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家乡特色签约账号【陇史王文元】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专栏205 西夏人的首领

1987年兰州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在皋兰县石洞乡收购了一枚铜印,看上去有些神奇,方形印面,阳文,环钮,内容不大好人。后来,人们确定,这是西夏文叠篆“首领”二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夏(1038年—1227年),是党项人为主体建立的一个地方政权,因其占据了今宁夏及河西走廊等西北地域,故而宋人称之为西夏。长期同宋金对峙,历经十帝,享国189年。

党项族是游牧民族,其农业较畜牧业晚发展,农牧并重是西夏社会经济的特色。西夏的畜牧业十分发达,夏廷还设立群牧司以专属管理。西夏人采取汉官和蕃官并行的制度。首领就是蕃官之一,他们占据大量土地和财富。

“首领”似乎是一个,很笼统的官职,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也可大可小。透露出的信息很是耐人寻味。毫无疑问,这是给当时游牧在这里的部族首领的印章。见证了宋夏在这里曾经的激烈交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从唐代安史之乱后,到北宋政府军夺取兰州之前,兰州及其周边地区一直是吐蕃、羌族、西夏的牧地。元丰四年八月,李宪统帅五万人马越过马衔山突袭西夏,先夺取榆中苑川河谷,然后攻占兰州,使宋军的防线推进至黄河岸边。黄河以北,仍旧为西夏管辖。这枚印章或许就是,西夏国主为了笼络游牧在皋兰一带的部族而颁发的。

当时,西夏人为了夺回兰州,出动10万多人,号称八十万。其中,除了西夏的主力,自然也少不了,用制造声势的部落牧民,一个首领的封号是免不了的。八十万西夏大军,先是破兰州西关(今西固城),后进逼兰州城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兰州城的形势万分危急,幸好守军中,有一个叫王文郁的李宪部将,率敢死队从城头上吊下去,趁着夜色袭击夏军,夜色中夏军分不清有多少敌军袭营,惊慌失措自相冲撞,引发大溃败,兰州城才转危为安。

随后,宋军三次修整了兰州城,宋徽宗时(1104年),兰州“城高三丈,池深一丈五尺,周六里三分,三面土筑,面砖,下临黄河,建四门,上各建层楼戍铺”。基本上具备了军事重镇的一些功能。似乎也能看出,北宋政府将兰州作为对抗西夏,收复河西走廊的前哨。同时,也将熙河路帅府也移到兰州,兰州逐渐在向西北的战略中心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文元原创作品

请关注 请转发

版权已保护,转载微我, 以免误伤,盗用必究!

资料图片来自网络

本号为网易新闻·网易号家乡特色内容签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