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环境治理线上公开课第五期,由成都社区行动公益发展中心的韦罗东主任与大家分享,怎么让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的行动中,群众如何动员群众。

典型案例分享

如果想要明白怎么让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的行动中,就需要先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发动居民参与其中?

1.为什么要发动居民参与?

参与的核心价值

案例一

某社区花了很多经费修建了自来水系统,居民最终喝上了自来水。但一出现问题,比如“水管爆了”,他们只会认为那是你的问题,而不会认为他们也有义务和责任去维修和维护,即使他们是主要的使用者和受益者。

所以没有居民参与,就无法培养居民对项目或行动本身的拥有感。

案例二

在扶贫过程中,政府拨款给一个村子打水井、引用自来水到山上的各家各户,解决村子的饮用水问题。看起来是一个有利于当地居民的好事,却遭到了居民的抵制。

原因是因为这口饮用水井要打70米深,而他们每家每户的生产用水井只有40-50米深,如果打70米深的水井会影响到他们的生产用水,家里的水井就会没水了,这些居民认为生产用水的需求远大于自来水的需求。

本想做一件利民便民的好事,但如果不以当地情况为基础,不以居民切身利益为核心,常常事与愿违,不得民心。

所以,为什么要发动居民参与,其中最核心的价值是要去激发居民的主体性,使其具有公共意识与责任担当。

参与面临的挑战

① 群众参与度低。在社区建设和治理的过程中,只有牵头人(政府、物业、社会组织)在做事,而社区居民持有一种观望的态度。没有参与的意识、责任与积极性。

② 群众响应度低。社区居民没有参与社区建设与治理的意识、责任与积极性,也就导致了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世态度。即使有人呼吁,也未必响应和参与。

③ 推诿借口多。在牵头人积极邀请和呼吁居民参与社区建设与自治时,居民有很多借口来推诿。例如“不关他们的事”、“老人年纪大”、“年轻人上班、上学”、“忙,没时间”等,以各种理由搪塞。

④ 参与者能力有限。大多参与者都是中老年妇女,年轻人很少参与。

无人主动承担工作与责任。在参加者中,大都是跟随者,很少有带头者或愿意承担工作和责任的人。

⑥ 有响应无行动。很多参与者在安排工作时积极响应,但没有后续行动。只讲空话,没有实际努力与成果。

⑦ 配套资金不到位。审批的资金迟迟不到项目负责人手中,使很多项目与活动无法顺利展开。

多少才叫参与?

在做社区工作时,主要以“八二法则”为基础。

八二法则要求给80%的社区居民做动员工作,保证参与宽度与广度,也就是保证参与者的基本人数是足以影响整个社区的。但是光有这种看起来热闹的活动往往是不够的,需要迅速再从这80%的参与者中寻找20%的核心骨干,以保证参与的深度与力度,也就是保证参与者的行动是积极有效的。

多深才叫参与?

参与也是分层次的。参与度由浅到深依次是参加、知情、表达、决策、行动和反思

参加是最基础的,就是我们俗称的打个酱油,来了就算。而知情则是对有关信息有进一步的了解,比如知道今天讲的是垃圾分类。表达,就是有了想法,可以说出自己的看法,为更进一步的参与。更深层次的参与则是参与决策以及积极行动和之后的复盘总结。

而我们发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是为了让居民能往更深层次走,而不只是唱唱跳跳、捡捡垃圾。

2.居民参与的故事

案例:简阳滨江路老旧院落社区环境微更新

前期调研

我们在一开始进入该院落进行调研时,发现问题很多,比如:

