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保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腾冲市有8个项目获批,分别是腾冲舞狮 、腾冲龙灯 、腾冲传统老布鞋制作 、腾冲黑酱制作技艺 、腾冲麦芽糖手工制作技艺 、腾冲土锅子制作工艺 、腾冲抬阁 、傈僳族婚俗 。

跟小编一起去看看

这些“非遗”项目都有什么魅力吧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类

# 腾冲舞狮 #

舞狮亦称“舞狮子”、“耍狮子”。汉族民间传统节目娱乐形式,通行腾冲大部分地区。舞狮的历史悠久,据《尚书皋陶陶谟》记载:“我国在原始社会,已有模仿各种兽类姿势起舞的‘百兽齐舞’。”汉代列为“百戏之一”,已在民间流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腾冲和顺大庄舞狮表演 闫生武摄

据传,明清时期,舞狮这一技艺由中原传入腾冲,每逢传统节日或庆典活动,皆有舞狮表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腾冲和顺舞狮队参加元宵节表演 李绍伟摄

# 腾冲龙灯 #

龙灯亦称“龙灯舞”“耍龙灯”。汉族民间传统节目娱乐形式。流行于腾冲大部分地区,据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元宵之夜,以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之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腾冲和顺龙灯 闫生武摄

龙灯传入腾冲,腾冲将其分为双龙抢珠、一龙耍场、小背龙三种。双龙抢珠舞两条长龙,场面大,人员多;一现场场为单龙表演;小背龙为各舞一条龙,轻捷灵巧,便于表演。最初始用于祀神、娱神,后逐步发展成为民间祈神与文艺活动为一体的灯彩表演。每逢春节及大的盛会,都举行龙灯活动,在为节日增添快乐、热烈、喜庆的同时,人们也借此焚香祷告,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腾冲曲石双龙龙灯队参加元宵节表演 李绍伟摄

传统技艺类

# 腾冲传统老布鞋制作 #

从明洪武年间开始,明朝中央政府在云南实行军屯、民屯制度,将数十万南征将士留守云南,之后数十年间,又有大量中原移民进入云南。在汉文化传入的同时,中原各地的风俗文化(民居、习俗、小吃和娱乐文化活动等)随之进入腾冲,腾冲传统老布鞋制作也就传承至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制作好的传统老布鞋成品

腾冲传统老布鞋是通过对脚部的保护与护理,促进血液循环,打通人体经脉,改善新陈代谢,是人们追求健康和养生的最纯生活用品。它主要分布在腾冲市的十八个乡镇,其中主要在明光镇、固东镇、界头镇、滇滩镇、马站乡、曲石镇、腾越镇、和顺镇等8个乡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将鞋帮通过手工一针针地缝合在鞋底上 濮金荣摄

# 腾冲黑酱制作技艺 #

腾冲黑酱细腻绵延,香浓味鲜,耐置耐放,与不同味道菜肴调和时,依然不失其固有的醇香和滋味,是当地美食中蒸、炒、烩、焖等各类佳肴的最佳天然增色添香调味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制作好的黑酱成品 段飞摄

腾冲黑酱具有健胃消食等多种功效,此美食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和好评。它主要分布在腾冲市的18个乡镇,主要以固东镇、滇滩镇、明光镇、界头镇、曲石镇、马站乡等6个乡镇为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炒熟的黑豆放进铁锅加水煮熟,一边加水一边煮约8小时,待豆充分煮透捞起,放在竹筲箕里(筲箕底部放一个酱缸滤豆水) 段应宗摄

# 腾冲麦芽糖手工制作技艺 #

腾冲先辈多数系明朝洪武年间到腾戍边屯田,把中原文化民居、习俗、小吃和娱乐文化活动也带到了腾冲,腾冲手工麦芽糖制作工艺就传承至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制作麦芽糖成品 段会祥 摄于固东

手工麦芽糖是以糯米淀粉为原料,麦芽为辅料经手工加工制作而成的糖源,无蔗糖,纯手工制作,是群众喜食的一种传统风味食品,主要分布在腾冲市固东镇及其周边县市和乡镇,现今只是在自己家里小手工制作,赶集小经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制作麦芽糖 扯白糖过程 段会祥 摄于固东

# 腾冲土锅子制作工艺 #

腾冲土锅子传说是元朝年末一位朝臣到腾冲守关时为让战士吃上热乎饭菜而制作出的煮食器具,明代徐霞客游经腾冲满金银看到土锅子后也在书中著载:“有庐舍当坡塍间,曰土锅村,村皆烧土为锅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土锅子制作技艺 原材料 杨天威摄

据《民国腾冲县志稿》(20世纪40年代成书)中记载:“祀礼,三月清明插柳于墓,继以祭扫,其期半月,至节令而止。祭品以火锅肴馔为主,士女借是为踏青之游,娶新妇者挈以同行,谓之上新坟。”明清时期,土锅子在腾冲当地用于祭坟、祭祖等用途。现今土锅子已经是当地人民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具,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转盘上完成锅子的制作 杨晓芹摄

# 腾冲抬阁 #

抬阁亦作“擡阁”,民间迎神赛会中的一种游艺项目。在木制的四方形小阁里有两三个人扮饰戏曲故事中的人物,由别人抬着游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统文化专场 李绍伟摄

腾冲的抬阁目前主要由洞山抬阁、绮罗抬阁、和顺抬阁最为有名。他们扎制的抬阁奇巧、绝妙、富有创意。抬阁是在约5米高的主体层次上分上、中、下三抬演绎经典故事、展现历史或时代风貌。由16个壮汉抬着沿村道、街道缓慢行进表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傈僳族婚俗

《云南通志》云:“傈僳,相传楚庄蹻开滇时,便有此种人。无部落,散居姚安、大理、永昌等四府。”明朝洪武年间傈僳族始迁腾冲。至今,傈僳族分布于腾冲的芒棒、五合、曲石、界头、明光、滇滩、古永、中和等乡镇,总人口2万余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傈僳族之婚礼习俗,据《民国腾冲县志稿UU,傈僳男女:“婚姻亦重媒妁,虽其俗差女之畛域不严,多因恋爱而成,然必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且必经正式礼聘,有汉人风。订婚之礼物,多为牛酒。结婚时,男女数十人拥新妇步行,沿途歌唱,夫家则以牛酒款客。夫妇并以木刻一枚为结婚证物,且多为一夫一妻制。”现今腾冲傈僳族之婚俗仍保留传统习俗不变,但由于历史的变迁,社会的进步,部份古老的习俗已消失,如刻木为结婚证物进化为政府颁发的《结婚证书》、聘礼和待客不再杀牛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腾冲市已有各级非遗项目保护名录66项,代表性传承人227人,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传承人3人;省级项目6项、传承人15人;保山市级项目40项、传承人61人;腾冲市(县)级项目18项、传承人148人。

因为珍贵,所以腾冲懂得传承,将自然赠与的瑰宝与人类创造的艺术形成为文化。更多腾冲“非遗”项目,等你来了解、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