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台风来了,气温稍微下降了一些。台风天,门窗关紧,吃点垃圾食品,屯了一箱的乐事,原本想买泡爪,但昨晚买了一袋装的吃了下,瞬间解毒了,辣得我不行。

因为这段时日太挥霍了,所以晚上偶尔会做几组俯卧撑缓解下罪恶感。(笑)

上个月25号放假,一晃已经8月初了。马上也要开始紧锣密鼓地工作。今天被安排去管理假期学生的午休,学生还是和以前一样,身体健全,积极乐观。去了教室,依然规定学生干嘛干嘛,用的是班主任的那一套流程,突然就有点反感,仅仅是一天24分之一小时的管理安排也不够舒服。

这段时间大多是开心的,因为一个人生活的时候也有节奏,躺着不用想事情的时候我都能很开心。另外一些不开心就是常规的对自我认知的挣扎,以及对未来境遇的思考。

最后我发现,人大多数时候是解决自己的问题,当自己的问题解决了,有一套自洽取悦自己的逻辑后,才能兼容其它事物的变化,才有耐心和所谓“情商”。害怕与焦虑是没有丝毫用处且糟糕的情绪。

左边在长智齿,快一年了,依然是萌一个小芽,这两天上火的时候会疼。

上个月看了两部电影:《玛丽和马克思》、《辩护人》:

前一部很贴切地表达了两位社会边缘人物的交流与共情,以及人生起起伏伏的变数。后一部让我了解了法律工作者的良心,同时也对韩国前总统卢武铉有了敬佩之心。

另外未完待续的是:

在追《半泽直树2》(等不及视频更新,就预先看了原著结局,很爽朗,职场包装的武侠片);

期待小米10超大杯。(目前是不准备换机了,就只是看看,不买。)

小说《清单人生》还差1/3阅读进度。

2.

这两天晚上在去吃饭的路上想了几个观点:

到了某个年纪,就像考试一样,会有一个优秀的标准,这个标准是一定要达到的,不及格的话就会在某一方面被人看轻。

有时候这个标准就是物质,是社会给与的评判个人成就的标志。尤其是对于社会中的男性而言。所以某些考试必须及格,而且要力争优秀。

3.

校园生活给了我多少收获,工作几年后就会发现,纸头上的成绩真的不能决定什么,或者说只是占一小部分的比重。

有许多许多更广的无法量化的东西,比如交际、情绪控制、意志力、甚至于身体素质,或者对新事物的尝试,以及对待失败沮丧的情感承载力,这些东西才决定生活和工作的质量,或者未来发展道路。

4.

今天中午走进教室,第一感觉就完全是以教师的视角进行管理,声音也大,同时叫学生干嘛干嘛。

有两个方面的感觉,首先是我以前是不擅长做领导者或者尝试规范学生行为的班干部,也没有所谓威信,领导力。但班主任的角色有,所以我现在其实只是套用这个角色,做了我之前可能没打算尝试的事。

其次,因为处在教师的职业,有时候觉得自己依然古板的像个学生,听从校领导的布置安排,同时及时反馈,所以也只会用教师的角度去做事,工作起来没心没肺。脑子装不下其它东西。(典型学生思维?)

就好像某个寓言:就那么大点的瓶子,跳蚤来回碰壁后,所以限制了跳跃的高度,可能还可以尝试更多的瓶子?

5.

事情完成最难得是那个从0到1的过程。

有时候觉得我为什么没有好奇心呢?比如自己找辆摩托找个空旷的地方开。比如抽完一整包烟,去看下为什么有些人会上瘾,比如喝酒喝到所谓舒服的阶段,去了解为什么有些人烟酒不离身。比如暑假去学车,去问下到底是否有资格。

第一步的迈出是最难的,什么每天背单词啊,什么一天三组俯卧撑啊,什么每天写一两千字的文稿啊,在过去的我看来都是天方夜谭,很难很难的事,但迈出第一步后,1到更多,其实就是自然而然的积累了。

有本书《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可能可以回顾下。

6.

看微博觉得焦虑,看饭否觉得自己浅薄。看辩论觉得自己观点来回摇摆。但其实关键的是我自己,我没有明确的观点意识。因为我自己在观点中来回摇摆,没有立场和判断力自然觉得虚无缥缈。

《心流》里说:“建立好自己的一套体系,社会的重担自然滑落。”

没必要纠结什么长线思维和短线思维的区别,或者一直担忧所谓他人评判或者社会标准。因为本身只要自己成体系,就不用恐惧地与外界刻意脱离。而且拥抱变化。

7.

微博刷到一个“乔布斯的和技术人员提问的视频”挺令我思考的,大概是某个技术人员问乔布斯:“就是你不懂技术,凭什么管理别人,明明用最优最新的技术或者材料才是最好的。”

这里就是一个典型的思维误区,之前我也犯过类似的错误,就好像拿着思维导图的工具,只要有工具就能提升思维的灵敏度,重复工作地总结过去的生活要素而没有思考未来缺什么东西。或者企图通过看书来锻炼思维能力,而没有具体的实操。

而教师或者其他任何科技电子行业,本身的技术是一定的比重,但其它的因素,推销、口头表达能力、论述。这些有些情况下比技术本身来的更重要。就好像新东方最厉害的老师不一定课好,但卖课的水平一定要一流。这个优点有点像元认知理论,可以迁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总的结论是:要服务于目的,光靠技术或者最厉害的工具是创造不出价值的。(这个公众号写作不是服务于其余人,是服务于我自己,给我自己的思维创造价值的媒介。但如果我要从目的出发呢?汽车类型、篮球运动、娱乐、新闻传媒、去创造一个服务于其他人每天某个部分需要的渠道,如何搭建一个让别人愿意消遣投入,同时会沉迷的东西?)

简单迁移下就是:要从服务端考虑,别人凭什么需要你,你有哪些对方离不开的因素,或者达到哪些标准别人会更重视你,或者如何让对方心甘情愿地交换。而不是幼稚地像个小孩一样,到了关键时候,把口袋里面所有的糖果都掏出来,并且说这个已经是全部了,然后赖在地上打滚。要在现有的职业发展情况下,根据市场变化进行双线投入,创造自身职业的第二曲线。在这个时代下,每个人都应该有自由职业者的某些素养。

从需求端考虑,要给定一个目标,再填充对应的要素。所以目标高远后,再去找相关的资源,或者刻意去创造资源,而不是困于手头的烂牌。

Post Scripts: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

心流:最佳体验的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