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经济外贸熄火、内需不振。(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日前召开的会议提到要经济要“打持久战”,要搞“国内大循环”。可以考虑到的是,外贸熄火、内需不振,大规模走基建投资拉动经济似乎已经成为一条不得不的路。

在经济学上,常把投资、消费、出口,看作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一个国家的经济如果想要正常有序积极地发展,那么这“三驾马车”就得齐头并进,少了一辆都不行。

不过,因为疫情和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中国的外贸企业生产减速,订单减少,出口乏力的情况已然显现,再加上疫情期间号召人们居家隔离,直到今天一些中高风险地区仍然在执行着14天的基础隔离,导致消费市场疲倦,即便疫情进入新常态,人们对隔离、测体温、戴口罩已经习以为常,但是人们也不愿意消费了,一是大量的人口失业收入减少,二是很多社会主流年龄层的80、90后们几乎没有存款,甚至因为房子、车子负债累累。

出口乏力,那么就出口转内销,消费不振,那么就派发消费券,或者想办法引导居民消费。之前安徽提出,各企事业单位结合自身情况,实行每周2.5天弹性作息制度。南京也提出培育新消费,打造夜间经济,试行每周2.5天休息制度。同样有这个想法的还有河北、浙江和江西,就是希望多给居民放半天假,希望可以拉动消费。

不过,出口转内销以后,将对产业造成负面影响,首当其冲就是原本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如果转换不及时,会有破产倒闭的风险;而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又会加大国内市场的竞争,对本来竞争力就不强的企业造成冲击,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导致一部分企业到不,一部分工人薪水减少甚至失业。

更重要的是,居民手里还有多少钱能为拉动内需做出贡献??经济增长多年来一直受到有效内需不足的制约,而疫情则加剧了这种境况。如果无法通过消费回弹刺激经济增长,唯有通过固定资产投资带动增速。

固定资产投资包括房地产投资、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三类。在房地产投资增速不足,制造业投资更可能拖累增长的情况下,只有通过基建投资带动经济快速增长。

这一点也可以从财政部的数据显示出来,8月4日,中国财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今年累计发行地方债37,586亿元,其中,新增债券28,290亿元,再融资债券9,296亿元。新增债券完成全年发行计划(47,300亿元)的59.8%,其中,一般债券发行5,629亿元,完成全年计划(9,800亿元)的57.4%;专项债券发行22,661亿元,完成全年计划(37,500亿元)的60.4%。

地方政府发行债券融资,投资“铁公基”(指铁路、公路和基建)拉动经济的方式在过去十几年来成为固定戏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