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曾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有趣段子:当年《伪装者》刚刚播出之时,不少网友拍案叫绝,惊叹这等环环相扣、悬念迭出的谍战神剧竟然出自一位女编剧之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越往后播,便有越多不禁推敲、难以自圆其说的情节硬伤暴露出来(到现在还没明白在合围如铁桶的日本领事馆,藏身在屋顶上的明台和程锦云到底是如何平安脱险的,求解),便有个网友调侃说:终究还是出自女编剧之手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伪装者》编剧兼作者张勇,成都人,曾是工人半路转行

我相信这只是个善意玩笑,并无性别歧视之意。那位网友的真实意图应该是,女编剧对于谍报战争之类的题材把控处理终究是短板,而展现人性、探究心理的情感伦理题材对她们来说显然更为见长。

而今夏的爆款剧《三十而已》,也真的让我们见识到了女性编剧在处理都市情感婚恋剧目的得心应手与游刃有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耐人寻味的经典台词,发人深省的共鸣效应,一波波持续不断制造热搜,激发广泛探讨,甚至还由此出现了一个新词“顾学”探讨如何像顾佳一样品貌俱佳双商在线,进可开茶厂,退能做蛋糕,驭夫育娃游刃有余,拳打刁妇舌战阔太智勇双全。

一部电视剧能够引发如此强烈的社会效应,创作者功力着实了得,尤其当我得知编剧张英姬不过是一名85后的年轻女编剧,照片看上去非常年轻,甚至略显稚嫩,我对她的满腔敬仰之情真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十而已》编剧张英姬

可是不幸的是,剧集播出20集之后,情节开始捉襟见肘,天马行空般完全不接地气的诸多细节让我笑到发出猪叫声。

槽点一:把小县城写“大”了

当奢品店金牌柜姐王漫妮冲冠一怒为自尊,当场脱衣卸镯,随后还车还物(这个情节让我想起八十年代文艺作品中的一个熟悉桥段:始乱终弃的渣男为表歉疚奉上支票一张,随即便被大义凛然的女主当场撕碎抛入风中),最终情、物两清之后,她离开物欲横流的大上海,回归生养自己的衢州老家疗愈情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键是,即便如王漫妮这般在大上海终日周旋于高净值人群中的资深金牌销售,在户籍所在地的登记信息也只不过为“外出务工人员”,而像她这样最终选择“返乡创业”的打工者,其实在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得到剧中处处笑脸相迎的待遇。

生活在小县城的居民并没有编剧单方面认为的那么孤陋寡闻,他们心里明镜似的,如王漫妮这样的人分明就是在大都市里混不如意甚至混不下去才不得不打道回府的失意者。

所以,剧中所展现的漫妮回乡享受到的顶级待遇不但可疑,而且可笑。所到之处,皆是亲切招呼热情问候,简直应接不暇。更令人大开眼界的是,家乡父老还为终于回归的游子办了盛况空前的长桌宴流水席,打扮得一团喜气的寿星端坐C位,含笑同手举红包争相前来贺寿的邻里一一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不说这是王漫妮,我还以为是为国争光的邓亚萍荣归故里或者修路架桥造福故里的女企业家回乡省亲。

有意思的是,一位在北京做到央企副处级的网友评论说,回乡吃饭坐C位,想多了吧?我回去时就是和平辈坐一桌也得按年龄大小排序,如果不识相硬要坐C位,那你以后就不用再回来了!

还有一个985名校的博士说,还C位,我回老家还得给初中毕业的同岁却高我两辈的“舅爷”端茶倒水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从来没有在小县城生活的经历,妄加评论只能显得信口雌黄,但为数不少有过县城生活经历、当前就在县城生活,甚至就在衢州下属县城居家过日子的网友该有发言权吧,他们怎么评价呢,就两个字,瞎编!

