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刘莉(化名)和老公又吵架了,印象中这个星期吵了三次了,这次似乎有点狠,听说刘莉把家里电器都砸了。了解到吵架的原因是:正在读书的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夫妻俩在说教引导无效后,刘莉夫妻俩便开始了相互指责。

刘莉和老公都是老师,在孩子开始读书后刘莉和老公便商量好刘莉辞职专心在家辅导孩子,老公继续上班养家糊口。从此刘莉一心扑在孩子的各种教育上,整个家庭形成了以孩子为中心的存在。

虽然夫妻关系因此逐渐淡化,但夫妻俩觉得为了孩子一切牺牲都值得,可就算这样最终还是没能避免孩子沉迷游戏,甚至到了吵着要退学的地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的自私任性让夫妻俩陷入了痛苦中,刘莉不解“我放弃一切倾尽了全部的母爱爱他,为什么这孩子一点都不感动呢?”同样不解的还有丈夫:“为了孩子有经济基础,我身兼三职夜以继日的工作,为什么孩子不理解呢?”这场夫妻俩“明确”分工家庭关系,在孩子染上恶习后岌岌可危。

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把一切都给了孩子,这是一份给孩子最糟糕的礼物”。

有很多家庭在孩子未出生前夫妻关系融洽,可在孩子出生后,却走上了关系破裂的地步。其中大多数的原因都是妈妈“一心扑在孩子身上”,爸爸“把家庭的一切分工划分得过于明确”。看似夫妻一心为孩子为家庭,实则把孩子和整个家庭圈进了一个牢笼中,都过得“很痛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母给孩子的爱太多,容易变成“伤害”

父母给孩子的爱太多,容易变成“伤害”

在亲子关系里,有句很具备杀伤力的话:“我是为了你好”。殊不知这句话在某些孩子看来却是“你之蜜糖,他之砒霜”。没有界限和主次之分的家庭关系,很容易把“父/母爱”变成“伤害”。孩子的成长是需要自由和尊重的,不要把无私变成了牢笼,终身囚禁着自己的孩子,也囚禁着自己。

父母过于饱满的爱,最终会成为孩子被“道德”的枷锁

“我这么爱你,我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如果你不听我的,你真的太不听话、太不孝了”,这段话是现今社会很多父母在面对家有“不听话”孩子的谴责。多数父母对孩子太满的爱,是把孩子当做自己努力耕耘的“附属品”,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最后的结果就是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尊重,在父母的道德教育和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之间犹豫不定,听了父母的内心又会觉得后悔遗憾,不听父母的又会觉得自己“不好,不孝顺”。各种临床心理学案例表明:父母过于饱满的爱,也是造成孩子有抑郁或将来大概率抑郁的重要原因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母给孩子的爱太多,其实是一个密不透风的“牢笼”,让孩子无法真正地独立

父母的爱太“无私”,孩子很容易“消受不起”。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逐渐走向独立和拥有自主思想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父母过于担心、过于焦虑,甚至是直接采取包办式教育,不仅是阻碍了孩子的成长,让孩子无法真正的独立,更是忽略和无视孩子内心真正所需

父母爱太多,孩子反而不容易感恩

很多父母以为“我付出的多,孩子将来就会回报的多”,但其实在孩子的眼里,父母这种无止尽的爱都是应该的。反而哪天父母不付出了或付出少了,孩子还会觉得父母不爱自己了,对自己不好了。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从小到大父母给孩子灌输的人生顺序是“孩子、父母、配偶”。

父母这种“孩子为重”的家庭关系,会让孩子理所应当地觉得家里都该“以我为中心”,好吃的好用的都以孩子为先,孩子也就不会去追究父母为什么这么做,只知道父母一直这么做了,所以永远都得这么做。在孩子眼里,父母本应该这么做的事,又何以用感恩的心去回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母太满的爱,同样也是造就孩子懦弱无能、胆小怕事的重要原因

“凡事都有父母在”,这种观念都是父母给予孩子的,从小到大,大大小小的事父母都是一马当先为孩子做好,遇到困难也是想尽办法解决。这种隐性的暗示在孩子的心里变成了“有事找父母就好了,我想那么多干嘛”。

