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珊珊三丫头爱生活、爱摄影、爱旅行、爱美食的驻足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潮州人以“盖房子”讲究出了名的,每一个环节都体现“精心”两字,从破土动工、安门上梁、落成谢土到入伙居住,每一个环节都有特别的风俗,民居是最能反映一个地方的人文特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粤东闽南一带,自古有一句俗语“潮州厝、皇宫起”,远离中原,靠近海的潮州,经常会受台风之苦。而在古代的时候,建房子也是讲究等级的,例如民居是不允许像皇宫一样采用“硬山顶”以上的“高贵”建筑形式的,屋顶不允许连抹灰压脊……这样的状况,一直到了北宋宋英宗的大女儿德安公主嫁给潮州许钰,在潮州古城北门以宫殿式的“硬山顶”建起了一座富丽堂皇的“许驸马府”,这便是潮州最早的“皇宫起”从许驸马府开始,潮州世家大族争相兴建宫殿式庭院,平民百姓建房也抹灰压脊,兴起建造府第式民居的风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朝以后,潮州民居传承了古代仕族重门第的传统,宫殿式府第衍生出堪比京都帝王府的潮州厝。潮州厝通常经祠堂为中心,中轴上依次是从厝巷和后包巷,这种体现礼制的府第,融血缘宗亲和建筑布局于一体,也造成了潮州人重礼制、重乡亲、重家庭的传统观念,潮州人把传统保存了下来,从而出现了“京城帝王府,潮州百姓家”的普遍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潮州古城,保存了许多传统民居。走在古城的小街小巷内,随处可以见到明清风格的旧居老宅,珊珊三丫头这次到潮州旅行,计划走访隐藏在潮州古城大街小巷中的“14”处传统古民居,这些民居都被国务院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以说是潮州传统民居的代表,分别是:辜厝巷1号林宅、辜厝巷7号德里旧家、辜厝巷22号王宅、辜厝巷10号红栏杆、郑厝巷12号蔡宅、甲第巷12号外翰第、甲第巷18号大夫第、兴宁巷24号大夫第、东府埕2号儒林第、中山路22号卓府、马使埕8号闫宅、青亭巷24号大夫第、上西平路2号黄尚书府和铁巷20号陈宅。下面,跟着珊珊三丫头的步伐,走进这些古民居参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站:郑厝巷:12号蔡宅

郑厝巷的巷名,是因为在明朝时曾任两浙都运使的郑崇及其家族曾在这里居住而得名。郑厝巷12号蔡宅与明朝的兵部尚书翁万达有关,这座宅子属于是古代的一种特别的建筑:“行辕”,历史资料中所记载的明代“翁公行辕”也就是这座建筑。珊珊三丫头在前面的文章《广东潮州“最易忽略”国家级文物之一,藏于小巷中,很多游客不知》中已详细描写过这座建筑,在这里就不重复述说,有兴趣的朋友可翻阅前面的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站:辜厝巷:1号林宅、7号德里旧家、22号王宅、10号红栏杆

辜厝巷是因为“辜朝荐的故居”而得名,位于潮州太平路南段,长约250余米,宽约5米,这样的一条普通平凡的巷子,却大有来头,二百多米的巷子竟有四处挂牌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珊珊三丫头在前面的文章《广东潮州这条平凡街道,却藏四座“国保”级古民居,游客:低调!》中已详细描写过这座建筑,在这里就不重复述说,有兴趣的朋友可翻阅前面的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站:兴宁巷:24号大夫第

兴宁巷24号潮州老字号“裕丰糖行”掌柜袁镜波的老厝,珊珊三丫头在前面的文章《广东潮州有一条名为“兴宁”小巷,与梅州兴宁有关?住着朱熹后人》中已详细描写过这座建筑,在这里就不重复述说,有兴趣的朋友可翻阅前面的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四站:甲第巷:12号外翰第、18号大夫第

