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广东省首届“最美退役军人”丘梅生: 枪林弹雨九死一生 深藏功名淡泊名利

如果不是一次退役军人信息采集,老英雄丘梅生的故事可能依旧无人知晓。

独自穿越火线传送军令、抱着炸药包冲破防线、退伍返乡默默无闻……眼前这位92岁高龄的丘梅生老人精神矍铄,曾在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但从未主动提起过自己的英雄事迹,深藏功名几十年。

丘梅生拿出尘封已久的军功证明,上面清楚记录着:参加淮海战役、上海解放战役等大小战役8次,荣立一等功两次、三等功三次。“当兵要当一等兵,做工要做高级工。”这是丘梅生的口头禅,虽然他的岗位、身份在变,但不变的始终是他对党的忠诚,永葆军人本色。

日前,广东省首届“最美退役军人”名单公布,丘梅生是梅州唯一入选的退役军人。当他再次穿上戎装敬军礼的那一刻,左胸前的军功章熠熠生辉,当年那个冲锋陷阵的战士依稀浮现在眼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丘梅生荣获广东省首届“最美退役军人”称号,是梅州唯一入选的退役军人。汪思婷 摄

“我抱着炸药包就冲上去”

在梅江区石结塘的一个老房子,门口挂着“光荣之家”金色铁牌子。丘梅生穿着朴素,正在家中观看CCTV-7国防军事频道,“我爸喜欢看这个频道,但他很少提起自己打仗的事情。”丘梅生儿子丘顺元告诉记者。

“丘老,当年打仗苦不苦?”

“不苦。”

“当时您怕不怕?”

“不怕。”

一连两个简短否定的回答,让人对丘梅生肃然起敬。这时,丘顺元拿出了父亲珍藏已久的“宝贝”——勋章,一一介绍起来。“说错了,这个一等功是参加淮海战役碾庄战斗时获得的。”丘梅生听到儿子记错了时间,立即纠正了他。

眼前泛黄的立功证,纸张已经褶皱,勋章也褪去了曾经的光华,但是丘梅生拿在手上摸了又摸,珍之至重。

“当时前面几把机关枪对着我突突突地扫射,我就在地上打滚,子弹擦着我的身体就飞过去了,我趴在地上缓会气,继续爬起来跑,就这样穿过了烽火线,把军令传送出去了。”看着勋章,记忆犹新,丘梅生才开始话多起来。

1948年11月,在淮海战役碾庄战斗中,丘梅生所在的广东第八纵队负责截断敌军,形成合围之势。激战中,排长命令丘梅生从指挥所突围传送军令,他二话不说,面对敌人严密的封锁,毅然冲了出去。

无惧机关枪的扫射,丘梅生孤身一人穿越烽火线成功完成任务,在淮海战役中荣立战斗一等功。枪林弹雨中幸存下来的丘梅生,时隔一年又冒着生命危险完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

那是1949年的上海战役真茹战斗,排长让人抱炸药包去炸毁敌军设置的障碍物,丘梅生毫不犹豫,主动接过这个任务。

“我没有多想,抱着炸药包就冲上去了,一边左躲右闪避开敌人的子弹,一边往前面瞄,看哪个地方放炸药包比较合适,很快我就找准了位置把防线炸开了一个大口子。”丘梅生比划着,炸掉障碍物后,大部队顺利拿下据点,他再立一等功。

从断断续续地聊天中,记者了解到,丘梅生生于贫农家庭,年少时以给资本家放牛为生,1946年被国民党抓壮丁,1947年在鲁西南沙土集战役中入伍,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提起入党,丘梅生告诉记者,“淮海战役时,我立了一等功,当时战友就叫我入党,我说不行,还要再锻炼二十年,我想打完上海战役后,如果还活着,就加入中国共产党。”

每一次战争都是出生入死,在战火硝烟里,丘梅生参加了淮海战役、上海解放战役、抗美援朝战役等大小战役8次,历经九死一生,他屡立战功,包括荣立一等功两次、三等功三次。

“国家需要我的时候我就在”

