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内循环”成了热词,何谓经济内循环?简单点说:外循环是出口经济,内循环则是自产自销。从内外循环并重向以“内循环”为主、外循环为辅,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转变,这是外部环境迫使我们做出的转变,其影响也是深远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循环经济时代,将有以下变化:

1、人口争夺战

内循环的核心是内需市场,而内需的本质是人口。各大城市可能会爆发人口争夺战,而不是过去那样仅仅争夺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

2、城市格局巨变

高度依赖出口经济的东部城市会迎来一段经济结构调整期,而人口大市则会顺势崛起。

3、大消费时代

内循环的核心就是消费,未来中国经济将以消费为核心,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将出台。

基于这些变化,我认为以下几座城市未来将具备爆发式增长潜力:

1、保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常住人口940万(不含雄安),城镇化率54.69%。雄安的出现让京津冀核心区从京津唐转为京津雄,雄安的建设现在正热火朝天的进行,1000多架塔吊树在一起的景象绝对震撼!雄安的定位很明确,就是科技和创新,与科技创新配套的制造无疑是保定的机会,所以保定现在要密切关注雄安的产业布局,亦步亦趋,把握住机会!

2、临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临沂常住人口1062万,是少数能保持户籍人口、常住人口都过千万的普通地级市。临沂的人口黏性来自于高度商业化的城市产业结构。临沂是一座以“商”为核心以“物流”为命脉的城市,消费就是临沂城市的精神内核。内循环经济如同是为临沂量身定制的经济模式,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临沂的人口优势必将转化为经济动力。

3、徐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州每年登记结婚8.24万对,几乎是苏州4.6万对的两倍!2019年徐州常住人口882.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36万人,是淮海地区人口增长最快的城市。作为淮海地区的中心城市,徐州是本地区绝对的交通、商业、教育、医疗、科技、文化中心,随着徐州领先地位的扩大,周边接受淮海概念的人越来越多,这对徐州内循环经济的发展非常有利。未来徐州要继续加大与周边城市的互联互通,尤其是尽快开通菏泽、济宁、临沂、宿迁、淮北的城际铁路,推动地区经济融合。

4、赣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赣州常住人口870万,是江西第一人口大市,比省会南昌还多300万!赣州是目前江西发展势头最好的城市,地理位置优越,同时临近珠三角和海峡西岸两大城市群,交通便利,劳动力成本低,赣州正成为华南地区重要的新兴工业城市和最佳投资目的地之一,近年陆续有10亿元以上特大项目落户赣州,助力赣州工业飞速崛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上表可以看到,赣州工业已经从建材、冶金为主迅速向电子、集成电路、通信等高新产业升级,高科技产品呈现爆发式增长,如电路板、锂电池、手机、音响、路由器、钢化玻璃都实现了40%左右的高速增长。

5、邯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邯郸常住人口955万,是冀南中心城市,也是晋冀鲁豫交汇地带最大城市,但对周边城市的号召力还显不足。邯郸目前最需要做的是做大中心城区,树立晋冀鲁豫经济圈中心城市的影响力。邯郸最大的问题是周边城市密度太高,在80公里范围内分布着20多个大大小小的城市,严重分流了邯郸的人口和资源。而邯郸自身更是有6区12县市,共18个县区级行政单位,这在普通地级市中绝无仅有!这么多的行政区划,浪费多少资源和财政?个人感觉至少裁撤一半才行!以邯郸的条件,本应达到徐州的水平。

6、南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阳是河南第一人口大市,户籍人口1200万,常住人口1003万,市区比较大,是河南仅次于郑州、洛阳的第三大城市。南阳的短板也非常明显:首先是工业一般,2019年工业增加值仅1267亿,在三线城市中并不冒尖;其次是城镇化水平低,城镇化率只有47.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十几个点!所以,南阳当务之急是强大工业和推进城市化进程。

7、阜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阜阳户籍人口1077万,常住人口825万,近年来随着阜阳经济的快速发展,阜阳外流人口正加速回流,仅去年一年阜阳新增人口就达到了5.2万,常住人口增速堪比省会城市!我看好阜阳的未来基于两点:1、庞大的人口,在内循环时代将发挥作用;2、阜阳是长三角制造业转移的最佳去处。长三角制造业如果转移,周边可选择的地方不多,浙江中南部,山多人少,不适宜发展工业,苏中劳动力成本不低,皖南人口稀少,所以阜阳是最佳选择。建议阜阳积极改善营商环境,吸引长三角制造业落户。

8、衡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衡阳常住人口730万,市区人口近200万,是湖南第二大城市。衡阳的优势除了人口外还有交通,南接两广、东联闽赣、西通黔贵川渝、北连荆楚,实实在在的九省通衢。这样优越的条件,衡阳经济并没有因此插上翅膀飞起来,2019年GDP全省第四,人均GDP第七,着实令人失望。衡阳最现实的问题是向南还是向北,向北靠拢长沙,还是向南寻求珠三角合作?个人感觉还是向南更靠谱!

城市、经济、科技、地理、人文,欢迎关注猴军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