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千卷花萼楼(孔网店铺:八百不孤也不寒的书摊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最近与收藏界的朋友聊天,让埋在故纸堆里的我感慨万千,水深火热的收藏界,不是我这种纸比命贵之人可触及的。
收藏的门槛应该是最低的,河边硌了脚捡起一看是陨石,压箱底的那年那月那日的老报纸,活在父辈心中的老祖宗没有带走的铜钱和医书,哪怕是家徒四壁了就剩一张吃饭用的八仙桌和一组明清中堂,咱们光辉灿烂悠久文明的乡土中国,可以说是处处留心皆宝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如此,可我觉得,本质上收藏是畸形的爱,是别有用心,收藏有时与藏品本身没有关系。收藏不需要理由,但收藏本身就带魔性,甚至会魔怔。以我古籍收藏为例,也历经三个阶段:喜欢就买、看看再买、只买精品。往往能熬过第一阶段,就战胜了心魔。
那什么是好东西?所谓价值连城的宝物不过是杀富济贫、怀抱一夜暴富心理的阴谋大计。多少人手里攥着一枚光绪元宝,就觉得一把百万新房的钥匙得手了;多少人藏了一幅张大千的仕女图,就到处找门路上苏富比和佳士得;多少人上三代传下一件斗彩青花瓶,一经专家鉴定是赝品就大骂专家是骗子。收藏的造富梦,真是最可怕的浮世绘
民间收藏的鱼龙混杂,也催生了一个新产业,鉴宝公司们破土发芽,20年来一直在游击战中愉快生活。同时,原本在研究院、博物馆工作的老师们也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有快钱赚,谁还坐在书斋念经呢?上电视,参加线下活动,走穴之风光,有比明星更瞩目于世人而不及。商人和学者联手,那真是知识变现的最佳商业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盛世收藏,说到底是全民“造宝”。进入2000年之后,从中央媒体到地方,打瞌睡的空儿,鉴宝节目竟成了一股风潮。民间宝藏被一股神奇的东方力量打开了。
2003年,央视重磅推出《鉴宝》节目。栏目组所到之处海选现场人头攒动,其规模和影响与2004年的《超级女声》不相上下。
2007年,南派三叔的代表作《盗墓笔记》横空出世。摸金校尉沉睡千年成为时尚新词,也将盗墓这一古老的掘宝行当推上了台面。
2008年,马未都先生第一次登上《百家讲坛》,未想到的是,马未都热随后迅速席卷黄河、长江和珠江,长盛不衰,至今仍有大批粉丝不信故宫信观复。
2009年底,王刚举起一把铁锤,砸出了一个《天下收藏》。这把锤子,罗永浩也有,其实每一个藏品的背后都有这样一把锤子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4年,“铁三角”张国立、张铁林、王刚挑梁大剧《鉴宝人生》,演绎旧时代古玩行里的尔虞我诈、君子小人龙虎斗,丝毫也不输今日收藏热之下的各种交易套路。
中伏天,是桑拿天儿,38度不稀见。凡有热度的地方,也是头脑不清醒的时候。收藏热不会凉下去,一代又一代,毒辣的太阳底儿下没有新鲜事。
总结一下:收藏本是个人事,是不断学习研究,把玩和传承的志趣,如果全民都在寻宝藏宝,那么收藏本身就变成了某些投机谋利者的土壤。马未都热与郭德纲热,都是文艺界的盛事,虽不可相提并论,不过收藏这件事儿到底也离不开名利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