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惹争议:看不懂?那是你太久没读书了

浙江省作为教育大省,历年高考都逃不了上热搜的命运,而今年,浙江省再次以一篇浙江高考满分作文以其特立独行的风格和晦涩难懂的语言冲上了热搜。

这篇题为《生活在树上》的高考作文,不仅引用了众多的名人语录,其中还有不少如“祓魅”等生僻词汇,乍一看,改卷老师都无从下手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生活在树上》究竟是怎样的一篇神奇作文,会引发如此争议,带动全民讨论热潮,甚至人大教授等重量级专家也对这篇文章进行了点评。

首先,我们来看看今年浙江高考语文的作文题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这次的作文题目延续浙江高考作文的特性,以一个话题为中心,进行讨论。显然这很符合浙江省作文命题的风格。

我们再看一看这位考生写的作文,作文题目为《生活在树上》,作文开篇就引用了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名言,整个开头就给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在文中,还引用了麦金泰尔等哲学名人的语录,此外,祓魅,婞直等生僻词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分析完这篇文章,会发现其实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无非是作为青年,虽有足够的热情与精力,但也要对生活,对社会有充分的认知,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切莫只求空想而不脚踏实地。

但是,这样浅显易懂的道理到了这位考生笔下似乎变成了古罗马时期的一些非常拗口的哲理。诸如“蓝图上的落差终归只是理念上的区别,在实践场域的分野也未必清晰”,真的是活生生的把哲理又覆盖在一层哲理里面,变得更加的深奥玄虚。

总的来说,这位考生如此特立独行,不按套路出牌的作文真的是给了批卷老师一个下马威。第一位老师打分39分,另两位老师打出了55的好分,最终,就有了后来的“受争议的满分作文”。

对此,不少网友是嗤之以鼻的,认为这只是高考作文投机成功了而已。甚至有人讽刺道:“炫技的一种,也是才能的表现”。空有文字功底而没有情感的表达终究无法打动大多数人。

说到炫技,不禁想到有同样遭遇的《歌手.当打之年》中的一位实力唱将——黄霄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霄云作为在211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就读的一位实力派歌手,在《歌手》的舞台上可谓是一波三折。在奇袭毛不易成功后,获得了大量的关注,也为节目带来了不少热度,毕竟一位仅20出头的新人竟然打败了当红歌手毛不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黄霄云所获得的负面评价远远大于了她所获得的认可。网友们评价她唱歌空有技巧全无感情,根本就是违背了音乐传播的意义。

什么时候开始,炫技成为贬义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样,这篇文章也被不少网友评价道:“新八股文”。有网友表示:文章立意是好的,但引用过多,虽然可以看出这位考生平时确实是饱读诗书。但缺乏自己的思考和洞见,可以说只是某种哲学观点的搬运工。

更有网友认为用复杂语言表述一般问题的现象反映了学术圈内长期以来的的故弄玄虚,这违背了以简洁透彻为美的语言美学原则,既损害了语言,也损害了思辨。就好比生活中我们说食盐,却故意把它说成氯化钠的道理一样,不仅不易于理解,还显得做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文字的意义是记录思想,文字的价值是传递思想,优秀的思想需要一个简明易懂的传播方式,这位考生专挑难字,生僻字,专用晦涩的语言,目的不是价值观念的输出,而是是单纯的为了炫技而炫技。

那么,这篇文章又是凭什么能成为满分作文呢?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杨庆祥表示:这类的作文在高考作文中比较少见,因为它的特殊性,引起争议也是意料之中。同时,杨教授还表示:写作文不应该千篇一律,个性化作文应受鼓励。这样的举动值得鼓励,但并不是鼓励大家写这样的作文。

说起个性化作文,高考中的这样的例子也不是第一次了。高考作文奇葩案例屡见不鲜,其中,不乏有许多大佬。

在2009年时,有位叫黄蛉的考生作文只得了8分,因为他的字迹没人看得懂,但最后他却被四川大学这一211大学破格录取,原因是他的高考作文全篇是用甲骨文写的,由此引发了很大的热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7年,江苏同样出现了一位个性化考生。“呱呱小儿,但饮牛湩,至于弱冠,不明犍状”。在以“绿色生活”为主题的作文中,这位考生就以通篇骈体古文的方式的方式完成了写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阅卷老师古文专家吴新江在评价这名学生时,自觉惭愧:“不仅普通阅卷老师不认识、看不懂,就连我这个教古典文献的老师,也不全懂,有些见过但没用过,还有四五十个古字根本不认识。回去后我查阅资料,做了注释,光注释就写了满满4页。”

由此看来,《生活在树上》这一文章的作者也不是高考中第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了。相比之下,这位浙江考生既没有用甲骨文也没有用文言文,而这篇文章让人觉得晦涩难懂的原因一方面是其中有许多生僻词汇,另一方面则是它的理解需要读者充足的文学功底。

《生活在树上》作为一篇高考作文,它的目的不是给大众欣赏,注定是为了高考服务的,它的语言文字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并最终拿下满分,从考试技巧上,它是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那些在网上疯狂吐槽这篇文章无厘头,看不懂的网友也是悲哀的。且不说他们是否认真阅读揣摩过这篇文章,单是文章中所涉及的麦金泰尔等哲学界,以及《树上的男爵》等相关文献,我们平时是否有过耳闻,是否仔细阅读过。

随着某音、某手等视频软件的兴起,人们宁愿花好几个小时刷视频,也不愿去阅读更有趣的书籍。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早已习惯了一目十行,文书典籍逐渐被遗忘。

在我们自己知识储备量不够的情况下,我们看不懂“孜孜矻矻”看不懂“振翮”,于是便认为这篇文章晦涩难懂,觉得这位考生就是在炫技。在审视别人前,请先检讨一下自己,凭什么一个高中生能在考场一气呵成这篇文章,而自己却看不懂也不想懂。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丰富的语言文字需要我们去探索,去学习。这位考生的个性化作文是否值得满分有待商榷,但在说别人炫技之前,还要反思一下自己是否有足够的阅读量和文学素养,有底气地评价他人的作品。

所以,这个时代最缺的是阅读,而不是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