父母不要去埋怨孩子懦弱无能、遇事没主见了,其实这都是从小到大“过满”的爱所导致的。现实社会中的“妈宝”,通常就是父母太满的爱所致:遇事不知所措、只能通过“找妈妈”来帮助自己度过困难。

父母极端的爱——溺爱:是把孩子推向万丈深渊的刽子手

有一种爱,叫溺爱,这样的爱是把孩子推向万丈深渊的刽子手。溺爱则是父母对孩子的爱中的一种“畸形爱”,没有原则、没有底线对孩子无限度地宠爱。把孩子塑造成一个毫无独立能力、毫无是非分辨能力、毫无生存能力的“废物”。溺爱的危害,有切身体会过的父母,深知其中的“恐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母太爱孩子,同样也是对家庭的一种“伤害”

父母太爱孩子,同样也是对家庭的一种“伤害”

父母太爱孩子,伤害的不仅仅是孩子的身心健康发育,对家庭的成员以及家庭未来的发展同样也会造成伤害。从本文开头的事例中便可以看到:孩子的成长一旦走偏了,夫妻就会开始互相埋怨指责是对方的过错。从孩子出现的问题可以看出“父母太爱孩子,造成的家庭伤害同样也会伤到孩子”。

父母用分工的方式爱孩子,夫妻关系易疏远

很多家庭里原本夫妻关系本不是特别地和睦,在孩子出生后,妈妈一心扑在孩子身上。一个人带娃的辛苦、无人帮忙时的绝望、没有经济来源的自卑。生活中一切事物的陡然变化,都把“妈妈这个角色”拉入了易怒、易感、易伤的情绪中。

此时作为孩子的爸爸,觉得自己只需要挣钱就好了,而不去理解妈妈带娃的辛苦。夫妻关系在这种“一心为孩子,缺乏彼此理解”的环境中,逐渐变得疏远,甚至是大吵大闹,婚姻岌岌可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母太爱孩子,家庭关系位置摆不正

父母太爱孩子,最后形成的家庭关系顺序是孩子、父母、夫妻。孩子理所当然地把自己放在家庭的首位,夫妻自然而然地共同为孩子做出各种妥协、让步,看似是为了孩子好,可实际上是默认孩子“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性格的助长。

父母太爱孩子,很容易造成家庭“缺爱”

父母一心扑在孩子身上,孩子虽说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但他们无法深刻感知到父母之间的爱。这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在他们的家庭生活中没有学会如何去爱人,更不懂得爱人的意义。

父母太爱孩子,容易导致夫妻之间缺爱,这种夫妻之间爱的淡化,是造成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爱”的主要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有些家庭会出现“以孩子为中心”的局面?

为什么有些家庭会出现“以孩子为中心”的局面?

孩子成为“家庭的重心”,导致孩子出现各种各样的性格问题,家长需要明白产生这样结果的始作俑者是“父母的选择”。为什么父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社会压力所致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长们都希望自家孩子将来能成为社会的佼佼者,一方面是因为孩子的优秀会成为自己的骄傲,一方面是父母面对社会日益增大压力,害怕孩子将来无法生存。所以很多父母都会选择牺牲很多,只为全力辅助培养孩子,形成了完全“以孩子为先”的家庭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弥补自身缺失的童年

由于过去的育儿观念落后,大多70~90后父母都有着“不完美”的童年,其中多数原因都是幼年经历过被比较、被忽视、被冷落、被偏爱等一些伤害心灵的过往。

这些童年“缺失感”的父母,在为人父/人母后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经历自己曾经遭遇过的童年,所以会视孩子成长为重心。极端性的父母甚至会出现“护犊式”育儿,一心扑在孩子身上,乃至无限溺爱的局面。

错误的育儿方式

有些错误的家庭育儿观念认为:孩子应该是家庭的重心,一切关系都以“孩子优先”。不管吃什么都把最好吃的那部分给孩子、孩子喜欢的不管多贵都无限满足、孩子出现了行为问题采取纵容漠视的态度……。父母错误的育儿方式,不仅让孩子的成长三观出现偏颇,更是让家庭关系岌岌可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养育孩子,家庭里最好的关系是“全职的夫妻,兼职的父母”

养育孩子,家庭里最好的关系是“全职的夫妻,兼职的父母”

