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相范雎的一生只做了两件事,一件事是报恩,另一件事就是复仇。范雎一生坎坷波折,如果没有王稽与郑安平,岂止是丞相,命是否能保住都是未知。然而对他来说,让他埋没的是须贾,让他险些万劫不复的便是魏齐。既然说睚眦必报,复仇的事情肯定是办得尽善尽美。但是对于报恩却稍有不足,因为报恩是双方的事,范雎尽力了,但是两个恩人的能力实在不尽人意,一个通敌叛国,一个带着秦国军队投降,坑苦了秦君,也差一点连累了范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雎是魏国人,但最后却是以秦相身份名满天下,这其中最大的功臣就是“须贾”。正史中关于范雎年轻时的描写一片空白,而从范雎的起步来说,年轻的范雎家庭也必然是一穷二白。早年的范雎并没有找到一个好工作,所以暂时在须贾名下做门客。范雎的才能在做门客时便显现出来,但看中他的并不是须贾,而是齐国齐襄王。原本是一个跳槽的好机会,但范雎坚持报效国家而拒绝了齐襄王的好意,但是范雎并未因此而受益,反而被妒能的须贾告密通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须贾告密之后,范雎的第二个仇人出现了,魏齐对他的才能也有所妒忌,所以不问是非的差点将其鞭笞致死。范雎发现求饶没用,只能装死,于是被魏齐等人扔到了厕所中。此时的范雎心情可想而知,但是他除了装死竟毫无办法。此时的郑安平在魏国看守厕所,发现范雎没有死之后,并没有去报告,而是偷偷将他以“死人”之名“扔掉了”。二人开始时藏在了大梁,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范雎遇到了来自于秦国的恩人——王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稽对于这个像乞丐一样的人并不抱有太大幻想,只是全凭运气而已。当时的秦国四贵掌权,即使是秦昭襄王也无能为力,而范雎到来之后,与秦昭襄王促膝长谈,期间的对话原本是密谈,但司马迁却将其细节记录的十分详实。这一点暂不考虑,但可以确定的是,历史就是按司马迁记录的走向发展的。不到五年的时间范雎竟将大权悉数收回,甚至包括军权都牢牢把握在秦君手中。嬴稷与范雎配合默契,嬴稷给范雎权力和地位,而范雎为嬴稷巩固政权开疆拓土。在一切稳定之后,两个人又很默契地盯上了同一个仇人——魏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借着秦国大军攻魏时,魏王派须贾前往秦国求和,冤家路窄可想而知,借着机会范雎好好地羞辱了须贾一顿,但是当年对自己动手的人并不是须贾,须贾因此躲过一劫。范雎提出的条件可以想象,如果看不到魏齐的人头,秦军将踏破大梁。魏齐知道此要求之后,并没有束手待毙,而是逃到了赵国。此次由秦王出面,请平原君到吃饭没,席间提到了秦相的愿望。于是平原君被扣押,而赵王也因此四处抓捕魏齐,魏齐知道自己无路可退,在投靠信陵君不成时自尽。折腾了一大圈,折腾了魏、秦、赵三个国家,范雎的仇算是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仇必报。大仇得报剩下的就是报恩了,此时的范雎在秦君前的地位可想而知,甚至当成叔父一般,范雎推荐郑安平到白起手下做事,成为名副其实的将军,而王稽也被推荐当了河东郡守。看上去一片其乐融融的氛围,但没成想范雎为了报恩可把嬴稷坑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赵之争赵国大败,白起向邯郸挺进,赵国灭亡指日可待。但将相不和引发的嫉妒也让范雎作出了错误选择,在范雎的提议下,嬴稷竟真的答应赵国割地求和,只是没多久便后悔了,而白起气头上竟以错失良机回绝了秦王此事给了范雎除掉白起的机会,在白起自尽之后,范雎极力举荐郑安平出征,而结果可想而知。郑安平对战争一无所知,胆量也不足,不仅秦军大败,更是带领两万秦军投降了赵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位是投降,第二位却是通敌。王稽本是一个底层员工,能够举荐范雎也是纯属巧合。而范雎为了报恩将她的能力完全忽略不计,竟成为河东郡守,成为一方大员,地方事务无需上报,飘飘然的王稽于公元前255年因通敌罪被诛。范雎虽然报了恩,却过分高估了这两位恩人的能力,坑苦了秦昭襄王,只能向嬴稷告罪,还好嬴稷有情有义并未追究而让其告病还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