首先,现在的县城根本就没有编剧想得那么“小”,剧中古意悠然的那些小街小巷在现实中若非僻为景区,便是已被保护起来的历史建筑。那种几家混住合用一个厨房共使一个水龙头的大杂院热闹景象早已难以寻觅,以至于不少县城观众观剧时都产生出一种不知今夕何夕的年代错位之感。

其次,即便一个如同江疏影般惊艳的三十未嫁“返乡人员”,非但不会受到如此热烈隆重的欢迎,还会遭到猜忌与轻视:一把年龄,跑到上海混了八年,如今一没成家,二没发财,一无所有灰不溜丢回到原点,这些年她在外头究竟都干了些什么,又是因为什么原因被“打回原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几乎是百分百的压倒性意见是,如果真有一位如同小张主任那般体健貌端、前程无量的小城政坛新星(其实小张主任在县城呼风唤雨、人人趋奉的展现也有些夸大),即便漫妮貌美如花,也绝难入小张主任法眼。因为如他这般人才,即便能在围追堵截之下独善其身到35岁,也必定更为中意同在体制内青春妙龄,品貌端淑的教师、医生之类的公务人员,而且最好父母还有一定的政商背景,有助于今后自己的仕途发展。

至于像王漫妮这样从大城市回来的女性,年过而立,一无所有,不明底细,真的没有编剧写得那般人人夸,个个爱,香饽饽一个。

即便她是个大美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句话,编剧完全不了解县城生态,纯属闭门造车,编造情节与当今现实严重不符。

在年轻编剧随心所欲的妙笔之下,王漫妮哪里是回到了县城故乡,分明是穿越到一个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童叟无欺的桃花源,一个在现实中无从寻觅的“理想国”。

难怪有网友评论说:“这就是年轻无阅历编剧坐在大城市的办公室里仰望天花板想象出来的情节”

也有网友分析说,这大概是类似广告软插的地方旅游发展战略。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觉得这样做并不高明,就像前些年一心向往“香格里拉”而来到云南却遭遇恶导黑导的游客一样,越是美如幻境不染尘俗,人事皆非的现实反倒令人加倍失望。

不说了,我这纯属是替人瞎操心了。

槽点二:又把大都市写“小”了

如果说漫妮回乡这段,编剧把自己不熟悉的小县城写得过于高大上了,但在钟晓芹被人肉网暴的这段情节设置中,却又把她熟悉的大都市给写得忒“小”了。

首先,钟晓芹不是物业部门吗,她有什么必要又有什么权力参与到一个专卖柜台的质量纠纷的处理中呢?再者,质量纠纷的解决需要一个流程,而且需要提供鉴定证据,这是常识,当然也不排除就有失去理智的顾客几句话就迫不及待地上演全武行。但即便是被误会甚至蓄意歪曲,就这么一个“商场售卖假鞋还打人”的新闻居然就能轰动上海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便如杭州来女士这般惊世骇俗的大案必定也会有人不知道,而这样一件并不具备多大社会传播效应的普通纠纷居然人尽皆知到坐个公交车都能被认出来,甚至被“人肉搜索”搞得家无宁日甚至殃及父母的地步。信息时代,每天不知有多少稀奇古怪杀人越货的信息狂轰滥炸应接不暇,像上海这般规模的城市,如果能够达到这样的新闻热度,应该半个中国的人都知道了吧?

我真想提醒一下编剧,这是两千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不是两千人口的一个行政自然村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我知道编剧的意图是想通过这起非常事件来“患难见人心”,让钟晓芹身边的两个男人,一个挺身而出仗义执言为此丢了工作,一个排除万难沉冤昭雪弄得胳膊断掉,以至于让女主感动之余,更加无从取舍,也更因此增加剧中的矛盾冲突性。

但最起码设置一个看上去比较可信的情节就那么难吗?

前二十集闪亮登场,后20集便有些强弩之末,编剧终究还年轻,但艺术创作这个行当,还真不是阅历不足想象来凑的事儿。

我是仇意,欢迎关注,创作不易,请点个赞再走吧,谢谢!