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子之手,与子“共荣”

——湘潭绿丰保鲜蔬菜配送有限公司的精准扶贫之路

湘潭在线8月5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谢雨芬)植根三农,服务三农。作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湘潭绿丰保鲜蔬菜配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丰公司”)负责人张艳辉有着不一样的扶贫观:“扶贫不是简单的收购农户一车菜,我们的理想是,牵着农民兄弟的手,一起奔向幸福生活。”

“心动”不如行动

今年3月第一天上班,绿丰公司配送部负责人张天香就接到公司负责人的紧急电话:“赶紧准备一下,一大批雪里蕻即将到货!”原来,受连日来阴雨天气影响,湘乡市金石镇文星村农户地里有近30吨雪里蕻未采摘,如果再耽误下去,村民几个月的心血就泡汤了。疫情尚未完全控制住,非常时期,绿丰公司表示,尽一切力量帮助村民销售这批雪里蕻。分拣、洗切、腌制、装袋,经过一套紧张而熟练的纯手工制作流程,很快,这批雪里蕻就陆续登上了湘潭市民的餐桌,农户的担忧迎刃而解。

今年疫情暴发后,绿丰公司作为湘潭最大的社区农产品直销连锁企业,勇担保供稳价的社会责任,全力调配蔬菜、米、油等必需品。公司第一时间回收直属基地内所有货品,与一批固定的长期供货商协调,到他们的储备仓库中提取货物。同时,联系周边供应能力稳定、社会信誉较高的农户作为紧急供货源头。据统计,疫情暴发以来,绿丰公司已累计收购滞销香芋、红菜薹、矮脚白、白萝卜等当地农产品200吨,组织调运销售蔬菜、水果、粮油等农产品1000余吨。

2018年开始,公司在鹤岭镇晶鑫村保护价收购指定农户加工农产品,年保底收购20吨各类土特产,并在绿丰农场社区店设专柜销售,现已带动该村15户贫困人员每户每年增收4000余元。

近两年,公司还积极参与永顺对口扶贫,与永顺县供销社共同销售当地莓茶、椪柑、猕猴桃等农产品。截至目前共计销售96吨,累计金额102万元。

“输血”不如“造血”

7月24日上午,艳阳高照,位于湘潭县梅林桥现代农业示范园的绿丰蔬菜基地内,彭志刚正忙着和村民搭建活动板房,过不了多久就进入玉米丰收期,到时需要请人做事,得趁着好天气抓紧把这间休息室搭好。

2017年,绿丰公司在湘潭县梅林桥打造了一个100亩的蔬菜示范基地,基地内不仅种植食用菌、玉米等各类蔬菜,还有苗木果树等等。偌大的地盘需要管理,请谁来打理呢?经过多方考察,当地村民彭志刚成为最佳人选。彭志刚脑瓜子灵活,干活麻利,前几年,他和妻子在家种过田,种过菜,也养过猪,但都没赚到什么钱。恰好绿丰蔬菜基地需要这么一个“领头羊”,彭志刚和绿丰一拍即合。

“做事很认真,吃得苦。”张艳辉这样评价。交给彭志刚后,基地被他打理得井井有条,张艳辉几乎不用怎么操心。在这里,彭志刚不仅在事业上得以大展拳脚,也获得了丰厚的物质报酬,去年,在红菜薹滞销的情况下,他还有六七万元的年收入,比种田、养猪收入高多了。

和彭志刚不同,雨湖区姜畲镇泉塘子村贫困户龙为选择的是另外一种方式。2019年,绿丰公司在泉塘子村打造了一个125亩的食用菌基地,龙为在基地承包了3个大棚,棚内食用菌的种植和日常照看归龙为管理,公司负责收购。龙为算了一笔账,按照一年产两季食用菌来算,3个大棚可以年产菌30吨,每年增收一万余元不成问题。闲时,他还可以打点零工,算下来,年收入至少4万元。

收购农产品固然重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才是脱贫增收的持续保障。张艳辉深知,在扶贫道路上,“输血”不如“造血”,目前,公司共有湘潭县梅林桥基地、雨湖区泉塘子基地和鹤岭基地3个蔬菜基地,通过农户加基地的形式,当地不少村民实现了脱贫增收。

采访中,我们发现,在绿丰公司的产业链上,每个农户都可根据自己所长,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张艳辉介绍:“会种田的,我们收购他的农产品;懂管理的,我们聘请他当基地负责人;有一技之长的,还可以来公司总部当农机维修人员。”总之,只要农户愿意,都可以在这里凭借自己的劳动付出获得相应的报酬。

截至目前,共有175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融入绿丰公司产业链当中。

扶贫不如共赢

在张艳辉看来,农业企业参与精准扶贫不是简单的收购一车菜,也不仅仅是给贫困户提供一个还过得去的工作岗位,通过扶贫,实现农户、企业的共赢,才是扶贫之根本。

十几年的摸爬滚打,张艳辉渐渐发现,无论是公司的经营环节,还是有合作关系的农户及商户,在如何处理烂菜叶子、瓜皮果核等农业废弃物方面,大家都很头疼。一方面大量耗损带来成本上升,另一方面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在此背景下,绿丰公司大胆实施“变废为宝”,大力发展废弃农产品及秸秆循环利用,“榨干用尽”农产品价值,提高综合效益。

2019年,公司投资1400余万元,与湖南食用菌研究所、农业部(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实施了农业秸秆制食用菌基料综合利用项目,可日均回收处理农业秸杆废弃物30吨、日产500立方沼气、月产300吨食用菌基料。此举不但回收了本企业及合作农户商户的余废产品,还意外地打开了一片扶贫新天地。

以雨湖区鹤岭镇红星村、南谷村为例,绿丰公司通过流转土地2000亩种植玉米,一是给当地贫困户进行分红,二是基地种植解决了一部分贫困人员就业。同时,基地的秸秆可用作食用菌的基料,这就解决了公司泉塘子村125亩食用菌基料来源的问题。食用菌经加工、销售后,可将菌渣加工成有机肥,除对外销售外,农户也可按成本价购入,用作农作物和牲畜的肥料和饲料。这样一来,农户不但不用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处理废弃物,还获得了额外收入,节约了生产成本,公司在“节流”的同时也获得了“开源”,可谓一举三得。

今年7月,绿丰公司的“食用菌全产业链”产业扶贫模式作为湘潭市产业扶贫十大典型模式之一,在全市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