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经国务院同意,交通运输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人民银行、质检总局、国家旅游局10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可见关于共享单车,国家早在三年前就出台了相关政策。即便不看内容,光从名字上,我们就看出了国家对于共享单车发展的态度是“鼓励”,在操作层面要“规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任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曾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过“由于共享单车对解决人民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特别见效,所以它一出现就受到人民群众热烈欢迎,很多人都尝试这种新的方式。我想应该是积极鼓励和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指导意见》提出,城市人民政府是共享单车管理的责任主体,要完善自行车交通网络,合理布局慢行交通网络和自行车停车设施,积极推进自行车道建设,优化自行车交通组织等。要推进自行车停车点位设置和建设。制定适应本地特点的自行车停放区设置技术导则。

从宏观角度,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政府对于城市发展共享单车的态度是积极肯定的,而且关于规范共享单车管理与停放,则是要“因地制宜”。

我们再把目光转回到现实生活中,以北京为例。随着国家政策的出台,北京市交通委发了:关于印发《北京市鼓励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在北京市的《指导意见》里面,更加细致地规定了包括市级部门、区级政府、企业、承租人各方的职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属地监管”的原则,区级政府负责对企业和停放秩序等的监督管理工作。编制辖区共享自行车发展和停放规划,明确非机动车停放区域,对不适宜停放的区域和路段制定负面清单,根据各区容纳量进行区域数量调控,结合企业车辆管理和停放秩序情况动态调控其投放数量和节奏;推进辖区交通枢纽、公交场站、轨道交通车站、大型商业区、办公区、医院、旅游景区、居住区、企事业单位等公共场所停放区设置和设施建设,采集、更新、维护停放区坐标信息并报送市级监管与服务信息化平台;开展日常监管、信誉考核、应急处置和投诉受理等工作。

北京的指导意见中还专门有一条是说优化设置停放区域,“各区主管部门根据非机动车停放管理规划和自行车停放区设置技术导则,落实自行车停放区设置;在交通枢纽、公交场站、轨道交通车站、大型商业区、办公区、医院、旅游景区、居住区、企事业单位等公共场所,视情优化停放区设置;新建公交场站、轨道交通车站、商业区、居住区等应规划预留较为充足的自行车停放区;各类自行车停放区共享使用,既有收费停放区有关费用由企业协商解决。”

就我个人观察,现在在北京市的市区、亦庄经济开发区街道上,已经可以看见一些专门标有“共享单车”停放的区域。在很多人的共同努力下,堆积如山的共享单车侵占自行车道、人行道、绿地的现象正在减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今天想要探讨的核心是民众欢迎、政府鼓励、企业看重的共享单车是否可以进入居民小区。我相信很多人在一些居民小区的大门处会看到一块牌子“共享单车禁止入内”。这一规定真的适合所有小区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些小区实行人车分流,机动车及包括电动车和自行车在内的非机动车都不可以在小区的地面上行驶。小区的业主认同这样的管理方式,觉得出行既安全,同时又有利于小区的环境治理。这样的小区禁止共享单车驶入,无可厚非。

还有一些小区,机动车是可以自由驶入的,居民骑行自家的自行车也是可以自由驶入的,唯独共享单车不能进。物业公司跟社区给出的理由是共享单车会对居民造成危害,看似冠冕堂皇,实则驴唇不对马嘴。试问把小区里停的满满当当的机动车,飞驰电掣的快递和外卖电动车,这些对居民可能造成的危害,哪个不比共享单车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不难揣度,禁止共享单车入内的小区,其物业公司大概率都是因为担心驶入的共享单车乱停乱放,无人管理,甚至无人骑出去,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大麻烦。而社区的工作人员也并没有切实深入到社区中,了解居民的需求,发现问题的所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拍着脑门与物业公司站到了一起,简单又省事,是典型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还是拿我们小区为例,有27栋楼,共计1786户,是一个还比较大的社区。

由于小区保安禁止共享单车入内,所以居民们从各处骑回的共享单车堆放在小区门口。之所以用“堆”,是因为小区门口就是一条东西向的马路,而并没有专供共享单车停放的区域。一到了晚上下班时间,门口的单车越来越多,占满了自行车道不说,已经向机动车道蔓延。妨碍正常的交通通行不说,也给出出进进的小区居民带了很多不便。但这些,不管是物业公司的工作人员,还是社区的工作人员,完全视而不见。在他们的心里,只要是在小区的外面,就跟我无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骑共享单车的居民则是一肚子苦水,举个简单的例子,发展共享单车有一部分的原因就是为了解决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但如果你住在小区的最南边,你从家走到小区门口需要六百多米,而从小区门口再到地铁站是八九百米,也就是说将近一半的路程,你还是需要步行才能到达。此外,下班回来的居民往往会从超市采购一些东西,大包小包的,如果能骑车,会轻松不少,但偏偏会被保安拦下。至于拿不拿的动,那是你自己的事,谁让你没有私家车呢?否则你也可以轻松开到楼下了。

再说回到物业公司的顾虑,那就是小区里会出现随处可见堆积如山的共享单车,落满灰尘、破破烂烂。而事实果真如此么?小区每栋楼前都会有个自行车棚,里面堆的不是共享单车,而是居民们不再经常使用的自行车。不经常使用也是有原因的,骑出去在地铁站一放一天,容易丢,车子坏了没地方修。所以更多的人选择骑共享单车,方便省心。

退一万步讲,如果更多的共享单车骑进小区,社区工作人员为何不能发挥自己桥梁的作用,让物业公司与共享单车企业的运营建立联动。把自行车车棚腾出一块区域,摆放共享单车。共享单车的运营人员,定时前来维护,如果发现有无法骑行的单车,集中运走。而且早高峰时段,还可以实时将单车送到这些区域,晚高峰时段,反向运至地铁站,而不至于让很多交了月卡、季卡、年卡的骑行用户天天无车可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办法总比困难多,但这需要区级政府、社区基层工作人员,物业公司工作人员、共享单车企业运营人员、骑行用户,几方共同努力。一刀切、不作为、推到门外便觉得与己无关的思想要彻底抛弃。大到一个城市的发展,小到一个社区的改变,说到底,都是为了人民群众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至于共享单车到底能不能进入小区,仁仁智智。但本着实事求是,将居民需求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恐是上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