甲第巷中的“甲第”是“甲第府第”之意,标榜着这里的民居建筑是拥有城中一流品位。不足300米长的甲第巷中,仍能见到“资政第”、“大夫第”、 “外翰第”、“儒林第”等彰显主人身份的门匾,以及“宗圣世家”、“济阳旧家”、“高阳旧家”、“龙游衍派”等姓氏郡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号外翰第:这座修建于清代中后期的建筑,住户也姓蔡,但大门上方的石匾却不是“资政第”或“大夫第”,而是“外翰第”。“外翰第”是沿用为刑部官员的雅称。这座建筑是三进制式的院落,眼前建筑有些残旧,但仍能看到古朴梁柱、雕花门窗,以及椽梁上的木雕花牙,掩盖不住当年的富丽堂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居住的是甲第巷蔡厝二房的后世嫡孙,据地方志史记载,清代光绪年间,蔡学渊在顺天府(北京)考中举人,后来官至承德郎、晋中宪大夫、户部贵州司主事等。他转入户部之前,是在刑部供职,因此他的府第便使用了“外翰第”的门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号大夫第:珊珊三丫头来到这座建筑参观的时候,大门紧闭的。在大门外,并没有挂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让我一度怀疑是不是走错了。可当我再看甲第巷其他“大夫第”时,也没有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再认真查阅网上资料,确定是18号,只是,关于这座“大夫第”的资料,珊珊三丫头找了许久,并无收获,如果潮州的朋友有资料,欢迎分享或私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18号大夫第旁边的16号和20号建筑,都显得非常的气派,16号建筑是民居文化展览馆,现在大门紧闭,无法进入参观。这座建筑除了大门上的“资政第” 石匾,“这座“资政第”以前是蔡厝的家祠,修建于清代末年,建造者是著名的“蔡泰泉银庄”的掌管者,名叫蔡见六。这个人是蔡泰泉的长房,清末年间社会影响力巨大,朝廷授其为“资政大夫”,因此,他的府第有“资政第”或“大夫第”的门匾。不知旁边18号,是否也是蔡见六的“大夫第”?珊珊三丫头有待进一步确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五站:东府埕:2号儒林第

“儒林第”的主人应该就是潮州“戊辰八贤”之一郭之奇的第六代孙郭永丰。郭之奇是揭阳县城东门人,明代崇祯年间的进士,当年与他的同榜进士还有辜朝荐、黄奇遇、宋兆禴、李士淳、梁应龙、杨任斯、陈所献等,他们就是被潮人尊称的“后八贤”八人。所以,今天居住在“儒林第”中的郭姓住户应该都是这位名贤的后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儒林郎”在清朝是六品官员,但现存的史料中对郭永丰并无仕途记载,由此推断,可能是郭永丰在潮州做生意后成为一方富贾,最后捐了个六品的“儒林郎”,因此才有这座“儒林第”。从外观看, 这是一座十分典雅的潮汕古民居,但因为珊珊三丫头到达时,大门是紧闭的,无法进入参观,也是这次潮州旅行的又一个遗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六站:中山路22号卓府

卓府,是清代潮州总兵卓兴的府第。始建于清同治初期,是潮州现存不多的几大“四马拖车”的古民居之一,原来整座建筑是坐北朝南,主体三进带一后包,东、西两侧各带一座及二座从厝。原府后有花园,府前有戏台及照壁,今已不复存在。因为城市的发展,府第中的大部分建筑被毁,只留下主体建筑尚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门前的石狮子与石鼓是完好的存着,镇守着老宅,这两样东西,曾是一代代武将赫战功的象征。如今的卓府,尽管在规模上远不及从前,但从建筑的细节上,依然可以看出这座府第当年的气派,卓府现在也是有人在居住的,珊珊三丫头到来时,因看不见有人在,无法更深入内部参观,只在门前拍照留念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七站:青亭巷24号大夫第