淮海战役纪念章、渡江胜利纪念章、抗美援朝纪念章等勋章历经时光淬炼,被丘梅生深藏箱底几十年,成为烽火岁月中最珍贵的见证。

回忆这段艰难的岁月时,丘梅生的声音十分平和。可提起昔日一起战斗的战友,他的语调瞬间高了起来,声音不时颤抖。

丘顺元告诉记者,父亲不愿提及战争,或许就是怕想念当年的战友。

一直以来,丘梅生深藏功名,直到梅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采集退役军人信息时,根据立功登记表、报功书记录和丘梅生的口述,大家才知道这位看起来平凡朴素的老人,曾在战场上立下不朽功勋。

丘梅生不但战斗勇敢,学习方面也很刻苦努力。记者在丘梅生的信息采集表上发现,1953年5月至次年11月,丘梅生在山东省二六军速成小学就学,脱了“文盲”的帽子,因工作和学习积极,荣获三等功两次。

1957年,丘梅生十年军旅生涯画上句号。退役后,他积极投入社会主义建设。“那时候国家需要大量生产建设人员,我爸回乡务农半年多,随后被安排到梅县电池厂当焊接工人,日常工作就是焊接电池外壳,从此走上平凡的工作岗位。”丘顺元说。

从回到梅州的那一天起,丘梅生就封存了所有战功记忆,从不提自己当兵的英勇事迹。当焊接工人的时候,他勤学好问,不怕苦累,出工比别人早,收工比别人晚,很快掌握了师傅传授的技术要领,被评为三级技术工人。

“我爸很能吃苦,当年条件艰苦,可他毫无怨言,现在他也经常教导我们,不仅要能吃苦,还要多作贡献。”丘顺元说,虽然父亲鲜少提及当兵打仗的事,但经常教育他们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

今年疫情期间,丘梅生主动捐款500元用于疫情防控工作。当丘顺元拿出捐款收据,丘梅生连忙摆手,示意儿子不必拿出来,“我是党员,国家需要我的时候,我就在,退役军人也是军人,必须站出来。”丘梅生说。

“哪里最困难我就去哪里”

电池厂倒闭后,组织安排丘梅生去梅县轻日用厂上班,他便从头再来,在1962年成为生产线上的一名工人。1963年,丘梅生又一次面临工作调动,这次组织安排的工作岗位是梅县公路工区道班工人。他二话不说、服从分配,到白渡镇报到上岗。

“组织让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哪里最困难,我就去哪里。”短短一句话,让在场的人感受到他对党的绝对忠诚和克己奉公,这是一个军人的本色。

丘梅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道班工人的工作十分辛苦,那时候梅县区都是沙土路,车轮压过路面都会留下两道深深的车印,遇到下雨天更是坑坑洼洼,影响行车安全。道班工人需要对路面进行清扫、填坑,以及小规模维修、刷路线、边沟清理等。

丘梅生还记得当年给公路“打补丁”的场景:看到有车来了,就要赶紧站起来,不然扬尘能让人眼睛睁不开,一嘴巴都是沙子。等车过去了,他就拿铲子把沙子往路中间填,这样后面的车才不会陷到坑里去。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丘梅生工作的真实写照,夏天顶着烈日,冬天迎着寒风,遇到恶劣天气,更是要24小时值班。但在丘梅生眼里,这些比起扛枪打仗,算不得什么苦。他始终奋斗在工作第一线,从来没有退缩过,坚持不懈完成岗位任务,成为当年公路局最高级别的六级工人。

无论是战绩还是工作,丘梅生认为这些只是共产党员的本分,根本不值一提,也从没有在功劳簿上要过照顾。身边很多人不禁好奇,丘梅生为何深藏功名几十年?为何在平凡岗位上能默默无闻却甘之如饴?丘顺元回答说:“或许与英雄事迹相比,这是我父亲更令人敬佩的地方。”

如今,92岁高龄的丘梅生坚持每天锻炼,虽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思维敏捷。他依旧积极参加党支部生活,从未拖欠过党费,从未错过一次党支部生活。

“现在安宁的生活,是无数战友用鲜血换来的,看到国家繁荣昌盛,是我最大的欣慰。”枪林弹雨中幸存下来的丘梅生,对和平年代特别珍惜和知足。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汪思婷

【通讯员】欧海英

【作者】 汪思婷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