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在线8月5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玉婷)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场硬仗。今年以来,为进一步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湘潭市全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目前已有148个行政村实施垃圾分类,688个行政村开展了生活垃圾付费,并建成55座乡镇垃圾中转站等,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积极推广垃圾分类

8月4日一大早,湘乡市泉塘镇泉塘村72岁的龙娭毑打扫完屋子,将清理出的垃圾分别倒入蓝、绿两色的垃圾桶内。蓝色垃圾桶上写着“不可回收垃圾”,绿色垃圾桶则写着“可回收垃圾”。

龙娭毑年纪大了,对垃圾分类却很熟练,“刚开始我觉得很麻烦,挺抵触的,但政府干部引导得好,还安排专人到家里告诉我们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平常的剩饭剩菜、果皮之类的要丢到绿色垃圾桶里,塑料之类的垃圾要丢到蓝色垃圾桶里。”龙娭毑说,村里大伙儿都经过了培训,掌握了垃圾分类的具体操作,现在已养成习惯,散养的母鸡也圈养了,房前屋后干干净净,蚊子都少了。并且可回收的垃圾还能卖钱补贴家用,真好!

泉塘村除了在每家每户放置分类垃圾桶外,今年还创新举措,每家放置了两个塑胶桶用来装厨余垃圾。村民们将塑胶桶放置在菜园子里,让厨余垃圾通过发酵变成有机肥料。

泉塘村村主任肖德辉表示,为了做好垃圾分类,村上通过成立人居环境整治理事会、制定垃圾上门清运有偿服务细则、发放“垃圾分类积分卡”、自建垃圾分类中转站等举措,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变废为宝。目前各家垃圾分拣合格率达85%以上,农户房前屋后的卫生状况明显改观,镇容村貌有了较大提升。

泉塘村是湘潭市农村垃圾分类试点行政村之一。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48个行政村实施垃圾分类,完成年度任务137个行政村的108%,并将加大力度向全市农村推广。

全面覆盖付费机制

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付费机制,也是湘潭市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一项有效举措。

为进一步健全组织、资金保障、监管等相关机制,今年湘潭市全面推广农村生活垃圾付费服务机制,并出台《湘潭市2020年建立推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付费服务机制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按照属地管理、“谁排污谁付费、谁受益谁负担”和有偿服务的原则,向产生农村生活垃圾的单位、个人以及农村经济组织或者经营者收取垃圾处理服务费,专门用于公共领域垃圾的清扫、收集、运输、处理等工作。同时,各县市区(园区)及乡镇可对农村生活治理所需经费给予适当补助,并酌情减免困难群体对象的费用,积极鼓励社会参与支持。

《方案》提出,通过实施这一举措,促进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助力乡村振兴,力争到2020年底实现行政村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付费服务机制全覆盖。

市住建局村镇科负责人介绍,这项举措得到广大村镇的积极响应,截至7月底,湘潭市688个行政村开展了生活垃圾付费,其中韶山市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付费全覆盖。值得一提的是,韶山市入围全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示范县市,目前正在公示期内。

全面建设垃圾中转站

盛夏时节,来到湘潭县石潭镇生活垃圾中转站,绿植环绕、干净整洁的站区环境让人耳目一新。湘潭县住建局村镇股相关负责人介绍,中转站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目前已基本建成,配套设施正在完善中,预计8月底投入使用。

该垃圾中转站采用垂直压缩设备、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中转站投入使用后,将由各村收集的生活垃圾统一运送至中转站,进行快速压缩,压缩后自动推入至集中收集箱,再由专门的垃圾运输车辆直运至垃圾处理厂。同时,中转站还配备喷淋、除臭、消毒一体化装置,进一步杜绝了二次污染,减少了蚊蝇滋生,降低了环境污染。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55座乡镇垃圾中转站,所需建设垃圾中转站的乡镇基本实现全覆盖,并完成了415处国省道敞口垃圾池的拆除,完成率达89%。由市住建局负责的13处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整治,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治并通过省级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