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给顾客采耳时,只见周海英轻车熟路,首先将十几种工具二次消毒,一片宁静中,周海英拿起云刀、耳勺等工具,开始了一段“耳朵之旅”。不一会,周海英拿起一个音叉,先敲一下,顺势靠在另一只手里的孔雀羽毛棒上,轻轻地扫在耳朵周围,轻微震动的感觉让人特别舒服。这样就完成了一次采耳,顾客满意的表情是对周海英最大的肯定。

生活中,周海英还是个热心肠的人。她曾经在云南旅行时,买了几百元吃的送给当地的孩子,她也曾在上海的街头,帮助过行动不便的老人……

“人一定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有一次,在和隔壁店的老板娘聊天的时候,知道她经常参与公益活动,我当时就问能不能加入?”周海英说,7月份,她正式加入了宿迁绿叶爱心志愿者协会,成为了一名志愿者。每周日上午8点到10点,她和妹妹都会在九鼎公园内,为市民免费采耳。“我们宿迁是全国文明城市,每个人都为守护文明作贡献,我们也希望尽一份力。”周海英说,“别人需要是一种很幸福的感觉。在公园里义务采耳1个多月,我们每次去,都能碰到熟人,有的是来采耳的、有的是找我们聊天的,置身美丽的公园里,很温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采耳最后一步,音叉震动羽毛扫耳朵

”目前,她们的采耳店,回头客越来越多。采耳很舒服,但周海英也提醒顾客采耳周期在一个月最好,耳朵是一个很敏感的部位,如果频繁采耳可不是一件好事儿。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现在,每天来店里的顾客有二三十人,每个月的营业额能有三万元左右。“可是,在我的心里,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未来,我想把我们的采耳店做成连锁店,带着对采耳感兴趣的人,从事这个‘小舒服’事业,让更多的人了解采耳的历史与文化。”周海英说。

在宿迁,又有多少人,像周海英一样怀揣梦想,在这片土地上,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期待,他们的梦想都能开花。因为每一个为生活拼搏的人,都值得拥有响亮的掌声。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宿迁网讯(记者 杨芹 见习记者 陈瑾)“亲历者身心舒坦、耳聪目慧,尘世凡事,恍若空灵,一勺一刷一铲收放自如,一推一捏一掸轻缓有道,真乃小舒服也。”这段文字来自于明代《精选雅笑》,说的正是采耳,古人称之为“小舒服”。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给别人掏耳朵大多是理发匠干的活儿。可对于周海英来说,耳朵2—3厘米左右的地方,却是她梦想开始的地方。

8月4日上午10点,记者来到位于宿迁义乌国际商贸城附近的这家采耳店看到,周海英正在店里清洗、消毒采耳工具,迎接新一天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采耳工具

“我们一般是午饭前后开始忙,晚上关门比较晚,大家更喜欢晚饭后来掏耳朵。很多人,掏着掏着就睡着了。他们说,采耳是一种享受。”周海英说,她是沭阳人,去年10月份,和妹妹一起在这里开了这家采耳店。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从事采耳工作的人年龄比较大。眼前的周海英,刚刚30岁出头,妹妹比她小1岁。这对年轻的姐妹俩,为何会从事这份职业?这句话,周海英听到过无数次,几乎每一位顾客都会问起。

“小时候,家里兄弟姐妹比较多,父母很辛苦,养大我们很不容易。”周海英说,中专毕业后,她就去了常州,在一家太阳能公司上班。婚后,她又到了上海,在一家证券公司工作。从普通员工到业务主管,周海英在上海找到了内心期盼已久的成就感。

“孩子出生后不久,我又到上海工作。但是,有了孩子以后,心里的牵挂不一样了。后来,我放弃了上海的这份稳定工作,回到宿迁。”周海英说。

然而,周海英认为,辞去工作不是为了不工作,而是要找一个更适合自己的方向。“妹妹曾经在一家采耳店工作,我们忽然萌发了自己开店的想法。”周海英说,说干就干,姐妹俩为了同一个目标开始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采耳中

为了更好地掌握采耳技术,周海英到苏州一家机构学习取经。“去年10月份,在走访了宿迁市场后,我们最终将店址选择在这里,因为这里人气很旺。”周海英说,店开业时,自己刚好三十岁,她觉得自己终于实现了“三十而立”的“小目标”。

“耳朵不采,耳屎就会堆在耳朵里,耳屎是人体排出的垃圾,如果不及时清理,很容易滋生细菌,引起中耳炎。”周海英熟谙地说起采耳的重要性。

上午11点30分,周海英迎来了当天的第一位顾客。周海英拉着放满采耳工具的小车子,来到顾客面前。耳起、耳扒、鹅毛棒、镊子、音叉等大大小小十几种工具。外行人一看就“傻眼”,各种鸡毛棒、鹅毛棒更让人眼花缭乱,分不清其中作用。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