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午后,虽然气温才30度,但热气升腾的苏子地温度则逼近40度。75岁的张世荣老人酷热难耐,甚至呼吸都不那么顺畅,索性,她将刚送到地里的山泉水浇在头上。“这下好点了,就是有点浪费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世荣所在的30亩苏子地,位于辽宁凤城东汤镇石桥村。近些年,东汤镇每年都有数以千吨经过加工处理的苏子叶出口日韩,也因此诞生了人数庞大的打苏子叶“大军”。七八两月,只要不是中雨以上天气,苏子叶大军就会分布在面积不等的苏子地,战高温拼手头比耐力。张世荣,便是其中年龄最长的一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苏子叶,一斤的手工费是10元。由于年龄最长,张世荣的“战斗力”也基本处于最弱,一天下来能收入一百二三十元。“年轻点儿能干的,一天都是200左右,哪怕我再年轻5岁都敢跟他们比。”张世荣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啥还要跟“年轻人”比手头赚钱?“儿子去世了,女儿嫁在外地,老伴儿比我大10岁,现在浑身是病不能自理,我不撑着怎么办?”说起老伴儿,张世荣庆幸自己小了10岁,“我要是比他大或者一般大,就说不定谁照顾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说“庆幸”,但看到远处打苏子叶的夫妻俩,张世荣还是有些羡慕,“要是他今年也是75,那么俺们俩就能一起打苏子叶了,两个人挣,那多来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张世荣装在蛇皮袋里的苏子叶,攒满一口袋就得送到地头汇总运走。因为要照顾老伴儿加上自己年事已高,每一年,张世荣只能就近打工不挑不拣,“只要离家近,七块八块一小时的我都干。”这样的打工使得张世荣一年的收入并不高,“也就一万多点,到不了2万,但总比什么不干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收入不高就口中省。打苏子叶的两个月,张世荣不去村里食杂店买面包饼干矿泉水等“间食”,早晨出门前尽量吃饱,口渴直接喝山泉水,一天下来能省十块钱左右。“山泉水好啊,不用花钱还健康,喝一半浇一半,不至于太心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在数量庞大的打苏子叶大军中,尽量口中省的绝不仅仅张世荣一人。图中男子叫姜威,62岁,是30亩苏子地的主人,这一刻,他正在距离苏子地不远的泉水湾打水。“一壶水20斤,20个人干活儿,一天我得往苏子地送10壶水,喝、浇头。这么说吧,两个月差不多得一万斤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少在张世荣打工的30亩苏子地里,山泉水解决了20人的消暑降温和解渴。作为其中的受益者之一,张世荣竖起大拇指点赞,“有人送水、用免费的水,我就不怕中暑不担心花钱了,这样我就能多赚点钱了。我也给自己点赞,75岁一天还能赚一百二三,有几个老太太能比得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