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张松法

中华传统文化之理论阐释(三)

关于心和脑的关系,根据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素问调经论》:“心藏神”,《灵枢邪客论》:“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灵枢本神》:“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心藏脉,脉舍神”,明张介宾《类经脏象类》:“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为一身之主,具一理而应万机,脏腑百骸,唯所是命,聪明智慧,莫不由是,故曰神明出焉。”这些都说明心为身体的最高统帅。

再根据《素问脉要精微论》:“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李时珍《本草纲目辛夷发明》:“脑为元神之府”,《本草纲目天灵盖》:“人之头圆如盖,穹窿象天,泥丸之宫,神灵所集。”舍,房屋,住宅。《礼记曲礼》:将适舍。注:主人家也。《战国策齐策》:舍之上舍。注:甲第也。杜甫《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府,旧时指官吏办理公事的地方,如官府,县府。指神明居住在心这个舍中,从心中出来,在脑这个府上办公。因为神明在脑这个府上办理公事,需要精确,精准,精明。

所以,经典上才说心为“神明出焉”,头为“精明之府。”这表明,脑的作用只是执行政策、办理公事,只是个执行者,相当于总经理,心的作用就是掌管全局、统帅全身,相当于董事长。

通过这些经典的描述,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心和脑是分开的,并不是同一个;其次可以肯定的是心为君主,那么脑自然就是服从于心;第三可以肯定的是神明(元神)出于心而显现于脑,相当于董事长指示总经理,总经理再向各部门经理发号施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修身修心不是用脑下功夫,智慧也不是靠脑的思考就能得到,而是从心里出来的,因为心里本来就有神明,神明不是练出来的,不是修出来的,而是心里本来就有的。

前面说了,在一般情况下,是很难分得清那个是脑的作用,那个是心的作用,甚至根本体会不到心起作用的感觉,只有当脑的作用短暂的减缓以后,才能隐隐约约的体会到一点点心的作用。

就拿前面的例子来说,当我们把苹果、桃子、香蕉、枇杷归纳总结抽象综合成水果这个概念时,因为世界上不存在名字就叫水果的这个物品,脑海中也就不会出现水果这个东西,因而脑子似乎是空了,有一个短暂的空的状态,在这时候,勉勉强强可以体会到除了脑之外,还有一个空空明明的心的存在。

明白了心和脑的关系,就可以进一步明白道、心、脑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简单来说,道和心的关系是这样的:

1,道是需要用心来领悟的。在宇宙天地之前就存在的道,比水果这个名词更虚无飘渺,更难想像,也更难理解“无形本寂廖”的道体怎么还能产生作用?以至于很多人把自然规律称之为道,把四季循环往复的运行称之为道,却不知道这些都不是道的体,只是道用的体现。只有利用归纳总结抽象综合的思维模式,“不出于户”、“不窥于牖”,不是用眼睛,不是用身体,也不是用脑,而且通过用心,才能领悟到道的体和用。

2,心的大小接近于道。

(1),大脑的感知和想像的范围,远远大于大脑的体积,一般人的大脑体积为1400毫升左右,但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脑海中,想像出自家的房子,搞地质或者深海研究的,还能感知到地下和海底的情况。可见,大脑的感知和想像的范围远远不止大脑体积这么大。

(2),大脑不能想像的东西,心却能感知明白,如那首有名的唐诗,王之涣《登鹳雀楼》,用大脑可以想像出“白日依山尽”的情景,也可以想像出“黄河入海流”的情景,但要同时想像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大脑就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这个时候,心里很明白,这是一个从最西边到最东边形成的宏大的空间。在文学作品中,如《三国演义》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曹操所说的自然就是心,心能包藏宇宙吞吐天地,心比宇宙天地还大。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阴符经》:“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手身。”五贼就是指保养身体、利用物品、关系交际、克敌制胜、思想智慧,这五件事情包含了人生的所有内容,这么多的内容事务都可以放在心里,还能够在天地之间实施,说明人心比大脑更大,也有宇宙天地那么大。

3,中华传统文化所讲的心,早已超出了西医解剖学心脏的范畴,也超出了中医学的范畴。西医学的心,仅仅指人的心脏;中医学所指的心,是指维持身体健康的功能,包含了心脏、血管、脑、神经等器官组织的全部或局部功能。若将心的功能扩大至感知认知,则心所包含的内容更加丰富。

所以,中华传统文化所讲的心,从形体上讲,跟道很相似,都是虚无缥缈、似有似无的。

4,道生了天地万物,也生了人类和人心,道在生了这一切之后,不会就此断绝了与天地万物人类之间的联系,肯定是会保留联系的,人心的作用就是很好的担当起了人类和道、人类和天地万物之间的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道之所以要生人心,就是为了让人类通过人心,领悟到道、回归到道。如果人类没有了人心,或者人心不具备感知认知以及归纳总结抽象综合的能力,跟行尸走肉一样,人类也就不可能领悟到道,也就不可能通过做对而回归到道,显然这是不符合道的生生不息的。

人类是依靠天地万物而生存的,如果天地万物不是现在这种微妙平衡的状态,人类恐怕难以生存到今天。人类是离不开天地万物的,但天地万物可以不依靠人类,如果现在地球上没有了人类的话,太阳系地月系应该还是现在这个样子。

由此可知,宇宙天地之中如果没有了作为最高生命的人类的存在,宇宙天地万物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宇宙天地万物是为了人类的生存而存在的,并不是人类为了天地万物而存在。人类具有人心这个感知认知的功能,人心就起到了联系人类和天地万物的作用,人类可以通过人心对天地万物及其运行变化进行感知认知,进行归纳总结抽象综合,从而领悟到道的存在,再进一步“依道而行”回归到道。

阴符经》:“天性,人也。人性,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就是说,天道的特性是生了人类,人的特性是有个人心,人心又像是个可左可右的机关一样。正因为人心像机关是全方位灵活的,才可以摸索领悟到天道,从而就可以根据天道来确定人的言行。

所以,人心的作用,本来就是用来领悟天道的,通过领悟天道来达到获得利益,乃至长生久视的目的。所以,人心的用也是接近于道的生生不息的。

综上所述,人类的心才是最接近于道,人心才是人类和道之间的联系桥梁,心和道是可以相通的,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找到了一条正确修身修心的路:人类只有用心才能领悟到道,才能“依道而行”。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就是要领悟到藏在宇宙天地万物幕后的道,以及躲在身体大脑背后的心,如果连道和心在哪里都找不到,修身修心也就无从谈起。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