市区北马路中段,有一条小巷可通往西湖之畔,这条小巷名叫青亭巷,全长300多米,相传因巷头原来竖着一座青石牌坊而得名。青亭巷24号大夫第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承载着一段“孟母遗风”的佳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亭巷24号大夫第建于清道光,门口那对古朴的石鼓,以及对面斑驳的照壁,似乎都在告诉我们,这座建筑非同凡响。整座建筑坐北朝南,三进带一后包,东西各一从厝,面宽 29.3 米,进深 43.3 米,占地面积 1268.69 平方米。夯土抹灰墙体,硬山顶灰瓦屋面,首进门厅童柱抬梁,二进明间瓜柱抬梁,次间分心柱月梁,三进为分心柱月梁构架,屋架上装饰着简约的木雕花牙,横梁表面残留着精美图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夫第的主人张中阳,是潮安县江东镇元巷村人氏,很小的时候就痛失父亲,跟随母亲和两个哥哥到城里生活,一家四口居住在青亭巷后面的大卞厝巷。据说张中阳母亲靠收“银纸灰”为生,含辛茹苦将孩子抚养成人。为报答母亲恩情,张中阳发奋读书,清乾隆60年(1795)中举人,嘉庆13年(1808)中进士,中举那年已42岁。后来,张中阳在朝廷为官,道光12年(1832)向周氏购得今青亭巷24号宅院,但大卞厝巷老屋依然保留,用于纪念母亲、激励后世。于是,青亭巷24号俗称“高张”,大卞厝巷老屋俗称“矮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八站:上西平路2号黄尚书府

在潮州古城的西平路北段与打银街之间,有座尚书府,是明代是礼部尚书黄锦的府第,俗称“三达尊”。打银街是打制银器的地方,古时白银代表富贵,可想像,打银街曾经是潮州古城最繁华的地带之一,尚书府建在这里,正好与这里主人身份相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尚书府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建筑坐北朝南,主体是三进院落,占地 4279 平方米。硬山顶灰瓦屋面,中、后座明间为木瓜抬梁构架,次间为瓜柱抬梁构架。整座建筑简朴少有装饰,是潮州具有代表性的明代府第建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一座明代府第,能够经历三百多年风雨被保存下来,与府第的主人的生平有关。黄尚书府原府埕内建有一座牌坊,为清朝政府赐建的。坊匾北面书“累朝元老”,南面为“三达尊”,意谓其官职、长寿和政治气节,都值得尊重。“三达尊”不仅成为黄府的俗称,世人甚至把尚书府附近一带地方都称为“三达尊”。黄锦为官20余年,廉正清明,为朝野所敬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尚书府就像是一面旗帜,立在打银街上,以其规模和历史成为潮州古城的一处文化标志。然随时间的推移,尚书府慢慢被淹没在周围的骑楼之中,如果不是那块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这样一座老宅真的很难让人找到,然无论老宅如何破落,作为潮州的文物古迹,尚书府的存在,早已超越了建筑的意义,“三达尊”的称号,是黄锦留给潮州人的一笔巨大精神财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九站:铁巷20号陈宅。

铁巷20号的陈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潮州“百家修百祠”项目之一。目前,陈宅首期二、三进正在进行施工修缮,无法进入参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铁巷陈宅建于明朝,为明崇祯壬午(1640 年)举人陈衍虞宅第。该宅坐北朝南,总体布局为三进,占地面积 2800 平方米。其中二进明间木瓜抬梁,次间用分心柱木瓜抬梁,三进为分心柱月梁构架,非常有历史研究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十站:马使埕8号闫宅

这次潮州的行程匆匆,这座建筑珊珊三丫头没有实地拜访,希望下次有机会能把这个地点补上。从网上收集了资料供大家参考:马使埕闫宅始建于清代。坐北朝南,三进带一后包,西侧带一从厝格局,面宽20.1米,进深35米,占地面积703.5平方米,夯土抹灰墙体,硬山顶灰瓦屋面,首进门厅童柱抬梁,二、三进分心柱月梁构架,木雕装饰丰富精美,屋脊有彩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潮州旅行期间参观的这些潮州传统民居,都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体现,也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潮州市文化历史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具非常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和社会价值。但在珊珊三丫头的参观过程中,发现这些建筑目前都已比较旧,大多是处在放任状态,如果这些建筑没有了,那真的是可惜了。真希望下次再来潮州时,能看这些珍贵的建筑能得到更好的“保护”。

那么,你有到过潮州旅行吗?你在潮州旅行时,是否有走进那些大街小巷中,是否有看到那些传统的古民群建筑。潮州古城中的14座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民居建筑,你参观过哪一座,对这些建筑有什么感受?参观了潮州传统民居后,对“京城帝王府,潮州百姓家”这句话是否有另一番领悟?可以私信珊珊三丫头!同时欢迎大家留言评论哦!本文是版权作品,未经珊珊三丫头书面授权,严禁搬运、转载、洗稿。如需转载,请与作者珊珊三丫头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