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娘在直播现场演示广绣技法的彝绣制作。 吉克石良屏气凝神,在直播间115万网友注视下,熟稔地将发丝般的绣线穿过绣针。“花随玉指添春色,鸟逐金针长羽毛”,绣布上,色彩绚丽的彝家飞鸟线条流畅,细节鲜活。网友直呼惊艳,众人纷纷解囊,为精美的彝绣拼单。

这一幕发生在7月16日拼多多消费扶贫大联播现场。当天,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政府、广东省佛山市政府与上海新电商平台拼多多联合启动消费扶贫周活动。凉山州领导携手扶贫干部和彝族脱贫致富青年代表,一起走进拼多多直播间,共同助力消费扶贫。绣娘吉克石良就是“主播”之一。

凉山地处四川西南,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通过新电商平台打通“三区三州”扶贫产品线上销路,也是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新尝试。

一根绣线,一根网线,连起了凉山彝族绣娘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彝族刺绣图案丰富,色彩艳丽,独具艺术和民族特色。彝族创世史诗《勒俄特依》在“支格阿龙”一章中记载,莆莫列依开创纺织技术。传说的发生地,就在如今的凉山州美姑县。凉山境内,最优秀的绣娘都来自美姑。当地人有个说法,“美姑,美姑,美丽的美,姑娘的姑”。

在扶贫车间,彝绣这一传统技能与脱贫致富关联在了一起。吉克石良是美姑县彝族刺绣扶贫车间的带头人。首批23名绣娘,大多为贫困户。这个扶贫车间,设在美姑县牛牛坝乡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绣娘们将广绣技法与彝绣花样、审美相结合,制作出精美的手机套、手绢、服装等工艺品和消费品,之后在市场上销售。

在扶贫车间,绣娘们常常带着孩子一起上工,背上背着一个,脚边爬着一个,还有东摸摸西摸摸什么都好奇的一个。前来考察的客商戏称:“这可能是小朋友最多的纺织车间。”

“在扶贫车间工作,每月至少1000元,多则可有3000元的收入。”吉克石良说。这一数字差不多是过往很多彝族贫困户一年的收入,现在搬到安置点的绣娘们,在家门口上班就能脱贫。

吉克石良每天6点起床,忙到晚上10点,除了工作,还要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照顾两位老人和三个小孩。她的生活是很多安置点彝族女性的缩影。新一代的年轻彝族家庭,常见的分工是男人外出打工,女人照顾家庭。“以前住在山上,水电都不方便,男人出去打工,妇女天天背着孩子在地里干活儿。掰玉米、挖土豆,农活永远忙不完的。”

女人们通过刺绣在家门口就业,自己挣到了工资,眼里逐渐有了自信的光。“没读过书很自卑,现在学会这些技能,挣到了钱,感觉自己也是一个有用的人”,“自己能赚钱,在家里说话的底气就要足一点”,绣娘们说。

这次大联播,让彝绣多了不少粉丝,也让吉克石良们感受到了电商的力量。下一步她们计划开设自己的拼多多店铺,把彝绣带给更多消费者,带动更多彝族绣娘,用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