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贸易带来巨大下行压力的背景下,今年上半年东盟依然保持着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显示出双方紧密的经贸联系。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日前表示,中方愿继续与东盟国家加强沟通,统筹抗疫合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发展规划对接,推动区域合作取得新进展,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合作基础扎实

商务部研究院亚洲研究所副所长袁波对国际商报记者说,“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以来,中国与东盟成员国就开始陆续签订双边“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推进国与国之间的发展对接。去年11月举行的第22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发表了《中国-东盟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同〈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这标志着中国与东盟整体发展规划开始对接,合作重点进一步明确。

袁波表示,《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涵盖了可持续基础设施、数字创新建设、无缝衔接物流、良好的规章制度以及人员往来等方面内容,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五通”有诸多对接和吻合之处。比如,可持续的基础设施与设施联通、数字创新建设与数字丝绸之路建设相呼应,无缝衔接物流与贸易畅通、良好的规章制度与政策沟通相对应。中国和东盟将促进相互认同,提高贸易投资合作的连通性便利性。此外,双方在促进商务人员往来以及旅游合作等方面均有很大合作空间,这也是民心相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盟国家也欢迎中国助力东盟内部发展互联互通,增强硬件、软件设施和人员交往,并希望通过开放、包容、透明、互惠的方式推动《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以设施联通为例,分析人士认为,双方在道路、港口、机场、电力和通信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稳步推进将进一步提升东盟国家设施联通水平,破解发展瓶颈,促进货物和人员的自由流动。

合作前景广阔

袁波表示,中国与东盟进一步对接发展规划有助于推动双方在基础设施、规则对接、数字经济、人文往来等方面互联互通水平的全面提升,进而为经贸合作提供更为便利的制度环境,推动经贸合作提质升级,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从加快设施联通建设来看,中国与新加坡正在推进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成为亮点之一,新通道也将有助于东盟国家拓展中亚市场。疫情之下,中老铁路在积极防控疫情的同时仍然有序推进。中老铁路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对接项目,计划于2021年12月建成通车。

当前东盟国家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去年11月中国东盟还发布了《中国-东盟智慧城市合作倡议领导人声明》,支持中国城市和东盟智慧城市建立伙伴城市关系,推动政策沟通、标准制定、人文交流、能力建设等方面合作。双方将加强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探索积极有效的合作模式,为务实合作拓展新领域,注入新动能。

面对疫情在全球蔓延扩散、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挑战,大部分东盟国家的疫情都控制得比较得力,并且愿意与中国携手合作,共同采取措施降低疫情的影响,继续推动深化区域合作。“因此,双方对接发展规划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有利于疫情之下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更有弹性、可持续发展的地区供应链发展,以及恢复国内经济增长”。袁波说。

展望未来,袁波表示,中国与东盟及其成员国对接发展规划,将使东盟的发展潜力以及中国东盟的合作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同时,东盟各国在发展基础、发展诉求、交通区位、产业结构等方面各有差异, 除与东盟总体规划对接外,还要具体落实到与每个国家之间的双边合作中,实现有效对接,进一步拓展合作的领域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