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消费呈现新走势:卫生、防疫、品质饮食、运动健身和居家产品成为重点消费领域;疫情后有67%的人会习惯线上购物;男性比女性消费更乐观;青年消费欲望变化比较大,中年保身体,老年愿花钱享受生活……

当下,为应对疫情造成的经济下行风险,世界各国陆续推出经济救助政策,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推行无底线量化宽松、增加流动性;二是对个人或家庭提供经济救助;三是对企业进行专项注资扶持。

在中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罕见地没有提出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具体目标,政府重中之重在于保民生、保就业。

近3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发生了结构变化,2019年,消费作为经济增长“主引擎”的作用进一步巩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接近70%。这可以说是中国经济结构的良性变化。激发消费符合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国家战略目标,也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消费者的心态也有所变化。疫情前,中国经济总体平稳,消费趋势指数持续保持高位运行,其中就业预期对中国消费指数贡献最大。近年来,中国消费的坚挺主要依赖中等收入群体、下线城市及女性消费的崛起。而新技术(线上渠道等)、新产品(消费信贷服务等)、新商业模式(新零售、共享经济)的不断涌现,进一步刺激了中国消费市场的增长。

为了解中国消费趋势,交大安泰经管学院联合库润数据和协多咨询在今年4月上旬进行了全国性的大规模样本调查,合作发布了《中国疫情后期消费洞察研究》。消费能力方面,34%的受访者预期今年的收入会明显下滑,但是63%的受访者预期明年的收入会上升。2020年包括女性、80后等在内的中国消费主力军,消费心态出现了较大变化。

在消费意愿方面,36%的受访者预期今年的消费支出会下滑,但是42%的受访者预期明年的消费支出会上升。从品类来看,消费者将“节衣”,但不缩 “食、用、行”。消费升级依然是大家关心的重点。

消费出现七大新走势:

其一,卫生、防疫、品质饮食、运动健身和居家产品成为重点消费领域。其二,在线消费深入民生。疫情后有67%的人会习惯线上购物,同时,新兴在线内容迅速获得青睐,消费者纷纷加入“云生活”。其三,男性比女性消费更乐观。男性预期收入恢复与预期消费增长高于女性;从消费品类来看,男性更乐于买车,而女性更乐于买房。其四,青年消费欲望变化比较大,中年保身体,老年愿花钱享受生活。青年预期消费增长最低,46.7%的中年人愿意增加营养保健品支出,51.8%的老年人愿意花钱享受生活。其五,一线城市看未来,二线城市重生活,下线城市谋发展。一线城市的人愿意花更多的钱来培养子女;二线城市的人更愿意花钱提升生活品质;下线城市的人因为就业,对职业培训需求最大。其六,各群体消费观念都更加理性、保守,会更有计划,减少超前消费和冲动消费,甚至减少消费,增加储蓄。其七, “降息、补贴、增加就业机会”更能增强消费信心。降息排第一位是因为中国个人家庭资产中,住房资产占了一半以上,而房贷对消费者来说是很大开销,所以降息对增加消费信心帮助很大。

激发消费的源动力需要三方发力。

首先是政府端,“保”仍然是当前的主基调。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政府一方面要精准施策,确保疫情防控胜利成果。另一方面,也需要为中小企业 “搭台唱戏”,为企业减负,同时通过对不同的家庭和群体发放经济补助或消费券、房贷降息、适当降低个税等方式,释放消费需求,激发消费活力。

其次是企业端,企业需要敏锐洞察消费趋势。一是把握消费升级的机会,为消费者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优质产品;二是迎合消费渠道转型,打通线上线下的营销渠道;三是满足人们理性消费催生的对产品更高的期望值与价值感;四是积极探索商业模式转变,整个供应链正处于重新架构阶段,企业应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和技术发展重新架构新的商业模式。

最后是消费者端,消费者需要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要对中国经济和消费抱有信心,并且做好长期抗疫战斗的准备,进行更健康、合理的消费;同时注重强身健体、丰富生活、提升自我。

最后用一句话来总结:滚滚江水,来自于源头动力;经济维稳,依赖于消费重启!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AI&营销研究中心主任)

作者:吕巍
编辑:陈瑜
责任编辑:杨逸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