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3)容美避难,文翁魂断紫草峰

文安之,号铁庵,夷陵(今湖北宜昌)人,明天启二年进士。

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后,文安之曾接受南明小朝廷封诰,出任东阁大学士(相当于前朝宰相)之职,总督军务,锐意兴复。后又加太子太保,兼吏、兵二部尚书,总督川湖诸处军务。于是,他时而奔走于湘、鄂、川、黔诸多少数民族地区,企图为反清复明广为联络各方面的社会力量,时而亲自参与戎马征战,冲锋陷阵。他所联络的诸路军马,既有原明朝流落于四面八方的残兵败将,又有李自成、张献忠农民军的余部,后组成声势浩大的“夔东十三家”。文安之奔走呼号、不遗余力匡复明王朝之举,与当时容美土司田玄父子儒家正统的忠君爱国思想一拍即合,很自然地赢得了他们的崇敬、深情与希冀。田甘霖曾以“经纶漫措擎天手,慷慨孤悬日月心”的诗句,盛赞文安之虽无力回天但仍为兴复明廷而以死相搏的壮举,哭他报国壮志难酬是“可怜杜宇归来恨,啼向愁人泪满襟”!认为他的举动如同张良在博流沙奋椎击秦、夸父欲追日影饮于河渭与大泽终于道渴而死。

文安之于烽火岁月多次出入施州和容美,在容美,他与司主田玄父子、诗人田圭父子均结下了深厚情谊,是“亡国音同哽,无家路倍歧……救世虽有略,用武欲何施……”(田玄《送文铁庵先生往施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顺治三年(1646年),文安之欣然为田玄的《秀碧堂诗集》作序,由衷赞扬容美为“千树花林,种自先秦之世;万古池穴,潜通小有之天。陶公愿蹑于清风,杜老缅怀乎福地。岂不以危梁飞瀑,界隔仙凡;东柯西枝,径迷往复者乎?”称田玄之诗“立德、立言、立功,古不系于世禄;同文、同伦、同轨,今凛遵于后王。运或趋新,心惟敦旧。信忠贞之世笃,识气概之独优”,这可以说是土家族与汉族较早也是较为公正融洽的文学交往。

顺治十八年即南明永历十五年(1661年),永历帝朱由榔兵败遭擒,次年,被吴三桂绞杀于昆明。“夔东十三家”则由于内部屡屡出现分裂,首领们或战死,或自焚,或投降,其斗争坚持到清康熙三年左右,文安之所期冀的抗清兴复大业终以彻底流产而告终。

此后,走投无路的文翁,只好在田甘霖荫庇下隐匿于容美深山岚谷并终老于斯。正如他自己作诗所云:“……关西未尽朱眉部,江左新传赤伏年。水边竹篱如可借,好将蠖伏当莺迁”(文安之《答田玄寄文铁庵先生》)。

文安之死后,被田氏土司秘密安葬在容美中府东北边的紫草山峰顶。直到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即文安之落葬紫草山40余年后,顾彩游容美,仍遇到为老相国守墓的隐士宋生,虽高龄八十而“守之不去”。据说,今人曾在深山密林的荒草丛中,寻找到这位落难宰相的墓址。

(文安之烙画像系赵平国先生所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