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宗伯第——一代国师的去向与归途

文:林春荣 图:木痴

大宗伯第,位于兴化府古城里的庙前街西侧。400多年前曾是明代礼部尚书陈经邦的府第,80多年前成为原福建省委书记陈光毅的出生地。它是规模宏大,保存较为完善,可以窥见莆田明朝第宅风貌之一斑,也见证橄榄陈一族书袖盈香的人文历史,是难得的科举文化教材。

0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庙前街,资料图

良好的家风家训,优异的家族文化基因,浓厚的读书氛围,在大明王朝令人沉醉的春秋里,陈经邦以一个官宦家族的子弟,开始在人生舞台上进行一幕又一幕精彩的演绎。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2年),陈经邦在福建乡试甲子科中举人,单莆田一县就有十五人中举人,后来这十五个举人有六个人中进士。明嘉靖四十四年(1563年),陈经邦以会试第二名,登榜进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举入仕,无疑是莆田学子成功挤进封建社会官僚阶层最主要的通道。

陈经邦二十六岁中举人,二十七岁中进士,以优秀的科举成绩进入浩浩荡荡的仕途宦海。陈经邦的官运亨通,一入仕就出任庶吉士、编修。

明隆庆五年(1571年),陈经邦幸运被遴选为东宫选读官,作为东宫太子朱翊钧的教师。隆庆六年(1572年)皇帝驾崩,东宫太子朱翊钧登基,明神宗使用万历年号,是明朝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

0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国师,陈经邦深受明神宗皇帝的尊敬。

陈经邦讲解经义,“明白恳切,音吐洪亮”,“仪度庄重,进退雍容”,尤其是陈经邦还是一个赋诗填词的学者,应制诗赋,深为明神宗皇帝的器重

在此后某一个秋天,年仅十几岁的明神宗亲自用老师所教授的行书,题写“责难陈善”四个大字敕赐给陈经邦。后来,陈经邦用这四个字制作的匾额,悬挂在大宗伯第二进大厅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神宗朱翊钧,图:网络

明神宗登基之时,还是一个十岁的小孩子,在位前十年,由母亲李太后与宰相高拱、张居正等代为理政,在一代政治家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等一系列社会政治、经济改革中,从“隆庆开关”到明万历十年(1592年)十六年间,大明王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改嘉靖年间的衰败之气,史称万历中兴。

在这十年间, 陈经邦仕途发达,飞黄腾达,从从五品的侍读直至礼部侍郎、太子宾客、吏部左侍郎,掌詹事府,教习庶吉士,从二品。

万历十一年(1583年),明神宗亲政,或为了树立其皇帝的极权与权威,对已经去世的一代名相张居正,掘棺鞭尸,对张居正内阁中的朝臣们进行残酷的清洗。

陈经邦是张居正内阁中的重要成员,也是张居正一系列改革的有力支持者。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陈经邦上疏乞休,致仕回乡,那年他年仅四十八岁

03

陈经邦怀着闷闷不乐的心情致仕回莆田老家,年富力强,正是一个朝臣尽忠报国的最好年华,却莫名其妙地返回故里,个中滋味只有陈经邦懂得。

好在年轻的万历皇帝并没有忘记这位朝夕相处十年的老师,在陈经邦刚刚回到兴化府城铁树里时,皇帝颁布一道圣旨,勒令户部以十万银两赐给陈经邦,并以正一品阁老的政治待遇,在老家筑建府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料图

大宗伯第也就在万历十二年(1584年)开始在庙前街西侧兴工建设。历时八年的建设,陈经邦或把这个时期的全部心思用在这座气势恢宏的大宗伯第上。

大宗伯第的建筑规模在兴化府城中首屈一指,主要建筑是以官制正一品的建筑规格,传统的闽中建筑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宗伯第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正厝即三座七间厢,重叠分布在主轴上。