养育孩子,家庭里最好的关系是“全职的夫妻,兼职的父母”。“全职的夫妻”是指在孩子2岁以后,家庭里夫妻关系应该是第一位的,父母的角色才是第二位的。这样家庭才会和谐,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才会更有利。

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

有位心理学家说过:在一场家庭关系中,如果夫妻关系是整个家庭的核心,那么这个家庭就会稳如磐石;反之,则会出现常见的2个问题:1.婆媳关系糟糕、2.恋子情结严重。一旦拥有这两个问题的家庭,孩子的成长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性格问题。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内心的安全感建立的来源就是家庭的关系氛围。父母的恩爱、家庭关系的和谐是孩子一生安全感的来源,也是最低成本的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好的家庭关系应是夫妻关系大于亲子关系

仔细观察身边的家庭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但凡家庭里爸爸爱妈妈,尊重妈妈的家庭,这样的家庭养育出来的孩子懂得如何爱人以及尊重人,他们也少有暴力倾向。这种耳濡目染的家庭关系成为了孩子学习的榜样,不需要说教或吼骂孩子便能从中学习到最优秀的品质。

夫妻关于大于亲子关系,旨在让孩子从父母言传身教的教育方法中习得为人处世的方法和培养出优秀的品质。而且夫妻关系的美好、家庭关系的融洽会成为孩子自信以及快乐的源泉,反之,孩子则很容易成为“妈宝男”,懦弱无能、胆小怕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爱孩子,要在适当的时候得体地放手

想要孩子真正学会独立,父母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得体地放手。随着孩子成长,他们的生活中会逐渐涌入更多的人或事,这些事或好或坏对孩子来说都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父母不要总是把孩子当做婴儿一样裹在襁褓里,担心他们冷着磕着碰到,要知道,他们该经历的度过了都是人生的一次历练,只有经历了这次历练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亲子关系不是一种永恒的占有,爱孩子,要在适当的时候得体地放手。

父母一定要“爱”孩子,但千万不要“宠”孩子

爱孩子,是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帮助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宠孩子则是让孩子变得自私自利、唯我独尊,这是在摧毁孩子的优秀人格。父母一定要“爱”孩子,但千万不要“宠”孩子,这样才是真正地“为孩子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有孩子,如何平衡夫妻关系与亲子关系呢?以下三个建议供参考

家有孩子,如何平衡夫妻关系与亲子关系呢?以下三个建议供参考

当家庭里有了孩子,不是在明确分工后,用自己的方式一心扑在孩子身上。而是需要去想办法用最佳的方式平衡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让孩子从中获得安全感和人生重要的品质。

家庭责任虽有分工,但也需互相体谅

一个家庭里一定会有分工,多数家庭是爸爸负责挣钱,妈妈负责带娃。虽然家庭的责任已经分工明确,但是夫妻之间一定要有互相体谅。你心疼我挣钱不易,我心疼你带娃辛苦,在彼此空闲的时候互相帮助,这样夫妻关系才不会因为孩子的到来最后成为一地鸡毛。

明确分工但又彼此体谅帮忙的夫妻关系会成为亲子关系的榜样,孩子也能从这场互相体谅的夫妻关系中懂得为他人着想、懂得感恩的品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婚姻已成,但仍需甜蜜和仪式感

虽然已经结婚了,但是也需要夫妻甜蜜和仪式感,这会成为家庭关系越来越美好的催化剂。每逢情人节、纪念日或彼此生日,把孩子交给老人帮忙带带,夫妻出去过个甜蜜的节日。孩子从中也会明白:生活是需要仪式感的,这种仪式感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孩子是婚姻的加固剂,同样也是润滑剂

孩子的出生应该是爱情的结晶,是让这场婚姻有个好的结果,同样也是让这场婚姻更加牢固。孩子不应该仅仅是加固这场家庭关系的,更多的是让父母体会到孩子出生所带来的快乐,育儿的乐趣,让这场婚姻多了一个特殊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CiCi妈寄语:黄磊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爸爸爱妈妈”。教育孩子,不是夫妻俩一心扑在孩子身上,而是通过夫妻之间的相处方式、家庭的氛围、适当的引导以及言传身教,让孩子拥有良好的品质、健康快乐地成长、感受爱以及如何表达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