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3年前被中央通报,由此开启了祁连山史上最大规模的生态保卫战。不过,青山似乎并没有被守住。据《经济参考报》记者持续两年多的跟踪调查发现,祁连山生态保护虽然总体取得成效,但南麓腹地的青海省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非法开采并未根绝。大规模、破坏性的煤矿露天非法开采,正给这片原生态的高寒草原湿地增加新的巨大创伤,黄河上游源头、青海湖和祁连山水源涵养地局部生态面临破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祁连山下冰沟河 水草丰茂美如画 图源 新华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膛破肚’式采挖形成的巨型凹陷采场,自东南向西北方向蜿蜒5公里,形成一条宽约1公里、深达300米到500米的沟壑,犹如在高原湿地上劈出的一道巨大伤口。”“远处是碧草如茵的自然湿地、珍珠般洒落的羊群和白雪点缀的山峰,近处则是一片狼藉的煤堆、渣堆和触目惊心的巨坑,对比之下像是绿色的高原草甸被遽然撕裂,黑色煤炭和渣土如伤口处外翻的血肉,令人不忍直视”

如此大规模的生态破坏行为发生在今天的祁连山,不仅触目惊心,更让人十分诧异。

2017年7月,中办国办在一份通报中对地处甘肃、青海交界的祁连山的生态价值作了这样的论述,“祁连山不仅是中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而且是黄河流域重要水源产流地,更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而就是这份通报,掀起了一场震动全国的问责风暴:由于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破坏严重,地方政府在立法层面为破坏生态行为“放水”,监管层层失守、整改落实不力,甘肃省副省长杨子兴受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甘肃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李荣灿和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罗笑虎由中央纪委对其进行约谈;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的8名责任人被中央纪委监察部严肃问责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什么还有人敢于乱采乱挖顶风而上?

非法盗采还只吃“菜心”?祁连山经不起这样的伤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非法盗采还只吃“菜心”?祁连山经不起这样的伤害

媒体调查证实,制造这一生态灾难的,是一家名为青海省兴青工贸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的私营企业,14年来盘踞矿区,获利超百亿元。据报道,这家公司不仅涉嫌无证非法开采,更恶劣的是其性质属于掠夺式开采。为了追求效益最大化,兴青公司开采只吃“白菜心”,仅采特厚煤层这一层,薄煤层、地质构造比较复杂的煤层基本上弃之不采,回采率不足15%。此举导致优质煤炭资源在兴青公司挑肥拣瘦的开采过程中,被白白扔掉80%。

这种疯狂的掠夺式开采行为,让多位专家痛心疾首。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宏福表示,大规模无序探矿采矿将使成千上万年形成的冻土层被剥离,水源涵养功能减弱或消失殆尽,将使地表大面积发生不可逆转的干旱化。对生态的破坏性后果“不可逆转”,问题的严峻性可见一斑。

在声势浩大的祁连山生态保卫战中,兴青公司如何避开监管?从媒体报道来看,其主要手段无非有二:一是以修复的名义开采,“白天修复整理弃渣,夜间照旧采掘、出煤”,这样即使是在整治风声最紧的时期,兴青公司采煤也超过了100万吨;二是和监管“躲猫猫”,据兴青公司内部人士透露,经常是白天迎接检查、夜间组织开采,或者上级领导、执法人员前脚刚离开、后脚就恢复生产。即使是中央环保督察组下沉督察,兴青公司也只停了3天,而在督察组离开的第二天即又恢复了开采。

坦率地说,这样的手段并不高明。而让这样并不高明的手段发生规避监管的效果,绝非一家私营公司能够独立实现的。原因很简单,大规模的非法盗采仅靠白天不作业如何能够掩饰得住?每次都能预判上级部门前来检查,这难道是巧合?连开采资质都不具备的兴青公司,又怎么能够参与到生态修复工作中?据公司董事长自述,他们的生态修复不仅得到了省政府肯定,还被作为生态恢复治理样板,这是不是真的?

目前这一事件已受到了各方重视。8月4日,《新京报》从青海省生态环境厅督察办获悉,督察办相关负责人已前往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进行核查。希望核查能够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

这些年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祁连山生态破坏问题,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抓紧解决突出问题,抓好环境违法整治,推进祁连山环境保护与修复”。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实地察看、听取祁连山生态修复工作时指出,“我们发展到这个阶段,不能踩着西瓜皮往下溜”。保护祁连山生态不能半途而废,谁破坏生态环境谁就站在了公众利益的对立面,谁庇护破坏生态环境者谁就应该付出代价。只有继续爬坡过坎,实现高质量发展,绿水青山才可能成为金山银山。祁连山经不起这样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