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2020年2月4日至3月17日,对于海东市平安区中医医院儿科护士长杨海弘来说,是一段无法忘记的日子:那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她和她的同事们都是勇敢的战士。

“2月4日凌晨,接到紧急通知后,院领导迅速准备防疫及生活物资,在7小时内我们医院6人与全省25所医院的同仁共102名护理人员组成了‘青海赴湖北护理医疗队’,赶赴武汉疫情一线……”回想几个月前的那天夜里,杨海弘记忆犹新,“当晚辗转反侧、一夜未眠,来不及和家人道别,早上拿起行李就在紧张和害怕的心情中匆忙出发了。”

到达武汉后,在去往武汉大学附属医院培训的路上,透过大巴车的车窗望去,阳光依旧,但空荡的街道却不见一人,看着这座城市就好像停止了运转一样,她心中反而涌出一股不服输的豪情:有什么可怕的,既然来了,那就战斗到底吧!

杨海弘回忆说,那几天一切似乎都在“快节奏”中进行。经过连夜集中培训,她和所有队员的穿脱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能力顺利通过考核。“战斗”正式开始!

当时,青海护理队对口支援的武昌区方舱医院(洪山体育馆方舱)是首批建设的方舱医院之一,新建的方舱医院前期各项流程、三区的划分等还不完善。进出舱是同一个通道,卫生差、医护人员脱下的防护服堆积如山不能及时清理,种种问题对大家的防护是极大的考验。“我和我们院的祁迎花护士长在院感组工作,从进舱到出舱,虽然只有四个小时,但在狭小的房间里看不出是白天还是黑夜。待在这密闭的空间里,只有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才能保证队友的安全,这是重中之重。”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和心情,杨海弘至今仍“历历在目”。

日历一天接着一天翻过。2月28日,凌晨四时下班的杨海弘在“武汉战疫日记”里这样写道:“今日小雨,回到住地洗漱完已经六时了,上床刚躺下就被手机铃声惊醒。信息是通知我马上去采血,我虽然很困也很累,可想想还有那么多患者需要我们,必须要坚持。”就这样她毫不犹豫爬起来再次进舱。

身上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脸上也被护目镜和口罩压出一道道印痕,甚至出现水泡和破溃……杨海弘说,“战疫”期间,除了付出,更多的其实是在收获:“有个叫刘嘉宇的小姑娘,和她的妈妈一起住在方舱医院,我给她采血的时候,这个十岁的小姑娘很勇敢,吭都没吭一声,还告诉我们说以后也想当个医生,我当时好感动。”

杨海弘的眼眶湿润了,“后来,小姑娘还专门为帮助关心她的医护人员画了板报,我当时就想,疫情的肆虐让这些还未绽放的花朵就受到这般摧残,作为医护人员,我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经过35个日夜的奋战,随着各项工作流程的逐日完善合理、环境日趋清洁、出院病人逐渐增多,杨海弘所在的武昌方舱医院终于在3月10日17时迎来了休舱时刻。那一刻,杨海弘内心波澜起伏,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她说,当时的心情难以形容,不知道是被那个场面感动还是为自己感动……

数字表明:杨海弘参与的青海护理队自2月5日23时开始收治患者,累计护理住院患者328人,其中重症患者5人,累计出院246人,累计转院82人,咽拭子采集878人次,心理疏导2148人次……实现了医护零感染、患者零死亡、出院零回头的目标。

3月17日,接到通知,杨海弘和“战友们”即将撤离武汉。“即将离开战斗过的地方时,突然觉得不舍,舍不得一起战斗的队友,舍不得坚强的武汉人民。”杨海弘说,“在这场战斗中,我们刻骨铭心地体会到了什么是坚强、团结和感动。这次经历给我的人生抹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再见,武汉!待到下一个春暖花开之时,我一定会带着我的家人再到武汉,赏花登楼听武汉人民讲述抗疫的故事。”返回青海前,杨海弘在自己的“战疫日记本”最后一页这样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