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暂不支持播放该视频,请升级至最新版浏览器。

现代快报讯(记者 舒越/文 赵杰/摄)8月5日,“永远的黄玫瑰:1937 辛德贝格在南京的106天”主题系列绘画创作展在南京美术馆开幕。本次画展由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主办、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传媒学院承办,丹麦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以及诸多教育界、美术界的专家出席此次展览开幕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幕式现场

据介绍,该项目是为了纪念丹麦英雄贝恩哈尔辛德贝格,弘扬国际友人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无畏义举。1937年12月到1938年3月,面对侵华日军的暴行,当时正在南京江南水泥厂工作的辛德贝格利用外国人身份,在水泥厂周边设立难民营和难民医院,庇护并救治了数万名中国难民,还用照片和信件记录了当时侵华日军的残忍暴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王仁雷表示:“今年是中国与丹麦建交70周年,我们希望将本次展览作为一份献礼,献给辛德贝格先生和他的祖国,献给中丹两国的伟大友谊,献给世界持久和平和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很荣幸能有这个机会,向大家讲述这位‘中国之友’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项目主创之一、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传媒学院副院长章力告诉记者,本次画展共有60多幅作品,不仅有传统的水彩画法,还融合了现代数字媒体的创作形式,大胆地用鲜明的色彩描述辛德贝格在南京的106天,并邀请法国剧作家保罗德沃图夫妇完善剧本,从孩子看待世界的态度展开故事,用引人入胜的情节内容展开辛德贝格与当时中国群众之间的互动,用跌宕起伏的感人故事打动读者内心,帮助大家理解何为国际人道主义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传媒学院副院长章力

项目主创之一、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副教授周智娴表示:“大多二战题材的作品在色彩运用上通常会比较灰暗、沉闷、凝重,而我们的作品则相对温暖许多。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既要体现战争对人类带来的伤害,又要体现温暖的人性光辉,是相当不容易的,我们为此做了大量的反复调整与修改。大家看到,这场画展中的作品整体比较温和,同时,作品从一开始就运用相对比较柔和的线条进行绘制创作,这也能使画面增加人性柔软的一面,更能体现战争中的人性和大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副教授周智娴

“这次画展从策划到落地历时2年,前期我们花了大量时间精力在做资料收集工作。”项目成员、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传媒学院学生殷说告诉记者,不同于很多传统画展,这次60多幅画作中有95%都使用了数字媒体技术进行渲染,也就是电子绘画,用数位板进行前期的设计以及配色,不同场景的配色也都需要反复调试。最难的一部分是需要根据老照片,还原当时真实的救助场景,为了做到准确,复原的过程也是相当复杂,基本上每一幅画都要修改十几版甚至几十版才能最终定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了解到,未来,“永远的黄玫瑰:1937 辛德贝格在南京的106天”主题系列绘画创作展还将在上海等地巡回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