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海霞(1908—1998)初名何福海,字瀛,又字登瀛,北京人。早年从师张大千学画,1946年随张大千入川写生,1956年调入陕西美协从事专业创作,1983年任陕西省国画院副院长。为“长安画派”代表画家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海霞的绘画是从琉璃厂起步的,他的老师韩公典是位传统功力扎实但名不见经传的琉璃厂坐堂民间画师。何海霞一直将韩先生当作自己的艺术启蒙,在他这里,他见到许多古代字画真迹,学会了临仿字画、补画、补字,也懂得了字画鉴定知识

从韩公典处毕业,就走上职业画家的路子。拜张大千门下是在1935年,当时大千先生已经名动京城,何海霞十分仰慕其作品中的大气象。但其时何海霞也已经是功力了得的青年画家,经琉璃厂一位叫张佩卿的先生介绍,何海霞顺利拜何海霞为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为大风堂弟子后,跟随张大千使何海霞在文人画方面得到很大的启示,他开始在诗词、题跋、章款方面得到提高,并多次和书画名家同台共展。历史风云突变,抗战中断了何海霞跟随张大千身边学习的时光。战争中张大千回到了四川,1945年胜利后返京,并将大弟子何海霞带往成都。期间四年,何海霞受到张大千全面的艺术熏陶和培养。传统绘画和书法功力更加深远。期间他多次和大千先生合作或代笔作品,为众多国内外博物馆、艺术机构所收藏。大风堂的弟子,这一华丽的身份,跟随何海霞一生,也是他重要艺术成就的成因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9年张大千出国,何海霞滞留重庆。卖画为生。1950年迁居西安,在卫生局从事美术宣传工作,此间结识石鲁、赵望云。1956年经石鲁赵望云介绍加入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之后何海霞融入美协,认识到传统和生活的关系。这个时期是他由传统转型生活创作的裂变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2年与石鲁、赵望云等共同举办“中国画研究室习作展”,并在北京、上海等地巡展,反响强烈,何海霞、石鲁、赵望云被誉为“长安三杰”。“长安画派”由此产生。

1984,何海霞回到故乡北京,在中国画研究院(今天国家画院前身)任研究员。八十年代调入北京后,脱离长安画派的束缚,又经生活的洗礼,年岁渐长的何海霞创作更趋专注表现自我情感,笔触之下的作品气象气魄不可同日而语,何海霞晚年在北京时期也是其艺术创作鹏飞的最灿烂的时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