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8月5日电(记者庄红韬)近日,由全国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 MBA 商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教学研讨会,以及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和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指导,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专业委员会和北京融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院联合主办第二届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学术研讨会,两会合并主题,已于8月1日在京线上举行。

本期研讨会讨论的主题,涵盖责任在线—数智时代的道德推理和可持续发展、数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价值与新社会问题、教学内容变化:规范与特色、数智企业的数智伦理与社会责任治理、教学形式创新、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与实践的数智化创新、数字化背景下教学技术变革、负责任的教学与负责任的研究—期刊与学者对话的视角八大主题。

开幕式上,主办方的四家学术机构负责人分别致辞。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马化祥提出,多年来光华管理学院以“责任与社会价值中心”为抓手,整合学院内外教学、研究和实践的资源,推动学院在社会责任研究和学生价值观培养方面的进步。光华的教授团队在企业伦理、职业道德、社会责任价值观、普惠金融、环境经济学与政策、健康经济学与政策、可持续性创新等方面进行着深入的研究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不仅为提升教学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还经进一步积累和深化,深刻影响企业实践和公共政策。

他指出,商业的本质并不仅仅是创造财富,更包括为社会、为组织和为诸多利益相关方创造共享的价值。未来的商界领袖不仅应该具备宽幅的知识基础,在技术变革面前洞察行业发展的未来方向,更重要的是,这些型塑未来组织和社会形态的变革者,能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正确的价值观,敏锐地捕捉到外界变化对社会各方的影响,通过对商业模式的创新对组织的变革,将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均等地分配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黄速建指出,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可回避的时代主题,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愈加彰显这一主题的巨大价值。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只有真诚回报社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家,才能真正得到社会认可,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家”。

作为深刻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数智技术和数智经济,其快速发展正在推动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向数智文明迈进。在数智化时代,数智技术的广泛渗透和深度应用,一方面为解决全球性重大社会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挑战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为企业参与解决社会问题、开展社会责任管理与实践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手段,另一方面也引致了数字鸿沟扩大、算法焦虑、人工智能伦理争议、信息隐私保护难度增大、平台垄断等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对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形成新的挑战。因此,研究和探讨数智化时代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和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智库高级专家、北京融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院院长王晓光博士指出,今年初以来,新冠疫情的蔓延给全球的经济社会生活造成了重大影响,也将改变世界的发展格局,深刻地影响国家之间、企业之间的关系。大量中国企业无论在疫情爆发初期的应急医疗物资生产提供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还是在后期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向世界各国提供抗疫物资等过程中,都体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但各国为抗击疫情蔓延采取的社交隔离、交通阻断等措施,也对全球众多行业、企业的运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与挑战,并且将对全球的产业分工与企业合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这一变化下,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也必然有着新的内涵与作用。

王晓光表示,在当前全球日益复杂多变的政治、经济、社会与产业发展形势下,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主题既是从政府到社会公众的普遍期望,也对企业竞争力提升、持续创新成长有着更为重大的影响,这就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合理界定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联系。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可持续成长、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三者有着明确的边界与密切的联系,研究者需要首先明确站在企业自身的角度与站在社会发展的角度,对于企业而言其遵循的逻辑是不同的,这些不同常常被忽视并导致企业内外对同一个议题的理解产生很大的差别,造成隔阂、误解乃至冲突。

二是研究企业成长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时需要建立在企业与产业、企业与社会、产业与社会三方的整体关系框架之中。脱离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与社会环境,企业成长就无从谈起。而在互联网时代借助网络无处不在的力量,企业的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产业格局与社会行为,如智能手机的普及就带来了社会行为习惯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又对智能手机乃至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建立三者之间动态关系的系统分析框架,准确把握企业与产业、社会之间的关系,是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

三是注重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及其利益相关方影响或关系的动态均衡分析。在实践中,企业的负责任行为在不同场景下有着很大的差别,对利益相关方的影响也因人而异,常常是同一个做法带来不同的结果。任何标准、指南都无法给予企业履责与否的准确具体的界定。因此,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与利益相关方的关系能否达成动态均衡,就成为判断企业的行为是否负责任的重要标尺。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提出理论分析说,就发展有责任感的数字经济和可持续性智能经济谈以下两点认识:从宏观层面看,充分认识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的基础性、渗透性、外溢性和正外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增进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的积极价值创造功能。从经济视角来看,数字经济智能经济从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两个方面对各国经济发展形成引动作用,对于中国经济尤为如此。无论是作为新基建中的数字基建加速推进,还是新冠肺炎疫情下不断涌现的新业态新模式,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的蓬勃发展正在催生中国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和新动能,对于完成“六稳”“六保”任务、有效应对疫情下全球经济持续衰退、推动中国经济保持深“V”型恢复形成战略支撑。

黄群慧分析,从社会视角来看,数字化智能化正在推动“数字社会”和“数字文明”形成,数字技术智能技术在社会领域的广泛应用释放出出显著的社会价值效应和社会福利增进效应。这种效应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生活场景和生活方式的数字化智能化,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更加丰富、更加舒适,增强了人们的幸福感和效用感。第二,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发展对于稳定和扩大社会就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第三,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5G等革新性技术的应用,引发了社会治理模式、重大社会问题解决方式、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范式的变革。

清醒认识数字技术智能技术应用可能引致的新社会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甚至规避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发展中的道德伦理风险和社会责任缺失风险。

他提三个层面的建议:第一,在技术层面,应推动由“技术中立”向“科技向善”转变。“技术中立”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话题,在“应然”和“实然”层面已经被争论多年,但无论是从世界各国的演变趋势,还是现代技术与价值载荷的边界日益模糊,都表明“技术中立”向“科技向善”转变正在成为必然。“科技向善”要求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应当满足社会伦理要求,符合阿西莫夫提出的机器人第零定律,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可持续发展。

第二,在企业层面,应推动由“利益至上”向“商业向善”转变。企业是技术商业化的主体,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发展中的诸多问题都是企业受到过度商业利益驱动造成的,长期以来的“利益至上”和股东利润最大化思想导致许多数智企业漠视商业伦理而出现社会责任缺失。这意味着由“利益至上”转向“商业向善”对于数智企业的商业伦理回归和社会责任治理至为关键。

第三,在社会层面,应推动由“物质主义”向“社会向善”转变。一方面,技术和企业都嵌入于一定的社会构造中,主流的社会思潮对技术创新和应用方向、企业价值观与经营行为具有深刻影响;另一方面,商业生态系统思维和实践在数字经济智能经济中更加凸现,与之相关联的生态位成员和更广泛的社会主体,其负责任的意识和行为如责任消费、责任投资、责任采购、责任生活,对于打造负责任的商业生态系统以及更大范围的负责任的社会生态系统都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