缺少开阔的公共空间。没有公共空间,就没有公共生活;没有公共生活,就没有公共意识;没有公共意识,所以要居民参与公共事务是很难的一件事。

停车位紧张。建设时没有对停车位进行规划,导致现在缺乏可以停车的位置。停车位的紧张也导致了居民关系的紧张。

院落老化严重。无论是房屋建筑本身,还是其管网都有很大程度的老化。

居民责任心和自觉性偏差。小广告等“城市牛皮癣”在老旧院落随处可见。随地大小便现象严重。垃圾随意堆积,无人处理。

孵化自组织

居民对于院落的不满,尤其是楼道卫生问题前期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张贴倡议书、留言抗议、开协调会、建立楼栋长等...... 但都没有效果,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经过半年的时间,让该社区与参与其中的社会组织一起合力,通过参与式的开会讨论和三次摸底调研,去寻找居民真正关心的事情是什么。以及通过活动的模式识别和招募居民中的能人骨干,以他们带动其他居民,参与到社区自治中。

在这过程中,有一些居民开始自发形成组织和小组,一起策划、讨论。我们也对他们进行相关的培训,并带他们去其他社区进行参访,看好的小区是怎么做的。

相信在地人民的力量

通过这一系列的引导,越来越多居民开始一起参与行动,并且解决问题的效率很高。例如,有次当需要资金支持硬件设施修建时,居民居然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自发地将资金筹好。

大家也达成了管理公约共识,形成有效的卫生制度、楼道管理制度和方法,并落实到具体分工和使用流程上,楼道设施和卫生得到明显改善。财务也在每个季度进行公示公开。

并且居民越发主动参与到小区建设中,例如找志愿者在小区单元门墙上进行墙绘,把原来像“监狱”的门打造成“水帘洞”的形态,居民进出心情变得更好了。也自发找志愿者民警进行防诈骗宣传讲座,提高小区居民的防骗意识。

设计参与的机会

其实,改造单元门不是我们进行社区治理的目的,而是通过设计这样的活动让居民能够真正参与其中。所以我们在该小区治理的过程中设计了很多让居民参与的机会,让小区内的其他人群,例如年轻人、小朋友、专业人士也能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

去年,小区居民参与的活动仅仅是更换了两个楼道门,而一年后他们却自发开展并完成了二十个小项目。且卫生安全得到改善,物业居民之间互助互信。而过去由社会组织、物业等筹备的活动(小到开会,大到节日),现在大都由居民自己筹划,活动还越办越大,居民的参与度、主体意识和社区自治能力有了很大的改善。

故事总结

前期调研很重要。我们在做社区工作时,需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例如了解该社区基本情况与信息、挖掘居民困惑与需求、摸清邻里关系与冲突等。有效的前期摸底调研工作,才能保证后期的工作稳定开展。

积极动员居民参与。相比外来人员,当地社区居民对本地情况更为了解,也有一定影响力。而动员当地居民的最好办法就是连结相关利益,积极邀请他们参与到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环节。

切莫急于求成。无论是培养居民的主体意识还是项目的推进,都不能急于求成。因为改变一个社区的现状和主体意识是一个漫长并且艰难的过程。操之过急可能会引起居民的不满,从而达不到预定目标。

3.如何推动居民参与?


方式方法

在社区中如何推动居民参与自治,除了以上故事外,我们还总结了以下的方式方法:

瞄准需求。只有找到并瞄准居民的需求,才能调动居民参与自治的积极性。

例如:某小区居民在很短的时间内能够动员大家安装单元门,是因为该小区单元最近发生了三起入室盗窃,大家对安装单元门的需求很急切。

信息公开。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与自治的过程中,一切的工作与用度信息需要公开透明。保证居民不相互猜疑,避免内部矛盾的发生。

