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与电影重逢,向未来出发

周末的傍晚,经过住家附近一处社区小广场时,正好赶上一场露天电影开映。虽然没有预约,不能就座,但在场外凭栏,看看免费的影片,就着微微凉风,就是忙碌都市人难得的惬意消夏体验。

看露天电影,对于中老年人,是通往怀旧的按钮,可以唤起数十年的人生记忆:上世纪80年代之前,电视尚未普及,花钱进影院尚属奢侈之举。一场露天放映的电影,对于城市社区或乡村街镇的居民百姓,是一次难得的文化娱乐、闲暇享受。

如今的露天放映,是疫情防控背景下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一项举措,用以应对电影院刚开放、上座不能超过三成的局限,可以让更多人不至于错失因电影节汇聚而来的好片子。对于年轻人,露天放映算一种新鲜体验,在倡导夜间经济、新消费与大力营造“人民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当下,这对于面临经营模式或社会形态转变的商业中心或城市社区,是一种可以有效聚集人气的时尚活动。

从露天放映、线上展映,到线上与线下结合的论坛交流和市场交易活动,上海电影节为安全、顺利、创新举办做了许多探索,对于重创、停顿之后重新启动运行的电影市场和电影产业,所释放的信号和起到的作用,都弥足珍贵。在展映数量和活动规模上,较之以往,这届电影节或许不算大,但翻看放映目录,那一长串拍摄出品于2019年、2020年的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地的电影名单,却不能不教人心头热流奔涌、感慨感动—每一部新片背后,都有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睛,期待能够进入院线、收回投资,期待找到“心心相印”的影迷、分享对世界的认识与感悟,期待自己的心血辛劳不会因疫情而空付、湮没。

为期9天的第二十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回头看,开幕时以“重逢”为主题的电影节海报,依然令人感动:开阔的现代城市背景下,只有一个小小的观影者高坐半空中,氛围迷茫,却又坚定。有影业人说,它传递了中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的积极信号,以及中国电影产业长期向好发展的信心。这次电影节,就是一场充盈巨大喜悦却又百感交集的“重逢”,影人、观众与电影,一座城市与一场节庆。

既已“重逢”,便是开启。电影节期间,上海出台了补贴观影政策,与疫情之前相比显得“超低”的票价,或许会开启一段更长的电影产业复苏季、影迷观影节庆期。

近百年来,电影电视或许是对人类产生最大影响的文化形式之一。它让偏居一隅的普通人在一己庸常中间时时看到远方、异域,体验了不同的生活,透见了更深刻的人性,感受到更丰富的情感,启发了更多的想象和思考,让人类的生命宽度、厚度、深度乃至高度都得到拓展。愿电影人、电影产业都从“重逢”的节庆再出发,拓出一条更生态健康、更重人文与创新、通往未来的影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