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7李小白文化艺术访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7.17李小白文化艺术访谈

李小白在讲座中李长白作品《雨霁》(1991年 69cm×68cm)李长白作品《彩浪滔天》(1993年作 66cm×66cm)1993年,李长白、李小白父子在台北远东画廊画展荷花照前留影李小白作品《幽趣》(荷花鹭鸶)1998年 65cm×64cm李小白作品《荷塘双鲤图》1992年 66cm×64cm李小白(中)与戴中礼会长(左)、本文作者在小白画院交流

日前,南京凤艺传山水画赏析沙龙推出的国画大师之子李小白“谈一代宗师李长白山水画对当代艺术的启示”讲座,吸引了大批绘画爱好者到场耹听。这个讲座,李小白拟举办十期,系统性地诠释其父在工笔花鸟、山水、人物等领域的技法与成就,让更多热衷于绘画艺术的普通人走进大师的艺术世界。

此次沙龙以“别开生面”为主题,李渔第十代传人李小白通过赏析其父李长白的画作,感受当代山水画艺术的魅力,品悟其中悠远博大的艺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长白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工笔花鸟画三大家”之一,他1916年生于浙江兰溪夏李村(李渔第九代嫡孙)。1933年考入国立杭州艺专绘画系,其西画师从林风眠、吴大羽、李超士;国画得潘天寿、李苦禅、张红薇、吴茀之指教,画艺益进。是20世纪中国工笔花鸟画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结合教学,编写出版了(《花卉写生构图》上下册)、《花卉设色技法》、《鸟的写生设色技法》等三部教学专著,为教育界、学术界所重视。他生前执教于南京艺术学院,桃李满天下。

李小白南京讲座定位“别开生面”,缘由来自于一段艺术佳话。1993年7月,“李长白李小白父子国画联展”在中国台北远东画廊隆重开幕,受到了两岸文化艺术界的热情关注,而最让人感动、难忘的画面是摄影艺术大师郎静山先生莅临。李长白和郎静山同为浙江兰溪人,仿佛冥冥之中有着前世的约定一样,为了艺术,两人终于聚首于台湾。两位大师虽然年龄相差二十多岁,属父子辈,但彼此的气质如同故乡的兰花一样——“甘居山野,不慕浮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画、摄影都是精神文化的产物。“画为心声”、“影乃心境”,两位大师相见恨晚,自始至终都在交流“影中有画、画中有影”的艺术理念。那次相见,郎静山为李长白、李小白父子画展题写了“别开生面”赠言。如今,两位大师都已作古,但李小白对他们的敬仰与思念却与日俱增,所以他把“别开生面”确定为当下开讲的主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书画艺术界,一头热一头冷的现象司空见惯。热,是优秀作品层出不穷;冷,是书画家离普通人越来越远。李小白面对这种现状,觉得自己有责任走进讲堂品鉴大师名作,弘扬传统文化。

李小白出身于工笔花鸟画世家,李家几代人都和南京有着特别密切的关系。明末清初著名艺术家李渔,就是李家的先人,讲座中,李小白不但为大家讲述了李家族谱的历史传承,还讲述了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李渔山水人物四段卷》和南京艺兰斋美术馆收藏的李渔《墨梅图》,以及人人皆知、影响深远的《芥子园画谱》和《闲情偶寄》.......诸多的话题透出他对李渔无限的钦慕。

应该说,李渔在南京的文化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南京出版社出版过《南京历代名著》,书中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就是24部南京传世名著,其中有一部和李渔有关系,就是《芥子园画谱》;另外的26部南京历代佳作里也有一部和李渔有关,就是《笠翁十种曲》。除了李渔以外,再无他人有两部著作入选,所以,李渔在南京的文化史上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小白除了得到父亲李长白亲授,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还先后师从刘海粟、陈大羽、沈涛。他创建的“小白画院”,致力于中国画教育和中美文化交流,并多次在世界各地举办个人画展,其中多幅作品被世界各大博物馆收藏。他现为南京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浙江李渔研究会特邀研究员。2009年以来,他出版了几十本专业教科书和画册,其独创的“壶画配”技法,将紫砂壶特有的魅力与绘画艺术完美结合,成为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目前,“壶画配”已申请了国家专利和商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讲座中,李小白“画里有话”,他仔细解读了父亲1994年创作的《黄山莲花峰》《云涌莲峰》等经典作品。他认为,山水画,是生命与自然的律动,是一山一水间情与景、意与境的高度统一,是山水气韵与胸中丘壑的真实表达。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山水画在内涵的塑造方面往往较为鲜明,依据草木、山石、湖泉、屋舍等的排列组合,构图千变万化,用笔刚柔曲直,将画家的思想情感融入到自然景物之中,达到一种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境界。

和绘画爱好者们谈到祖先李渔,李小白先生也是感慨万端。他说自己每次回到兰溪夏李村,看着李渔祖居的白墙黑瓦,读着且停亭上的那副闻名遐迩的对联,想起300多年前李渔的生活,身为李渔后人的那份厚重的责任感就在心中激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些年来,李小白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参与传承和弘扬李渔文化的事业,包括南京芥子园的重建工作。他说,李渔不仅仅是李家后人的李渔,也是中国和世界的李渔,更是面向未来的李渔。李渔本人的创新意识、市场意识和品牌意识,即便在当下也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李小白赏析李长白的画作,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不但让全场嘉宾更深切地感受到李长白老师山水画的深刻内涵与魅力,更是丰富了大家对整个中国画历史由来和艺术精髓的认知,品悟到其中悠远博大的艺术精髓。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积寅认为,江浙地区本是“才子画人”之乡,能写擅画之人极多,然而像李家父子(女)四人皆擅丹青,被誉为“丹青门第”,实为少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的确,李长白之子小白、采白和女儿莉白自幼秉承父风,皆为专职画家,他们驰骋画坛,各有建树。不过论年龄,小白不小了,年逾七旬,但体貌看上去也就五六十岁的样子。他这个年龄还身材匀称,全仗着画画、跳舞、练瑜珈术修身养性,方得始终。

李小白很健谈,语速较快,思维敏捷。听其言,大致可以判断出他是一位性格上特立独行的画家,他简单,纯粹,欢快,近些年在瓷器上作画、推出“壶画配”艺术品,忙忙碌碌,在艺术之路上不断求索,矢志不渝。

在五彩斑斓的岁月里,李小白一直以父辈为荣耀,并恪守家风,在绘画上孜孜不倦。长路辗转,绘画始终是心中的唯一。到了这个年龄,他的内心只有高山流水、大漠云天,安宁祥和。

当天的沙龙活动中,在凤艺传国风学院克翼帆院长的引领下,李小白还与观众一起体验了一把国风摄影,感受“中国风快拍”模式带来的视觉冲击。

南京钟山文化研究会会长戴中礼对这样的活动表示赞赏,他认为,艺术产生于大众文化,它与普通大众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艺术家走进街巷沙龙,接地气、有人气。

文/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