第一部分,正厝的前面是宽阔的前庭院,门前还有一堵照墙。正厝的左前方、即照墙北边还有一座官宅特有的门楼,门楼依陈经邦的官职,置“门当”、“户对”,这个大门坦的门当,即石鼓,乃是二品朝廷命官的规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门坦上有一块额题“大宗伯第”,题款人为“门人罗万化书”。罗万化于明隆庆二年(1568年)登进士榜第一名,即状元,罗万化自称门人,该是罗万化状元及第后入翰林院,与陈经邦同朝为官,谦称门人,尊陈经邦为长。正是从落款纪年之“万历壬辰春”,即万历二十年(1592年),我们才确切地知道大宗伯第建成的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宗伯第的大门前置放的一对抱鼓石,为明朝正一品的规制,这是陈经邦奉旨以正一品官职兴建的。

第二部分为正厝,正厝府第为四进七开间宽的官宅,第一进为正厝的门楼,第二至第四进为三座七间厢,第一进和第四进左右加护厝,形成浑然一体。每进之间用三个天井分隔,共有九个天井,让整座大厝的采光、通风和雨水均有充分的空间,宜居宜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部分,即正厝后的御书楼和私家书院,还有供堂和树林蓊郁的后花园,已经失去在某一段时光中,已无踪迹。大宗伯第三个空间各有特征、各具备不同的生活功能,结合成一座开阔而又生活情趣的花园式庭院。

0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岩精舍后改为西岩广福寺,图:网络

几乎在同一时间,陈经邦还在西门附近的梅峰南麓兴建一座园林式的别墅,取名为西岩精舍,陈经邦时常在此精舍,以茶酒款待亲朋故友,作诗填词,度过了漫长的三十多年时光。

自明万历十三年(1583年)致仕离京后,陈经邦再也没有去过北京,他只在大宗伯第、西岩精舍,教育儿孙,接待故乡旧官,在郁郁不得志中度过余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莆田民间盛传的,陈经邦久试不第,曾去过仙游九鲤湖“困梦”,梦见了“官拜盖露亭且止”,后来,入东宫为太子教书,或传出了一段有鼻子有眼的绯闻,且被明神宗皇帝知晓,并用白石灰验证,最后在故宫中某些建筑物之间建成了遮风雪的走廊,且在走廊中间筑建“盖露亭”。

这些传闻无非是为陈经邦风华正茂之年却退隐江湖,一种文化上的解读,甚至是对激流勇退的中年二品高官一种思想上的解脱。

在宫禁严厉、等级森严的大明皇宫中,这种可以处以灭九族大罪的苟且之事,我想,陈经邦绝无这样的胆量。

0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经邦陵园遗址,图:仙游阿郎

在这座宏大的大宗伯第中,陈经邦的儿子陈翰臣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可惜英年早逝,陈经邦的孙子陈钟岱荫至户部郎中,陈仲衡荫至户部主事。

在明末清初的历史巨变中,陈氏一族投入了抗清复明的战争中。陈钟岱在无奈中把西岩精舍改为西岩广福寺,作为龟山福清寺的城中之分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碑记化作垫脚石

一场巨大的历史洪流,让大宗伯第的主人们分崩离散,或迁居异乡,或迁居县巷、鼓楼里,或适居乡下,厮守在大宗伯第的陈氏后人或噤若寒蝉,在大清王朝二百六十多年时间里,鲜有人知,在一段几乎空白的历史上,让人沉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宗伯第是明朝典型的官宅府第,规模宏大,建筑布局合理科学,保持完好,是研究明朝宅第建筑绝好的蓝本,其七间厢大厝的风格,沿用了闽中常见的悬山顶,三段脊,高低檐,穿斗抬梁减柱木构架,四百二十多年后,仍完好无损,无疑是古代建筑的经典作品。

大宗伯第,见证橄榄陈一族书袖盈香的科甲进仕的人文历史,是难得的科举文化教材。

来源:看莆田

闽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