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这样一条新闻,在网上火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截至7月28日,2020年以来云南省因食用野生菌,导致的中毒人数,已超过2000例,12人因此丧生。

而相比之下,截至此时,云南省确诊感染新冠病毒肺炎者,累计190人,其中2人病逝。

新冠病毒不可谓不凶险,足以让全球闻之色变。

但谁也没想到,贪吃野生蘑菇、一饱口福,比新冠病毒的“杀伤力”还要大。

这样的比较,可能让很多人大吃一惊。

还有,如果某人买彩票中了巨奖,是不是亲友们都会跟着“沾光”?

但是,真相往往并非如此。一哄而上跟着买,输光反而更可能!

这个世界,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事实”:一种是“人们感觉到的事实”,另一种是“基于严格数据统计和分析的事实”。

这是认知偏差,这类偏差经常让我们走进混乱之中。

针对于此,瑞典社会学家汉斯·罗斯林,和他的儿子欧拉·罗斯林等,合著了一本书,专门探讨“事实认知”的种种偏差,并探讨其原因。

这本书的名字就叫《事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尔·盖茨曾表示:希望全美国的大学生,都读一读这本书。

该对谁说:“一路平安”?

汤姆开车送彼得去机场,临分别前对彼得说:“一路平安啊,老兄!”

这是送亲友上飞机前常见的场景,也是人之常情。

然而,几十年来的统计数据表明,飞机是安全性最高的交通工具,空难概率只有数百万分之一。而一个人即使活到一百多岁,总共也不到四万天,即使天天坐飞机,平安终老也是绝大概率,事故概率仅仅是“万一”。

相反,车祸的概率远远高于坐飞机的风险。这些年来,全球每年死于车祸的人,平均高达135万。

而死于民航客机空难的人,2017年全球为0,即使在多灾多难的2018-2019年,2年内大型空难累计发生21起,死者也分别为534人和257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看来,似乎应该是即将上飞机的彼得,对开车回去的汤姆说:“一路平安啊,老兄”。

书中在比较了这个基于数据统计上的“事实”,也谈到了其背后的另一个事实:

人的判断,和理性的数据相比,更容易受“内心感受”和“关注热点”的影响。

汽车在陆地上跑,而飞机悬浮在数千米的高空,天生没有翅膀的人类,对高空的恐惧,远远大于陆地。

空难一旦发生,很容易成为热点新闻,球星科比因直升机事故而英年早逝,令全球各国都震惊不已。

而车祸事故,一般很难成为新闻,就算是一次死伤数十人的重大车祸,人们也不会极度关注,因为人们往往觉得车祸事故是可以有很多方式可以避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们对风险的判断,和对此事的关注度,有很强的相关性。

一个典型案例,是很多人看完鬼片后,半夜就难免疑神疑鬼,连独自上厕所都心里发毛。

这是我们大脑中的“非理性”事实。

书中特别强调,很多人所共有的“非理性”直觉,也不能一概否定,其背后,往往源于人类长久进化中形成的自我保护本能。

就像坐飞机,虽然事故概率远远低于开汽车乃至走路,但一旦发生事故,乘客的死亡风险,也远远高于其他任何交通工具。

所以,无论亲友是开车还是乘坐飞机,我们都对他们道声平安,把我们的爱和关心送给他们;

科比魂断天际,保罗沃克丧生高速公路。

事实并非黑白二分、非此即彼,而是需要多层次、多维度地看待。

警惕“彩票中奖陷阱”!

我们容易把复杂的事实简单化,凭着直觉、带着浓厚的情感因素,“直截了当”得出结论。书中将此称为“直线式的思维方式”。

必须承认,直线思维会导致很多谬以千里的事实认知偏差,甚至会形成普遍的偏见——而且这类偏见,往往会被长久地视为常识。

一项统计表明,买彩票中大奖的人,他们身边的亲友,更容易买彩票上瘾,在此后的1年左右,中奖人的亲友会浪费大量的金钱,严重的会败光家产。

因为他们把“买彩票发财”的“身边案例”,以偏概全地视为普遍情况,进而自认为“我也可以靠同样方式致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别忘记:彩票中奖是极小概率。一个普通人,就算把全部家当都换成彩票,最大的可能,是啥也中不到,竹篮打水一场空!

再如,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耳闻目睹:

不少人一直活得很好,某次体检中发现了重病,连忙住进医院,随后经历了各种现代化的治疗(如手术和药物),但最终还是没能保住性命。

反观另一些人,在查出重病之后,通过另外的手段,如瑜伽、食疗,所谓偏方,甚至是求神拜佛,不做任何治疗,继续照常生活。

一段时间后,症状反而消失了。

于是,人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替代疗法或者不治疗,比现代医学更靠谱。

这就是典型的“直线思维”,其普遍特点是:

(1)依赖“我所接触到”的经验,但不考虑一己经验是否具有“大数据”下的代表性。

(2)对“个人经验”,缺乏全面的分析,很容易选择性的注意、选择性的夸大某些事实。

就像那些坚持认为“偏方”比主流医学更可靠的人,往往对“偏方”没有治好的病例,视而不见。此外,他们也不会调查更大的范围,和更多的同类病患,来作出一个科学的判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量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欧美,查出癌症后经过主流现代医学治疗的人,五年生存率(通常可以被认为癌症被彻底治愈)超过了2/3。绝大多数治愈者,其“秘诀”无非是“早期发现,正规治疗”。

这种“依靠大量数据”的判断,是直线思维最为缺乏的。

直线思维容易把偏巧接触到的某些特例,视为普遍情况。

直线思维的另一个偏差,是容易从众。

其他人听信各种谣言,开始恐慌,我也跟着恐慌,作出不理智的行为:1999年“世界末日”的谣言,在很多西方国家引发群体恐慌,有人甚至群体自杀;

其他人对横穿马路、超速驾驶的严重风险视而不见,我也对“房间里的大象”熟视无睹,经常肆意横穿马路、超速飙车。

保持谦虚和开放

对上述状况,书中给出的“药方”,是不要迷信自己的直觉判断,同时,尽量避免受被周围的人影响。

相比之下,最可信赖的,是符合统计学规范的数据——样本越大,数据越可靠。

但是,“尽可能的大样本”,在操作中,也是一个悖论: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经历,去调查研究“某一类事物的全部个体”。

即使最权威的声音,也只是“截止目前的认知”。在发现澳洲大陆西部存在黑天鹅之前,从普通人到动物学的专家,都一致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如何才能认清真正的“事实”呢?

作者认为,首先保持谦虚,要承认“我随时可能出现种种认知偏差”这个“事实”;

然后保持开放的心态,把不同的认知和偏差,放在一起综合对比、讨论,就能形成“无影灯效应”,将偏差的暗角降到更小;

这样才能看到多角度、多层次的“事实”,形成全面认知,并且在未来能够不断修正、完善。

就像我们知道了乱吃野生蘑菇的中毒者比新冠肺炎感染的风险更高,那我们就会更加谨慎地对待在野外看到的蘑菇,一定要在掌握足够判断之后,才会对那些蘑菇下手。

这个分析过程,往往非常枯燥,得出的结论,往往也并不美好。

与之相反,越美丽的蘑菇,越可能有毒。

事实也是如此,越美丽的,越有可能是谎言。

图片/源自网络

推 荐阅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