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新余讯(记者胡光华)7月29日,记者见到新余市仙女湖区观巢镇洋潭村贫困户邹检保时,他正在大棚劳作。老邹喜滋滋地说:“从沃宏农业公司流转这个大棚后,我就种上豆角,快两个月了,赚了4000多块钱。沃宏在村里建了果蔬种植基地后,我不但有了务工收入,还流转大棚自己种。一年四季种什么,都有公司帮着计划,还管技术和销路。”

沃宏农业公司与观巢镇25户贫困户形成利益联结体,其中2户像老邹一样流转大棚经营,18户入股蔬菜种植合作社,还有部分长期在基地务工。新余市扶贫办主任简艳兵介绍:“这里的95个钢架大棚,都是政府用扶贫资金建的,由沃宏租赁经营,每年按设施投资的15%付租金给村委,使得村集体和贫困户稳定受益。”

随着脱贫攻坚深度推进,新余着力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使扶贫工作向更高标准、更广人群范围推进。今年初,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出台建立健全解决农村相对贫困长效机制指导意见,提出聚焦相对贫困群体,做稳扶贫产业、做实社会帮扶、做足增收动力。

来到渝水区罗坊镇竹山村,致富带头人孔小冬指着一片钢顶连体大棚告诉记者,政府用扶贫资金建起这些设施,他们租来搞工厂化养鱼,村委、村民都从租金收入中受益。受其影响带动,全市已布点10个工厂化养鱼项目,明年将达30个。如何做稳扶贫产业?新余规范投资方式,在选准产业项目的基础上,将扶贫资金形成物化资产,租赁给企业、致富带头人经营。此举既降低了承租者的投资成本,又使村集体获得长期收益。在此基础上,创新扶贫资产管理机制,组建专业队伍清查扶贫资产,运用大数据技术动态管理,实现规范化操作、自动化预警、全程化监督,从而保证资产运转正常,效益最大化。

这种模式,推动新余设施农业快速发展,形成了瓜蒌、香菇、果冻橙、工厂化养鱼、肉牛、黑山羊等六大扶贫产业。今年,全市整合各类资金1.3亿元发展扶贫产业,新增扶贫产业项目97个,带动贫困户6800多户。产业项目资金投入,占财政扶贫资金总投入的83.8%。

为整合社会资源,做实社会帮扶,新余依托原有“党建+商会”品牌,推行“商会+创业致富带头人专业协会”产业扶贫模式,引导商会发展农业主导产业,成立创业致富带头人专业协会。目前,26个乡镇商会带头发展扶贫产业,带动492家企业对口帮扶203个村,投入扶贫资金5.27亿元,发展扶贫产业项目237个,培育致富带头人300余人。此外,开辟社会扶贫新路,依托扶贫慈善基金会,设立防贫保险专项资金。去年筹资350万元,为7万名农村低收入人群购买了防贫保险,目前已有77户获保险理赔99.64万元。今年将通过社会力量筹资1000万元,建立起防贫保险“资金池”。

新余将做足增收动力,作为解决相对贫困的保障工程。全面推广“晓康驿站”扶贫模式,目前建成“晓康驿站”415个,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实施积分兑换激励行动、三讲一评感恩行动、先进典型励志行动、反向约束治理行动等,群众内生动力得到有效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