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涌纵横、绿树婆娑、百果飘香……5日,记者从广州海珠湿地办获悉,广州市海珠湿地三期近日正式开园。这个全国特大城市中心区最大的国家湿地公园,兼具城市湖泊与河流湿地特色,正向世界展示中国湿地建设成就。

曾经脏乱的果林变成了如今亮丽的公园任何的变化都不会一蹴而就,海珠湿地的蜕变背后,是无数人日复一日地精耕细作。2012年12月,海珠湿地获批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单位,恰逢其时,卫振航加入海珠湿地,成为湿地三期片区负责人,这一干就是八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卫振航加入海珠湿地期间,海珠湿地三期正面临收地清表、湿地边界确权隔离重任。作为片区负责人,卫振航担起责任,通过认真走访考察,结合以点带面、逐一攻克的清表战略,启动系列清场动员、违建清理、生态恢复和场地“微改造”等措施,恢复重塑湿地果林生态。

湿地三期属于海珠湿地的保育区,是果基鱼塘的核心腹地。为高效开展果林维护管养工作,响应果园精细化、网格化管理的工作要求,卫振航集思广益,一方面加强对果树修枝除草、杀虫灭菌、施肥整基的日常维护工作,另一方面按科学管护要求,选取200-300棵优势果树实施标准化管理,合理规划树体分布,发挥本地树种的基因优势,对果树进行逐步改良,同时改善果园的土壤环境,增强农业生产功能,最大程度提升了果园的综合效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湿地保护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非常不容易!”卫振航此前是新滘村的果农,他表示改造前果树载种过密、果林间养殖鸡鸭等情况非常普遍,2013年开始生态围蔽后变化很大,经过改造,曾经脏乱的果林变成了如今亮丽的公园,他也从果农成为海珠湿地的工作人员。

日前,广州海珠湿地三期已建成开园,通过优化果林结构、种植芦苇及水稻等,合理设置果树研究区、科普拓展区、昆虫观赏区等,打造集农业保护、果林湿地展示、自然科普、湿地保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湿地农业保护示范园区,是开展科研、监测及科普宣教的不二之选。“传承和发展果基农业的生态智慧,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要努力把海珠湿地的生态智慧展示给更多的市民和游客!”卫振航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00公顷城央湿地公园海珠湿地位于中国大城市广州市中心城区,是放弃了超过万亿商业开发价值之后,通过湿地保护修复、改造丢荒果园恢复建立起来的1100公顷城央湿地公园。湿地内河涌纵横、绿树婆娑、百果飘香、资源丰富,是广州市“山、水、城、田、林、海”和“云山珠水”城市整体空间格局与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中轴线上的绿核。

作为广州市首个国家湿地公园,海珠湿地秉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以及“原生态、微改造、少干预”的理念,实现城退绿进,打造全民共享的城央湿地样板,着力保护修复这一块中国一线城市中央宝贵的生态资源,成为市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珠湿地还积极举办各类公益活动,凝聚大众的力量,传播绿色公益,与阿里巴巴、世界自然基金会等企业公益基金会合作编制自然教育特色课程,与广州市阳光鸟类保护协会合作开展腾讯公益日观鸟护鸟活动,在海珠湿地设立广州首家“慈善公园”,举行“乐善行”公益慈善徒步活动,创新慈善形式,凝聚广州城市精神,搭建企业举办公益活动的新平台,传播公益文化的新阵地,吸引更多社会企业参与公益、生态保护和自然教育项目。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曾卫康 通讯员 林楚端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邱伟荣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叶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