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贵阳日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上半年,高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外贸进出口总额、规模工业增加值、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500万口径)等六项主要经济指标完成全年进度超60%。值得一提的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也完成了全年进度的55%,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超30%,增速排全市第二名。

今年以来,贵阳高新区坚持“两线”作战,按照做好“六稳”、落实“六保”的总要求,围绕目标任务,迎难而上,主动作为,经济发展保持了高开稳走、质效提升、动力增强的良好态势。

■ 补链延链强链 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

走进位于高新区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的贵州航飞精密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操控各种高精尖车床设备。

贵州航飞是一家以军用高端标准件、结构件、航空发动机零组件产品为主营业务,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为国内航空、航天、电子、兵器、船舶等领域提供专业产品配套,业务范围涉及国内主要航空生产基地。公司先后取得多项国家权威资质认证,获国家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近50项,与国内多家技术雄厚的科研院所及知名航空企业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产业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近年来,高新区着力构筑以中高端制造、中高端服务业为重点的“4+5+N”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先进装备制造业、中高端消费品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数字产业四大新产业集群;聚焦以电动汽车动力为重点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以航空发动机和精密微特电机为重点的航空航天机电产业链,以智能终端电子和智能家居为重点的智能产品产业链,以IC设计、封装、测试为重点的集成电路产业链,以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产业链五大核心产业链,带动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动力电池、智能终端电子、智能家居、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显示触屏、传感器等“N”类产品制造,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目前,高新区已聚集黎阳航空、航宇科技、航发精密、林泉电机等多家航空航天领域的先进制造业企业,贵州航飞的成功落地更是高新区持续补链延链强链,向着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发展的努力成果。

“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贵州航飞布局高新区有利于公司持续扩大市场、提升创新力,还有利于留住更多高素质人才。”贵州航飞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利说。

据统计,中航发黎阳、林泉电机、航宇科技等19家先进装备制造企业,201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0.51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产值的42.3%。今年1——6月全区先进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同比增长17.2%。

■ “硬科技”做支撑 转型升级效果明显

贵阳顺络迅达电子有限公司是国家电子元器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其拳头产品就是高频绕线片式电感已成为华为、中兴、TCL等世界500强企业的供应商,在国内电感行业首屈一指,在全球片式绕线电感排名中也位居第二。可以说,顺络迅达的产品在同类企业中已是佼佼者。

“我们之所以能成为同类企业中的佼佼者,是因为公司走上了智能制造的道路。”贵阳顺络迅达公司总经理戴正立说,从2018年开始,顺络迅达作为贵阳“千企改造”项目,分三期逐步搭建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生产管理执行系统和生产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数字化工厂综合一体化平台等。

目前,一期和二期已经完成,近600台生产机器已实现自动化生产和产品数据收集。三期工程正在建设中,计划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建成全方位智能生产基地。

“原来一个工人只能控制4台机器,智能化改造后,一个工人能控制20台机器,企业扩能70%、提速85%、降本40%、增效60%。”戴正立告诉记者,由于采用智能化生产线,预计全年产能将提高到50亿只,产量同比翻5倍。

自2017年底起,贵阳高新区启动大数据与工业融合工作,以产业数字化为主导思想,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主导产业两化融合、工业制造水平整体运用提升、全面深化工业大数据协同应用、大力推进个性化定制和服务型制造、着力构建智能制造生态环境“五大专项行动”,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与工业深度融合,推动贵阳高新区制造业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使规模工业企业实现质与量的同步提升。

“自实施千企改造以来,高新区先后培育了航宇科技航空锻造智慧工厂、林泉电机精密微特电机两栖空间、雅光电子汽车高效智能整流模组自动化生产线等24个智能制造典型试点示范项目。”贵阳高新区产业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说。

截至2019年底,贵阳高新区6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24家完成或正在实施智能制造改造提升,另有15家企业已实施千企改造(非大数据运用方面);3个项目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13个项目纳入全省工业企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性项目,占全省入选项目(43个项目)的28%;2017年和2018年两次全省项目观摩会中,5个“万企融合”智能制造项目纳入观摩。

■ 优化营商环境 力推经济强势复苏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贵阳高新区持续推出强力帮扶措施、务实工作方案,打通了疫情防控“堵点”,补上了复工复产“断点”,攻克了满产达产“难点”,为企业满产达产按下“快进键”提供有力支撑,助力企业在危机中“逆势”上扬。

今年,贵州航宇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订单并没有因为疫情的影响而减少,反而出现了增长,“我们能实现正增长,得益于高新区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贵州航宇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刘朝辉说,了解到公司流动资金出现问题后,高新区相关部门立即深入企业调研,帮助航宇科技拿到了1300万元的融资贷款,解了燃眉之急。

同样,针对类似于航宇科技这样的情况,贵阳高新区召开政企银交流会,多方协调,为23家有融资需求的规模工业企业牵线搭桥,为15家企业提供14510万元授信以及19家企业发放贷款8564.4万元,解决融资难题。

“高新区服务有力度、速度、温度,让我们有信心完成既定的全年目标,也有信心保证稳步增长和提升。”贵阳时代沃顿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方勇说,在高新区相关部门帮助下,时代沃顿通过优化排产、调整产品结构、创新市场渠道等措施,顺利实现了达产满产。截至目前,时代沃顿商用、家用反透膜出口超100万只,同比增长3%,新增国内订单产值7000万元,预计新增经济产值可达1.4亿元。

今年以来,贵阳高新区一切从实际需求出发,从鼓励、补贴、保障三个方面制定暖企“15条”,对规上企业、中小型企业在产量、人工的增加方面给予奖励,在防疫物资筹备上给予保障,在融资上给予帮扶,让企业把更多精力放在生产发展上。

同时,采取“154‘1+1’”(1张图、5类职能部门、4个工作载体、1企1包保)工作机制,对企业进行精准包保服务,专班负责、专人紧盯,实行“一企一策”,指导用好各级暖企政策,全力帮助企业降本减负,实现达产增产。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易颖

(《经济指标稳中有升 高质量发展后劲足》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