择,我绝对会选择让他活得悲惨”,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也正因为这种思维模式又让当事人沉浸在一段失败的感情中自怨自哀、不能自拔,并会为此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而成长型思维方式的人在面对一段失败的感情时,会从一段失败的感情关系里得到领悟,他们会对过去的感情进行梳理、总结,找到症结所在,并对自己和对方有了更深的了解,然后会以一种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到下一段生活中、感情中去,从而收获一份新的生活或新的感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中列举了大量的或名人、或常人的事例,说明了这两种思维方式是人们在面对学习、感情、职场、人际关系等各种问题时都可能出现的。

四、两种思维模式是独立存在的吗?

那么你是哪一种思维方式呢?是固定型还是成长型,其实这两种思维模式不是单一绝对、非此即彼的方式存在的,他们可能是以一种交替并行的形式存在的。

也就是说这两种思维方式可能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人的身上,他的表现方式可能是在这一件事情上是固定型思维模式,而在另一件事情上又可能表现为成长型思维模式。

还有可能是两种思维模式同时存在于同一件事情上,他的表现方式可能是在这一时间段是固定型思维模式,到了一下个时间段又变成成长型思维模式。

因为两种思维模式常常以并存的方式存在,而这种并存方式又很让人难以查觉,所以我们应该时时、事事警醒,时刻提醒自己,防止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入侵。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自己的成长型思维方式呢?

五、如何培养自己的成长型思维模式。

首先是接受,我们前面说过,这两种思维模式会并存于同一个人或同一件事,对于这一点我们应该坦然接受,因为他是你人格的一部分,因为我们是人不是神,接受我们自身的不完美,是我们通向完美的必然过程。

其次是观察,就是说我们要在接受的过程中要有所作为,这个作为就是要在接受的基础上进行观察,观察是什么激发了你的固定型思维模式,是困难、面子、懒惰还是害怕挑战,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查觉和深挖的过程。

再次我们需要给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格起个名字,最好你给他起一个你最不喜欢、最讨厌的人的名字,以此来提醒自己一定不要变成为自己曾经最讨厌的人。

最后就是教育和引导,就是说每当这个你所讨厌的人出现时,你就要狠狠的教育他,用一种积极的、开放的、进取的方式来教育说服这个你所讨厌的人,同时还可以不断的问自己:“你想要变成你曾经最讨厌的人的样子吗”?如果你不想,那么开始改变吧。

这本书通过大量的事例向我们阐释了两种思维模式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这其中有如雷贯耳的名人也有就在我们身边的平凡普通人,他告诉我们这两种思维模式会存在于职场、感情、成长等生活的各个方面。

由此我们看到了思维模式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其实细想一下,思维模式也在决定着人们命运的走向,因为思维模式决定了你看待事物的不同角度,而这不同的角度也决定着事态发的不同方向,继而也决定着生活轨迹的不同,最终也决定着命运走向的不同。

所以正确的思维模式是一个人成长的根本,但任何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成长是每个人的必由之路,我们唯有时时以一种开放、积极的思维模式来面对生活,才有可能让自己进入一种真正的终生成长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