资源下放。资源要给到相应人员的手中,只有让居民真正参与并做决策,工作才能真正推进。

例如:想让居民学好财务管理,唯有将钱交给对方并让其负起责任,才能真正学会,而不是只让他们报账,说一些纸上谈兵的建议。

组织赋能。在对社区居民的积极动员后需要进行培训,保证其具有能力、方法和技巧应对和完成接下来的工作。

形塑规范。需要在一开始就建立好规则,再规范日后的行为。而不是经常变动,让居民摸不着头脑。

孵化培育。孵化和培育自组织非常重要。从无到有,先建立一个自组织队伍,并让它活下来是第一步,再想办法培育赋能,让它有能力去参与社区的建设。

边做边学。要知道实践才能更好地培养和巩固参与者的工作技能和能力,要相信居民能办出并办好自己社区的活动。

协商总结。议事和协商是积极的也是必要的,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办法,也能避免矛盾的堆积和日后的爆发。并且在协商中需要聚焦问题的本身,用本地智慧解决问题。

而在完成所有工作后,复盘总结则让所有人反思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吸取经验。

依靠本地的力量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居民自治应该要依靠本地的力量,本地的智慧,解决本地的问题。行动前要说断后不乱,行动时有方法技巧。

要善于挖掘或运用在地的“元老级”居民骨干。资金要下放到最愿意动且有能力改变的地方去,建立居民的责任意识与行动主体性,让居民有获得感、归属感。持续激发“民愤”转为“动力意愿”,紧紧锁住每个楼道的利益相关者,催生骨干承头人行动力。这样,社区改变才会发生。

社会组织在培养社区居民的自治能力的工作中作为协作者需要改变居民认知、培养居民能力。将那些本来认为是社会工作人员等一些列具有相关技能的人做的事,教会社区居民,让他们有意识、有责任、有能力完成社区的管理与自治。

4.社会组织的理念、角色及工作拆分

理念

在社区居民参与自治工作中,社会组织需要有这样的理念:一定要坚信他人有能力及智慧解决他自己的问题

这也决定着社会组织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应该如何与居民互动,协同做事。

角色

社会组织在推动社区居民参与自治时,应作为协作者,帮助居民解决他们的问题。而在具体工作中,社会组织可以扮演多种角色。

作为发掘者——发掘社区问题与各类人才

作为引导者——引导居民讨论社区问题与解决策略

作为催化者——催化社区居民的具体行动与创新方法

作为组织者——组织社区居民参与并形成可分工合作的志愿者小组或小队

作为沟通者——协助立场、意见不同的居民沟通并寻求共识

作为协调者——协调志愿者彼此间的分工与合作

作为整合者——整合社区内、外部资源统合运用

作为执行者——执行社区计划相关事宜

并且在这过程中,我们不能只长期扮演一种角色。例如,如果社会组织常常以专家自居,那么社区居民反而什么事都依赖你,得不到成长。这时,就需要你适当地扮演小白的角色,问问他们的想法和意见,那么他们才能逐渐成长为专家。

同理,我们如果扮演群众的角色越多,居民成为领导的机会就越多,才能提升领导力,才能真正参与到社区自治当中去。

工作拆分

社会组织在培养社区居民自治的过程中,也应该把社区工作拆分,并设计成居民可以参与的方法与计划。给予居民充足的时间学习和适应自治的理念与方法。

例如,在引导居民筹划一场活动时,可以拆分为活动前期做什么,活动中期做什么,以及活动后期做什么,并且每一个点又仔细拆分为几小节,引导他们讨论出具体的事项,帮他们建构做事情的逻辑,这样居民才知道具体怎么做。

如果是在动员居民或者建立管理制度时,可以将工作拆分成具体的任务,比如谁负责采购,谁负责协调,谁负责自筹等,这样居民就会从看似很难的工作中找到一个抓手,慢慢参与进去,得到获得感,进而慢慢成长起来。

5.总结

总的来说,社会组织怎样推动居民参与社区自治,是怎么让社工会做的事情,变成居民能做的事情。并用一系列策略和方法,协助居民一起干自己想干能干的事。

本篇内容根据以下资料整理而成:

《让居民真正参与的社区治理》直播及PPT

成都社区行动公益发展中心 韦罗东

成都市2019年城乡社区可持续总体营造行动
居民参与社区环境治理能力提升项目

主办单位:成都市民政局
承办单位:成都根与芽环境文化交流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